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中学生作文顿悟心理的形成机制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从来的文论都认为顿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知,莫可名状的。其实,顿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以道清说明的。人脑的全部思维活动分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又称潜意识)。抽象思维用概念去思考,形象思维用表象去思考,二者都是在经过两个思维程序(即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后转入不直接接受意识支配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顿悟的全过程图示大致如下:

┃←有意识阶段→┃←无意识阶段→┃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无意识思维

由图可知: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是顿悟必不可少的意识阶段,它是无意识阶段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顿悟是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对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顿悟能力至关重要。顿悟在朦胧状态的第二阶段,即无意识阶段是如何进行的?其思维模式仍然与另两种思维方式相同:首项——中项——末项。首项发出知识,中项接通媒介,末项结论知识。不同的是抽象思维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接通,形象思维用表象和经验接通,而顿悟则是以直觉接通媒介。这里应当明确:顿悟并不就是直觉,如果是,也是一种特殊情形的直觉。

顿悟具有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所谓突发性,就是顿悟产生的时间是随机的,突如其来的;突变性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性质;突破性则是指思维不再拘泥于原来的框框,而建立了崭新的信息通道,对事物形成了全新的认识。只有当别人无所悟,而独有我所悟,这种突破,这种升华,这种提炼才是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这种感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形成。也许有人认为,顿悟是心灵之光瞬息地闪现,不仅难以预测,而且稍纵即逝,何谈训练呢?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序与有效的训练得以提高的。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能独立思考形成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其次,顿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得以形成,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顿悟看似玄虚,但只要经过扎实而科学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成为每个学生的思想武器的。

一、有效的信息积累是顿悟的前提

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就积累的内容而言:长幼之情,成员矛盾,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学师生的交往;理想与前途,苦闷与焦虑,欢乐与忧伤;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无不吸引着中学生去思考。

二是对思想、观点的积累。本文所谈的顿悟,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领悟出哲理,因而悟的内容就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一般规律。这种道理或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也需要平时的积累。思想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吸收教材中的哲理。记叙文中常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领悟;议论文中常饱含辩证分析的力量。对此,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提醒学生学习领会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用。其次是来自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写作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顿悟的关键

顿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维能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形成与提高,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的能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就增强了。思维训练可从两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且直接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合格中学生的必备素质。在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并使学生形成以下10种辩证分析的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辩证思维的训练方法。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取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的现象也有偶然的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较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辩而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2.培养学生归纳、开掘的能力。辩证分析训练的归纳是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归纳与开掘能力正是顿悟在作文中的常见形式。在书本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正是培养归纳开掘能力的有效途径。归纳能力就是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透过纷芜的表象认识,揭示其中的内涵与实质,再把这种理性的思辩提炼为简洁、精辟的语言。比如,有一篇《鲶鱼溜了》的习作,一次,父亲买回两条鲶鱼,放在桶里,唯恐其溜走,于是罩上脸盆,压上砧板。第二天,砧板、脸盆翻倒在地上,鲶鱼还是溜了,习作者并没有象父母亲那样因未品尝到美味的鱼汤而斥骂、沮丧,而是在文末写道:“拼搏中的生命是最有活力的。”结语精警,闪烁着顿悟的灵光,文章也因此通体生辉。这就是挖掘能力的体现。常人易忽略,而独具慧眼的作者往往从中发现独到的价值,获得不同凡响的认识。慧眼从何而来?一是“敏于思”,即要求学生勤于思考,从平凡、习见的事物中发现全新的内涵;二是“明于辨”,即要指导学生对类似却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分析,养成明辨实质,求同辨异的能力;三是“善于挖”,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往往是渐次加深的,教师要启发学生精思深掘,不要满足一知半解,使学生在不断的渐深的领悟中获得创新的愉悦。

三、群体的共生效应是顿悟的保证

当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堂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氛围。而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力找理由,查实据,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共生效应”。教师在引导群体创设和谐的顿悟氛围时,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诱导竞争,培养其成功感;二是引导求异,克服其从众心理。要遵循一条原则,即“厚爱原则”。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素养诸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开掘、归纳能力可能进入某种误区,或因课业负担的沉重、人际关系的挫折而产生情绪的弥散,造成领悟生活、事物的片面性、偏激性;或因认识能力的局限,推理能力的稚嫩,而造成顿悟结果的肤浅、孤立甚至错误。对此,教师要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去体察、分析、归因,再对症下药、启发诱导,教之以正确的分析、推理方法。当学生思维的价值得到教师的“尊重”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顺从心理,因为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且知识、修养高于学生,他们会主动地认同。当然,厚爱时,还应特别注意到,顿悟能力应是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是少数“写作尖子”的专利,教师应特别尊重作文差生的点滴进步,对其进行及时的褒扬,以呵护其柔弱的灵性火花。

四、个体的创造心境是顿悟的契机

中学生作文创造心境的形成有其主客体原因。就学生而言,必须养成这样一种写作习惯,专注迅捷,一触及文题即进入“角色”,投入地想一次,耳目皆融,完全沉浸到主题里去。因此,对文题就能心领神会,每一个字每个词都能唤起强烈的语感和丰富的联想,都能用心灵去触摸,进而情动于衰而联想翩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在这种不曾意识到的时候,顿悟会从天而降,落到笔端。就教师而言,在实施有效的时标和效标的调控下,要充分发挥情动力的呼唤功能。具体运作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营就学生的创造心境:1.再现形象。作文前对所写的人、事、物加以归纳、概括,对生动感人的事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复述,或提炼一段提示语,或悬挂一幅画,或播放一首乐曲,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外射。2.点示哲理。作文前对所写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发掘蕴含于事物间的哲理性。3.美感诱发。作文前对所写的内容点明其自然美、社会美和意境美,诱发其表达欲。4.环境熏陶。教师按写作要求,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最深层的动力因素,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某一写作对象,促使其潜能得到最佳发挥。

    相关推荐

    理文路·嚼词句·悟中心_语文论文 语文感悟式学习的心理机制对其实施策略的启示 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与导向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心理调查及对策_语文论文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_语文论文 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_语文论文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结构_语文论文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_语文论文 激发完形心理,培养想象能力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 略论语文单元过关试卷编制中的效度控制_语文论文 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心理探索_语文论文 明序·入情·悟理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中学生作文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 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中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之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_语文论文 考场作文制胜探索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形成途径_语文论文 《汉书》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与后进生的转化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_语文论文 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德育论文:道德立于心 工作成于手小学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构思的创新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评语探微_语文论文 试论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语文教学对策 《论语》(已制成课件) 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之一:语言枯燥无味 平淡如水_语文论文 控制论与语文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浅谈作文中的心理教育 中学生作文应有定“法”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排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要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形象_语文论文 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_语文论文 “感悟”话题作文写作导引_语文论文 略谈作文腹稿的三种形式_语文论文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 用成败归因理论指导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中学生快速作文法质疑_语文论文 毕业生心理状态与语文复习课结构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谈_语文论文 精心的预设,生成异样的精彩论文精品 作文评讲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其运用 试论语文习惯的养成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_语文论文 抒真情:作文成高格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灵感来源初探_语文论文 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中两人物的心程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坛稿) 理论纵横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_语文论文 课堂生成中的相机点拨 浅谈随机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怎样引进竞争机制? “语感中心说”献疑_语文论文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_语文论文 我心中的一面旗帜 学生作文范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_语文论文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小学语文论文 用控制论指导高考语文复习_语文论文 中学生入格作文的几种基本结构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_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 考场阅读中的文段与中心句_语文论文 “一衣带水”与四字语停顿_语文论文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_语文论文 小学生观察作文的探索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中的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_语文论文 中学生优秀作文点评:瞬间的感悟 《果园机器人》课文中心 德育论文:学习中净化心灵小学语文论文 傻学语文丢失的“机会成本” 浅论语文教改中的作文教学 激励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学生阶段心理与作文随应教学 遵循儿童写作心理 指导完成限时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种理论评述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_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_语文论文 《论语》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