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探寻对话的真义

小编: :admin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平日教学中,操控对话是一个难题。近日,笔者观摩了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鹭》,顿觉眼前一亮。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对话的真义。

一、教学机智:铸就平等、民主的对话基台

“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说是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还不如说是一种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马克斯·范梅南语)。”孙老师一直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堂,在他的语文上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对孩子的关心取向。下面罗列该课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细节,让我们仔细品味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保护、肯定……

刚出场时,他通过让学生直呼师名这样一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阶层壁垒;

在指导朗读的时候他让班上同学推荐一名读书机会最少的学生来朗读,当学生第二段读得不够流利的时候他要求学生再试读一遍,当学生读得有进步时,他立刻进行鼓励“第一次没有能读到位,没关系,经过自己的努力,第二次就成功了”;

当他请另外一名学生朗读的时候,该学生“时而”后没有进行停顿,孙老师以建议的口吻说:“可不可以这样读?”说完他就示范朗读,学生马上领悟过来,朗读明显进步,孙老师立刻肯定这名学生会学习;

当他让学生说说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韵味无穷”的时候,一个学生回答“没发现”,孙老师颇有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你就会有发现”;

当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句式说话的时候,说得不好,孙老师连忙帮学生调整心态“说得不好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在学习”;

整堂课教学,他几乎都蹲在学生的座位旁边,手举话筒,聆听学生的发言,他要求学生不用站起来回答问题;

……

“文本对话倡导和谐的人际交流(王尚文语)。”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些闪现着教学机智的教育细节,让学生感受到了与孙老师交往的安全与自在,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温馨与自由,体会到对话的平等与民主。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虽与孙老师初次见面,但他们很快就融入到与孙老师,与文本对话的情境当中。

二、对话视野:视点融合,诠释和谐对话的本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该如何共存、共生?孙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引导学生体会《白鹭》六、七、八小节所写出白鹭的无穷韵味时,孙老师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讲从文本中所体会出的韵味,对于学生的解读孙老师给予了真诚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然后孙老师出示了自己对文本的“细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因孙老师讲读课文六、七、八小节的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下面仅列举出师生对课文第六小节的解读。

学生1:在蓝天下,清水中,美丽的白鹭正站在那钓鱼,这是一幅天然的画。

学生2:第六小节写出了真水,碧绿碧绿的水;真鹭,雪白雪白的鹭;真美,这种意境非常的美。

教师:(1)我们可以想象,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那雪白雪白的鹭,浑然天成的色彩,自然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2)白鹭闲来垂钓碧“水中”的那份专著,那份守望,那份享受,那份闲情雅致,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3)白鹭垂钓,那表面等待的静和内心渴望“鱼儿快来”的动,动静相依、相生,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孙老师曾说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获得了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收获了解读的自由与快乐;学生也吸纳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与组织。在和谐的对话情境中,师生的观念相互吸纳与融合,从共存走向了共生。

三、引导策略:着力建构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王荣生博士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建构)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在引导学生与《白鹭》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孙老师时刻注意引领学生如何适度地与文本对话,请看:

师:白鹭长得精致,郭沫若先生描写得精美,特别是怎么能把白鹭那青色的脚描写得那么细腻?

生:作者一定非常喜欢白鹭,才会观察这么细致。

师:孙老师也找到了一种原因。(出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美女肖像的片段)

(教师先示范读,后学生齐读,再指读。)

师:比较一下这段东家之子的描写和白鹭那青色脚的描写,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1:两者都写得恰到好处。

生2:两位作者都是用了烘托的手法。

生3:两段描写都是先写长短,后写颜色

师:这就是你们明亮而智慧的眼睛。“问句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使文学大家郭沫若也要吸取别人表达上的长处。如此美丽的句子不记住就太可惜了,来,再一起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背诵。)

师:经典在流传,郭沫若会模仿,何况我们小学生呢?相信你也会模仿。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毛衣……接着往下说,说给同桌听。

生: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的毛衣,增一点则嫌长,减一点则嫌短,深一点则嫌艳,素一点则嫌浅。

……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老师引导对话的教学策略。他通过引入宋玉对东家之子的描写告知学生与文本对话要适当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入以反思性阐释为主的“二级阅读阶段”(尧斯语);他让学生比照宋玉对东家之子的描写与郭沫若对白鹭青色腿脚的描写告知学生名家(郭沫若)与文本对话的态度与方法;他让学生积累这两个经典片段并模仿创作告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与经典文本对话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态度。

置身于孙老师的《白鹭》教学,我们一直在回味:什么是对话的真义?是这样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这般思维解放的对话情境,是这种师生共铸的阅读“共识”……这些都应该成为对话真义的注解。感谢孙老师用他的课堂实践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相关推荐

    景、情、理一体,探寻美的真谛 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对话日记教学初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近义词联系对比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义词对比记忆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初探对话教学-----教《那树》 教《那树》,再探对话教学 对《中彩那天》中一句话的探究 情真意切的对话 心声共振的课堂 探寻多彩的春天 寻找“金子”的真谛 桌椅的对话 语文课堂中 对话式教学初探 读书的真意义 对联文化寻根 四年级教案: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对“话题”的思考 9《桌椅的对话》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探寻《紫藤萝瀑布》的美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语文的真实定义 话剧释义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诗人与山的对话 话剧释义 话剧释义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对话 《春》的美学意义初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院子里的对话(片断) 读书是对话的艺术 《雨巷》艺术手法探寻 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燕子》教学片断评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农业的变化真大》近义词反义词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我的教改初见成效!──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初探 什么是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对话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反义词-对子歌 国与国要对话 人与自然也要对话 中学语文:百年困惑中的探寻 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登高》诗课堂教学实录——探究与对话相结合的尝试 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 对有有天赋的学生的施教对策初探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 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寻找时传祥》问题探究 探寻语文课堂新模式 师生对话关系的感悟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 关于“课程教学”的对话 散步时的对话和遐想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 《“红领巾”真好》近义词反义词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教案5 对话钟启泉教授: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 话题的结构对作文的影响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标准探寻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语文趣话:巧妙的“无情对” 《拿来主义》主题的再探讨 记叙中的语言(对话)描写 一只黄蜂和儿子的对话 《去年的树》反义词对比记忆 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行为视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如何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阅读中的平等对话 对孔乙己的假话再认识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 《隆中对》问题探究 对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鲸》近义词联系对比 《去年的树》近义词联系对比 《习作五 人物对话》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