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又是一年清明时——《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后记

小编: :admin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转瞬即逝。岁月的车辙给历史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生命中有些经历过的事情也永远的留在了回忆里,但每每把他拿出来品尝,却有着不同的滋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着叶欣的遗像,我的思绪飘飞,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个起伏不定的音符,伴随着这悠长的乐音,我一起回到了那没有硝烟的战场,那弥漫着恐怖与死亡的2003年。

一、历史背景的追溯

细细算来,2003年,孩子们有的只有5岁,正常的就是6岁,这个年龄,非典的肆虐不知道在他们的心中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概念,是不是给他们的记忆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之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非典对我们的洗礼可谓深刻。那那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被隔离,人人自危,满大街都是白色的口罩,听到120的急救声就担忧的要命,得知谁发烧了就禁不住瑟缩起来,万人空巷,街头巷尾的谈资都是这要命的非典。我尝试着去问孩子,他们的感觉并不强烈,只是知晓,仅仅是知晓而已,并未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想,如何让孩子入戏呢?这倒入的功夫不能不做扎实。何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资料,给孩子做一段讲述。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时间给我们留下了皱纹,给我们带来了新生。然而时间抹不平的时留在我们心中的那道伤痕。

记得2003年,我19岁的时候,一场人间的灾难降临了。它就像潘多拉打开了魔盒,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整个人类都为之震惊,全人类都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这就是非典。

也许那个时候你年龄尚小,记忆不能给你留下些什么,然而你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父母的经历,历史的资料去触摸那段历史。人必须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够长大,甚至是死亡,勇敢地去感受死亡带给我们的感受吧,让我们走进叶欣。

课文的开头:

科室里似乎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的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若不能把当时的背景交待给孩子,孩子仅凭这些语句是不能够理解与深入的,因此,除了对课文本身的渗透之外,对历史背景的追溯尤为关键。

二、声情并茂的朗读

孩子们对这种性质的文章的朗读把握的不够到位。知道

了它需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却忽略了感情的合理释放。

如第一自然段“科室里似乎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的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这样的文字是追忆性质的,像一个老人,一个患者在深情地回忆当时的场景,我们需要用低沉的,悠长的语调去朗读。尤其是读到然而的时候,那“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春天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一切的孤寂,死亡将要走过,意味着新的生命即将开始,然而,我们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的不能再回来了,她不会像绿叶一样在经历也一个冬天的沉寂在春天爆出新芽,不会像野火烧不尽的小草,不能重生。因此要带着遗憾,带着沉痛的思念,带着拳拳的爱意去朗读。

接下来的第二自然段就有所不同:“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这是叙事性的口吻,然而在课堂上孩子们控制不住感情,和第一段相似的读了出来。文似看山不喜平,读书也如此,要有抑扬顿挫。因此要指导孩子们入情境,就需要教师的泛读,我作了泛读之后,孩子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的模仿能力起了大而化之的作用。

继而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是一种强烈的语气。接下来的叙述,如后面再抢救病人时提到的三个高,她拒绝同事的言辞,以及到了最后在殡仪馆送叶欣时候的场景,这些都需要对学生做朗读指导,不仅孩子读的感情到位,而且也能以读促理解。

三、关于报告文学

在我们看来,这应该算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具有着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的反应出来。

报告文学不虚构人物,情节,它以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他的重要特征。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忘记对学生关于写作的训练与熏陶。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才会成为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扎实的课堂。但是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是不需要学生掌握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转念,我们不能欣赏他吗?他的语言,他的人物描写,他的细节描摹,我带着孩子们把课文中描写最生动形象的地方找了出来,孩子们在又一次的细致触摸中对人物的形象加以深入,理解更为透彻,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写在课文之外的话

职业的习惯,每篇课文总想给孩子多带些什么,比如启示,比如道理,虽有时候得来牵强,但却不曾舍弃。

讲完这篇课文,我叫孩子们自己谈感受。一个孩子说:“无论任何时候,生命的价值都是高于一切的,但是信仰却是比生命更值得关注的。若我的信仰得不到解脱,我宁愿放弃生命!”天,一个10岁的孩子口中的话语,我被震惊了。接下来,又有个孩子说:“非典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钟,果子狸给人类带来了惩罚,它告诫我们,不遵循自然规律,一定没有好的下场!”还有孩子说:“叶欣是个伟大的人,她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不忘自己同事的安危,她深深的感动了我,她是勇敢的人。”

我说:“孩子们,看我们的地球,它是一个球体,我们若用符号来表示,拿就是一个圆。圆是世界上最严密的东西,不能在任何的地方打开任何的缺口,不然他将不成为圆。气球也是这样,若任何的一个部分遭到破坏,那么它就会不在稳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非典,比如沙尘暴,比如瘟疫,比如干旱或洪水。因此,让我们警钟长鸣!”

随着我的话语结束,下课的铃声响起,我看到了孩子们眼神中传来的东西,那就是隐藏在潘多拉魔盒中的——希望。

今天是清明,又是祭祀的时刻,早晨,路旁,到处都是祭祀的身影。生命是何等的脆弱,让孩子们在心中为我们的护士长叶欣永远的敬上一个礼吧。每年的清明,孩子们都回记得,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叶欣的阿姨。孩子们会永远的敬畏她,就像敬畏生命……

    相关推荐

    永远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之一 11、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永远的白衣战士评课稿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设计一教案 国标本《永远的白衣战士》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原文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之三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二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堂之一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之二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堂实录 永远的白衣战士阅读答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原文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材料 《永远的白衣战士》同步练习 《永远的白衣战士》练习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分段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永远的白衣战士设计三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设计二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永远的白衣战士同步练习教案 第八册《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练习设计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材料教案 苏教版《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下)《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让学生到叶欣纪念馆去——《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思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永远的李白 《清明上河图》是何时景象 《白衣天使》教学札记 战国时期“士”的理解 永远的一课教学教案 你是我心底永远的期盼 《道士塔》教学后记 《伤仲永》教学后记 《白杨》教学后记 《永远记住您,老师》教案 永远的冰心 永远的朋友 《奶奶的白发》教学后记 分清主次,体会细节──《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后记 永远的家书永远的情──重读《傅雷家书》 《永远记住您,老师》教学设计 永远的冰心 《最后一课》又一份教学设计 《清明》教案之一 真情永远是作文创新的灵魂 我是那最后一头战象──改写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清平乐 村居教学后记 《曹刿论战》教后记 《永远记住您,老师》教材理解 “战士”和“壮士”教学反思 发明充气雨衣的少年 《永远记住您,老师》教材分析 《永远记住您,老师》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教学后记2 评论《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荷塘月色〉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后记 《永远记住您,老师》电子课文 《白衣天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清明节》教学设计之一 《清明节》教学设计之一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起源 《永远记住您,老师》相关知识 《永远记住您,老师》探究感悟 永远的《荷塘月色》 母亲,永远的思念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课时二 柳暗花明又一村──《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体会 《永远新生》教案 永远的新故事——《边城》导学案(2课时) 《清明》教学设计 永远忘不了的教训 清明节的由来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