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从“对话热”看“数学化”的缺失

小编: :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从“对话热”看“数学化”的缺失,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从“对话热”看“数学化”的缺失

新课程提倡“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如何对话成了许多老师精心营造的内容,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由于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去数学化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把握数学的本质,让“数学”教学更丰厚一些。

对话 数学化 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语言,运用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语法去交流,去认识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创设为学生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的对话机会,帮助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了许多数学老师的追求,如何对话成了许多老师精心营造的内容,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故事一:这些孩子真不会说?

二年级《不退位减》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了图书馆中借书的情境。

师:图书馆原有335本故事书,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生:335—123

师:你能说说怎么想的吗?

生:用一共的本数减去借出的本数。

师:你怎么算?

生:用5减3等于2,3减2等于1,3减1等于2。(师随即板书335—123=212(本)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是用竖式算的,先用5减3等于2,再用3减2等于1,最后用3减1等于2。

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诊断:课后交流时,其他老师提出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算理,在说说你是怎么算时要讲清哪个数位上怎样算,明白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这位老师却认为这些孩子真不会说,我都问了,你是怎么算的,他们不会回答,只会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我有什么办法?

反思:真的是孩子们不会说,还是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时,这实质上是历史上现实数学化过程的再现。我们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数学教学过程变成历史发展过程的机械重复,但确实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好的借鉴。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故事二:孩子们真的懂了吗?

二年级《不进位乘》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中的情景图小猴采桃:我采了14个桃,我也采了14个,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师:你会帮小猴算算吗?

生:14+14

生:我有别的方法,列竖式算14×2,我妈妈教过我。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列竖式算算。

(过2分钟左右开始交流)

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4和2要对齐。

师:为什么2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

生:2和十位上的1相乘,就表示2个十。

师:谁来说说怎么算?

生:先算个位上的4乘2,得8,再算十位上的1乘2得2。

(在随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流利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诊断:不进位乘法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其实许多学生的“会计算”来源于家长的提前教学,而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他们的学习表面看似能说会道,其实是在教师一问一答的诱导下,凌乱的思维才逐步统一,随后的学生都是在模仿着“说”。学生只记忆了结果,而结果一旦被掌握,人们很可能就不理会它们的来源,忘记了学习过程。

反思:应当让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去加深对“不进位乘”的理解,而且能把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建构数学模型,明白运算法则。师生的对话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基础上。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用看似正确的叙述来掩盖机械的重复。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从以上两则教学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对“数学的本质”把握的度不准确,出现了偏差,产生了“不知教什么”的困惑。人类在创造数学的同时,创造了数学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从“对话热”看“数学化”的缺失,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推荐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对话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看文艺批评 从北京看中国的变化 缺失理性的无效批判 缺失理性的无效批判 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 从乌鸦的对话所引发的的思考 柳宗元人格的特点与缺失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记叙文的对话──从鲁迅《故乡》谈起 识字教学,你缺失了什么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桌椅的对话 从“玄奘”到“唐僧”:对文化圣徒的美学颠覆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看当今的农民问题 从高考题看“句子仿写题”的应考对策 古代小说叙事中的第一人称缺失 让语言和精神在对话中诗化构建──谈王崧舟《长相思》中的教学对话 数学与文化 从团队建设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对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得失的反思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高一数学教案 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 逻辑的缺席──对《鱼我所欲也》的质疑 对“话题”的思考 9《桌椅的对话》 《热门话题》教学设计 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 从“雾里看花”到“打开窗子说亮话” 高考语文容易失分的七个题型及对策 速看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话表演实录 从中小学校园文化看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景 摭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的几个误区 从中韩学生的作文看中韩文化的互补与融合 诗人与山的对话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话表演实录 探寻对话的真义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 学生作文兴趣缺失的诊治策略及初步实践(下) 从语言习得的特点看语文教学的科学化_语文论文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 关于“课程教学”的对话 学生作文兴趣缺失的诊治策略及初步实践 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 从钱学森一句对留学生说的话,可以想到一句名言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院子里的对话(片断) 读书是对话的艺术 《春晓》教学实录及评析──看平等对话的条件创设 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变化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长江之歌》从()、()、()、()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什么是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说话算数教案 什么是对话 会“说话”的石头──化石 《说话算数》教学设计 国与国要对话 人与自然也要对话 反对伪圣化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 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说话算数》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精彩 从学生的组词看生活的变化──《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随笔 对《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的点评 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热爱生命》教案学案一体化 对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师生对话关系的感悟 从杰奎林“娇声”对德国军官说,看出了什么?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 数学与文化教学教案 散步时的对话和遐想 缺水与缺钙 ——— 谈教师读书 对联文化寻根 从“远看”“近看”到“单看”“多看”──《长城》教学设计 享受语文对话教学 对目标教学常规化的思考 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从霍金回答女记者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桌椅的对话 教案教学设计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近义词联系对比 话题的结构对作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