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小编: :admin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教学结束,我反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体会:

一、提纲挈领,层次分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神奇”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就使全文神聚了。在这堂课上,我始终紧扣“神奇”两字,以“神奇”为切口,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课一开始,问学生:在作家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随即板书“神奇”,并出示这句句子。紧接着就请同学们随着作家的视角亲眼目睹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神奇”的柳树?在细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实而坚硬”等感受柳树外在的神奇。在理解柳树顽强非凡的生命力的时候,我紧紧抓住“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这两句中的“巍巍然”和“撑立”上。然后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话“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仅仅是指它样子的神奇吗”过渡到第六、七小节,抓住“干旱”、“寒冷”“不可思议的奇迹。”“经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一遍又一遍引读这句话,让学生了解这株柳树在经历了无数次干旱、严寒、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却又能一次次活过来,从而更深刻地感悟到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神奇!

二、含英咀华,化解难点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本着从大处着眼,抓重点字词的原则,我把切入点放在了“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神奇’的?”这条明线上面,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再通过对每个段落中的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这条潜藏于文本的暗线,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而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这堂课上,老师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入境悟情,体察文字的灵魂。第一次回归“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句话是在刚接触这棵柳树的时候,学生读这个句子时情感上是空白的,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文字表面所传达的信息;在了解了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之后,老师又一次引导学生读这个句子,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初步感悟这棵柳树身上具有的精神;学习了这株柳树不平凡的生长过程后,再读这个句子,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相当丰富,对这棵柳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已能意会言传;等到将家乡灞河的柳树和这株柳树一比较,学生第四次回读这句话的时候,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已经从文字的柳树转化成了一棵有生命有温度的树了。一次次读,一次次悟,在朗读中达到情感上一步一步的提升。读,反复地读,就能有所悟!让学生反复读就必须让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这就要巧妙地、不厌其烦地激发。从读中,学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这一点,我这堂课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引导对比,意会主旨。

在教学第8自然段采用了对比引读的方式比较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吸引人处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来体会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处,并说说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自己的命运它是怎样做的,从而使情感又一次升华,并逐步渗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学法上的指导。

四、整体回顾,体会哲理。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小结上文的学习,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引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线希望”。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读着这句话,自然会想到哪些人?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此时的学生心中都被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有不吐不快之感,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站在这棵柳树下,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就会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在感受到教学时的成功体验之余,我也觉得语文课堂永远存在缺憾:一、课堂容量大,体会不够充分。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为了体现这次我校教研活动的主旨“减负增效”,而选择两课时教完课文,但是课堂容量很大,明显有“赶”的现象,朗读和体会仍不够充分,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环节,有点到即止的缺陷。同时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对我本人、班级中的学生都是一大考验,整节课大家不会有半点闪失,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思维会跟不上趟,缺少自我思维、感悟的时间。以后在自己的课堂中对重点内容应放慢一点节奏,让大多数学生能充分感悟,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二、由于学校在搞基建,多媒体教室不能全部使用,我制作的课件没有带进课堂,因为有时我们的语文文字毕竟是无力的。特别是本课中所涉及到的青海高原,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仅仅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进而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实质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在本堂课上,能将图片和音像带入课堂,效果会更令人满意。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有了遗憾,课堂教学才更加亮丽。所以,对于遗憾,让我会坦然面对。

下一次,会更好! 

    相关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内容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一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二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之一 盛新凤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记4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之二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记2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记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记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记1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2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二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1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内容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2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之一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之一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好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实录1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精品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2(二课时) 《青海高原——株柳》的作者及作品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3(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两课时) 《青海高原——株柳》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盛新凤课堂实录《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4(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实录4(盛新凤) 由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想到哪些人物?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由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想到哪些边塞诗? 《青海高原——株柳》课后习题3句子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枝柳》研课全记录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同步练习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设计 让语言和精神都巍然撑立 ——我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课境追求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一 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_教学反思案例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课后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后反思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望而生畏”是因为? 《赶海》教学反思一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反思2 《草原》一课教学反思 青藏高原 教案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案例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精品 《草原》一课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案与反思 青松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教后感 《海水》教学反思之一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一 《海燕》一课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和反思 《青蛙搬家》反思之一 《柳叶儿》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