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木兰诗》主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

小编: :admin

《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关于此诗主题,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讲的:“《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 “写木兰还朝辞官,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由此再说到辞官不就,才更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她的进步的思想倾向。”

我个人认为,把此诗主题定为“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是非常值得商榷。

第一,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直接给我们点命名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她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抉择,是很无奈的被迫的选择,更多的 是“爱父”的表现。如果硬往爱国扯,则显得有点太附会牵强。

第二,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留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新的贡献。因为时间越长,女儿身真相越难以隐藏,而一旦暴露,就是“欺君之罪”,甚至会背上“牝鸡司晨”的恶名。所以,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木兰作为一个女子,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我认为,此诗的主题旨在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尤其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相关推荐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10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_语文论文 语文主观题不能太主观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 《木兰诗》结构分析 《木兰诗》表现爱国精神了吗? 《木兰诗》主题思想之我见 国人汉语不及留学生缘于功利教育 我不能忘记祖国 雨水为什么不能喝 我不能忘记祖国习题设计 早夭诗人的不归路 《我不能失信》教材简说 简单教语文,教师要不简单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初二爱国电影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 《我不能失信》名师导学案 《木兰诗》习题精选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木兰诗》问题探究 《木兰诗》问题探讨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第10课《木兰诗》课文简介 《游园不值》诗人简介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春晓》教学片断 简约而不简单——听《社戏》有感 10木兰诗 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 《木兰诗》过关测试题 席慕蓉简介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练习题的总结 两名意大利人为保护古木住在树上 中国的教师为何不读书?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教学设计 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生气 《木兰诗》解词 《木兰诗》起源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说课 《木兰诗》剖析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赏析 九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练习》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原文 “圣经”二字为什么不加书名号?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案设计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译文 “圣经”二字为什么不加书名号? 三年级语文练习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我不能失信 我不能失信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表现了诗人的(),表达了诗人的()。 简约而不简单六年级语文教案 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笑声不断的语文课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 爱德华.葛利格简介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 《祝福》的副主题及其情节功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3 《木兰诗》教案10 《木兰诗》教案13 《木兰诗》教案4 《木兰诗》教案5 《木兰诗》教案6 《木兰诗》教案14  情之所至,“信赖”方能不由自主 《木兰诗》导学案 《木兰诗》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