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小编: :admin

在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小学教育教学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运用,课堂上真的出现了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平等交流的良好局面。新课改和我一起进入桥小已有四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我区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开发研究,由澳发署资助的中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参与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项目在我校的开展,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新课改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创新的模式把“参与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由理论变成了实践,由概念变成了能够操作的方法和技能,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这正是老师们迫切需要的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又融汇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新模式和方法,可以说是直接从事小学教学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新课改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小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各科教学中,如何体现小学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师应根据各学科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以及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堂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教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多元参与“、“交流互动”的课堂,以学生是否乐学、会学、学会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老师们要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是我一贯倡导的。如在教学一篇唐诗后,要引领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趣、有益的《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做”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习。

“让课程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课程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校园、教室、超市、车厢里……到处都会成为孩子们识字、学习知识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每一科教材内容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二、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解决,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三、怎样激活我们的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学生可以自学、质疑、操作、探索,以及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用这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由“主角”变为引导者、服务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发挥组织、引导、帮助、促进作用,互相学习,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新课程教材的内容也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新教材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阳光普照下,新的“参与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课堂成为孩子们人生成长的沃土;新的课堂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相关推荐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课堂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课堂 如何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课堂 《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给孩子买玩具的目的是什么 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学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三袋麦子》 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学谈 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学谈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给家乡孩子的信》从两个“终于”中感悟到什么 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给孩子一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全新“课堂”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给孩子一个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全新“课堂”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言语学习的课堂”──《影子》教学片断赏析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样长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推荐给孩子的几个故事 《理想的风筝》中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2《地球什么样》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做一片美的叶子》 为什么说像利剑一样 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教师随笔 教给学生什么? 地球什么样(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课文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地球什么样(教案) 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 《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给我的孩子们 《我是什么》课堂实录 给槐乡孩子的一封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 给孩子的一封信(节选) 给孩子的一封信(节选) 《望月》中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萧红为什么要写这个园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孩子,给自己一个出错的机会论文精品 课堂需要什么气氛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指什么?“拿”指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孩子一缕金色的阳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 给家乡孩子的信设计一 给家乡孩子的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一练 同样的课堂,不一样的学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外公的信 新课改:语文课该教给学生什么?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课时) 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表姐的一封信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质疑:我们要什么样的素质课文拓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新课改:语文课该教给学生什么? 新课改:语文课该教给学生什么? 幽香钻进鼻子,为什么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是什么?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极高的评价是什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