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浅探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考查原则(下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作者] 宫铁英作者单位:114200辽宁省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

[内容]

《荔枝蜜》一课运用的是导悟式教学模式,其教学录像课曾获全国首届素质教学优秀录像课一等奖。执教的海城市西四中学龚俊杰老师,其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教贵引导,学贵领悟”的教学思想和“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媒介,导悟结合”的教学原则。导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整体化学习目标为导学前提

《荔枝蜜》一课,教者设计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

(1)生字词,

(2)文学常识,

(3)词语的搭配,

(4)记叙的线索,

(5)写作手法,

(6)文章的主题。2.学法目标:

(1)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2)掌握记叙线索的方法,

(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方法。3.能力目标:

(1)培养快速记忆生字词及辨析词义的能力,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

(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能力。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样设计的学习目标(亦即教者的导学目标)体现了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为基础,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教学设计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依据,首先考虑知识点目标,围绕知识点目标研究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渗透目标。“知法能德”四大学习目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化结构,这样就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法能德”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前提条件。整体化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地规范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了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单线教学,代之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特色的立体式教学。

《荔枝蜜》一课,教者依据导悟式教学模式、整体化学习目标原则,恰当地确立了该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无疑对导学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导学与悟学相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是在第一课时达标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达标训练阶段。经过第一课时的达标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的任务是以整体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学习目标,并能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达标训练,使学生主体的原认知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展示目标,创设情境,达成目标,总结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

1.展示目标(指知识点目标,其它目标在训练中围绕知识点目标出现和达成)。幻灯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借助幻灯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学生复述一遍学习目标以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记。

2.创设情境。配乐范读课文激情入境,教者扬己之长,采取了以语言情感创设情境的方式。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朗读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将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引导到了渴求新知的境地,有效地完成了学习心理铺垫。由于读前教者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了思考题,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学习心理铺垫与新旧知识同荒铺垫融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达成目标。本段教学的特点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学与悟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导学的过程是:导读—导思—导悟—导行。学生悟学的过程是:读书—思考—领悟—操作。

教师的导读—导思—导悟—导行,构成了导学的全部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这个导学过程由一条主线贯穿着,这就是以整体学习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训练为目的启发引导。本课教者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20个启发式问题,构成了知能训练,学法指导,德育渗透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立体式导学体系。这20个启发式问题是: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3.“我”当初对小蜜蜂的态度怎样?为什么?4.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对小蜜蜂的态度?5.作者泼洒笔墨写荔枝林、鲜荔枝是不是多余之笔?为什么?6.“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不大喜欢的小蜜蜂”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读文并划出文中直接写小蜜蜂的句子,想这些句子的特点和作用?8.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作者是怎样赞美小蜜蜂的?9.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10.文中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11.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蚂?12.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的?13.概括说出蜜蜂和农民有什么共同之处?14.结尾一段以“我梦见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结有什么作用?15.回顾全文,想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你是怎样找出本文线索的?16.说说本文主题、材料、线索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17.作者是怎样成功地表现了主题?这种表现主题的手法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18.“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你是怎样理解的?与“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无异同?举例说明;19.谈谈《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材料、表现手法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20.讨论《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篇文章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这20个启发式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这些启发式问题都是由知识目标、学法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转化来的,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启发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都分别设立在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学法指导点和德育渗透点上。这些启发式问题体现了知识目标的整体结构,即体现了具体篇章的整体结构。以这样的启发式问题为导向、媒介进行导学,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都在训练的系统中。由于启发的综合性决定了训练的综合性、启发的层次性决定了训练的层次性、启发点的发散性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设计的启发式问题使知识、学法、能力及德育多项目标的训练相互交融;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多层次学习水平训练相互交融,使导学与悟学融为一体。

其二,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知识训练与学习方法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每个问题不仅问知而且问法,知法结合。如第15句,不仅问出了线索也问出了找出线索的方法。第18问,不仅问出了写作手法的特点,也问出了理解写作手法的方法,使导知与导法融为一体。

其三,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所谓科学性是指启发式问题本身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规律。所谓艺术性是指问题的提法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使学习主体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学习,从而带来教与学的轻松愉快,高质量和高效率。如第9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这一问,字词句段、语法修辞、写作技巧、作品思想都在问中,这就得到了综合训练。投石激浪,一箭数雕,这就是启发的艺术。教者启发的艺术性更高在第10问:“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这一句,画龙点睛,点出了作品的主题。第11问:“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吗?”这一句,由文章的表面进一步挖掘到了文章的深处,升华了主题。至此,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由爱蜜蜂、赞美蜜蜂升华到爱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从而收到了教者“缘文载道”与学生“循文悟道”相结合的导学效果。

在达成目标阶段,导学与悟学相结合还体现在导读与导思的结合,导读与导悟的结合,导读与导行的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读书,读书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领悟的前提。所谓学思悟行的“学”即读书,“行”即操作。学生的读书—思考—领悟—操作的悟学过程,其前提是读书,其关键也是读书。因此,教者导学的前提是导读,导学的关键也是导读。本课导学的特点是导思、导悟、导行都是以导读为前提的。教者精心设计了七个层次的导读。一读——听读(配乐范读全文),想文章主题、线索、材料。二读——速读(读段),想“我”最初对蜜蜂的态度,划出体现“我”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句子。三读——默读(读段),想“我”为何对蜜蜂动了情,划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句子。四读——轻声读(读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词语,想这些句子、词语写什么?好在哪里?五读——配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赞美蜜蜂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读——齐读(配乐)激情入化,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七读——听读(配乐)《花蜜与蜂刺》,想主题与材料的关系,与《荔枝蜜》一课比较写作手法有何异同。

这七读中,前面四读入理,第

五、六两读入情,第七读是知识迁移。

这七读的设计与启发紧密联系,情理交融,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于读前给思考题(启发),使读与思结合;多层次导读,使思与悟结合;边读边想边划以及回答问题,口头作文或写作等(不单指本课而言),使悟与行结合。这样,导读与导思、导悟、导行自然地融为一体,合理地完成了教师导学、学生悟学的有机结合。

4.总结评价。本阶段导学的目的是巩固达标水平,深化认知,进一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本课教者利用书后练习内容,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一组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听读《花蜜与蜂刺》(读前给思考题),幻灯片出示《花蜜与蜂刺》请同学思考,讨论回答《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写作手法、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比较《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课的异同。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本课的达标水平,也强化了本课的训练重点。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向新的学习目标迁移。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荔枝蜜》一课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学与悟学紧密结合的特点,这是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的特点。

一堂课成功与否即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这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也取决于教学原则的科学化、艺术化和民主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荔枝蜜》一课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慕“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综合训练”的原则,“双主并行,两法同步”的原则,“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善学”的原则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值得借鉴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培养人才素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探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考查原则(下

    相关推荐

    浅探高考语文试题的能力考查原则(上)_语文论文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一):命题原则 08高考语文备考策略:提高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2016高考语文做题总原则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提高语文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辅导试题:能力测试题 高考应用文写作考查谈略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选择题的原则及解题技巧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二):能力要求 高考作文:要努力提高审题能力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新高考语文:考查语文素养 新高考语文:考查语文素养 浅说高考中的“语言得体”_语文论文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三):试题设计 2009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专题探究考查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现状与思考_语文论文 提高小学语文听话能力的几点思考论文精品 浅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精品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专题探究考查 高考作文的分值和命题原则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的答题技巧 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习能力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好习惯出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2017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详解中考试题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从中考试卷着手学好语文 高三语文考试题 高一下册语文月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文专题 高考语文测试的几点启示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将出现论语题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四):命题趋势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新高考”语文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_语文论文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辅导:如何快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浅谈朗读的功能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一) 注重基础着眼能力——评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2017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五原则 高考生语文文言文自学能力培养秘笈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_语文论文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方法:如何提高语文应试能力 概括能力和文章标题_语文论文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_语文论文 从科学测试写作能力的角度看高考作文题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高考作文 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_语文论文 高三摸底抽考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主要考查题型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和答案 浅谈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兼顾语文多种能力的强化训练 语文活动教学浅探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论文 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高考作文题目 高中语文新课程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八字原则 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二语文期末的考试题 2016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技巧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方法介绍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议论文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自读文”教学浅探_语文论文 语文高考大纲解读: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中考语文敷浅原见桃花练习题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之我见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考试规范答题的技巧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学力考试的新思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查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考场作文制胜探索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著考查 语文:高考议论文综述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答卷的着力点 作文评讲原则及评讲过程初探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思考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