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特级教师贺成金《你必须把这条雨一放掉》一课赏析

小编: :admin

-------长钩流月去无声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不禁为其精心设计的阅读课而陶醉。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文字虽不艰深,但是寓意却十分深刻,三年级的小学生很难体会得到。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在导入时,贺老师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切人,引导其主动接近文本,把教材蕴含的深刻道理清晰地体现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达到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诗意效果。我们来欣赏一下贺老师的“谈话导人”。
师:看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吗?这个栏目深受大家喜爱,为什么呢?因为真实的东西感人。学新课之前,咱们也来一段实话实说好不好?
生:好!
师:冒昧地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堂上,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课堂纪律?
生:没有。
师:真的?那我得调查调查。你离他最近,他说的是真话吗?(是的)噢,你能做到自觉遵守纪律,佩服!(握手)认识你很荣幸。
(学生纷纷发言)
师:具体说说。(生结合具体事例表述)
师:有人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你的诚实让我感动。
师:说实话,老师喜欢你们的真诚、勇敢,我更要号召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学习他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律”(板书)。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从不投机取巧,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他的美好品德来自从小经历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
整个导入过程,贺老师从与学生的对话形式人手,自然地引出“自律”的主题,在自然中蕴含匠心。这样的对话内容及其方式,引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接下来引领学生围绕父子之间的对话感悟,体验其快乐、烦恼、感激、崇敬之情,既顺理成章,又步步深入。
这样的对话导入形式充满了诗的意境,没有一丝生硬的感觉,一切都是那样让人心旷神怡。
二、“花开花落自丰盈,云卷云舒愈从容。”
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初读活动中,贺老师的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整个训练活动的设计以“钓鱼”事件为纽带,紧紧抓住两大环节:一是(阅读活动中)对父亲的自律形象自然而然的感受;一是对汤姆自律品格形成过程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贺老师紧紧抓住“看似矛盾”而又“倍加感人”的情感因素教学:一方面围绕汤姆的情感变化设计并展开朗读实践活动,既有他在“明月湖水”背景下钓到鱼时快乐的感觉,包括显露于外的情感和深藏于内的体验,又有他在月光下必须把鱼放回湖中的无奈情绪,包括他充满哀求的无可奈何和目送鱼儿远去的失落;另一方面抓住父亲的隐性情感因素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既强调其自律的坚定,又不忘其父爱的温情。虽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以读为主,没有精美的课件演示,也没有时髦的“小组合作”,但是执教者在具体细节的处理上,让人不禁为其“花开花落自丰盈,云卷云舒愈从容”的课堂情境所折服。我们一起来看其精彩之处。
师:(生读第1—2自然段后)读得多好!如果将“慢慢升起”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有味了,可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明月升起的美好情景。(生再读,果真找到了感觉。教室里掌声顿起。)
师:(生读第2自然段后)“涟漪”是什么?再读读这一句。(生再读)读得真好!你的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幅画面,描述一下,让大家也看看,好p巴?
生:明月斜挂,湖面上一圈圈银色的涟漪荡漾开去。
师:读得多好呀!同学们都被你带到湖心小岛上了。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汤姆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答: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师:试着把这种心情放到课文中去.自由读下面这两个自然段。(生读第3~4自然段)
师:“突然”怎么读?(示范读)要读出静和动的变化。(生读第5~8自然段)
师:“嚷”,怎么才叫嚷?(声音大,不情愿)很不情愿地嚷,谁来试一下?(生纷纷举手尝试自己对“嚷”的理解)(生读第9—12自然段)
师:“斩钉截铁”在这里如何理解?斩钉截铁的语气是怎样的?试着用这种口气读读爸爸的话。(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板书“铭刻”)“铭刻”是说把文字刻在物体上,课文中是说那晚的情景刻在了汤姆的心里。那晚的情景,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刻在你心里?学完课文,说不定就会刻上了。
同学们读书水平很高,不光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你们想一想,汤姆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
在这一环节中,贺老师通过行云流水般的阅读点拨、如诗如画的情景构建、细致入微的语言感悟,将看似需要挖掘“寓含着深刻道理”的说教化为无形,把课堂演绎成了一幕幕醒目的诗意情境,在“如水的月光”与“涟漪荡漾的湖水”的衬托下,“如月的长钩”无声又无痕地钓起的不仅是语文素养,更有诗意般的人文教育。


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美国教育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利用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调节对话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人,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建构学习内容。在精读感悟这一中心环节里,贺老师潇洒地演绎了自己驾驭教材、创新课程的强烈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贺老师隐身其后,给学生各种观点的交锋创设了广阔的天地,给学生的真切体验营造了逼真的氛围,给学生全面的理解创设了情境。他不仅以平等一员的身份亮出自己的观点,更在恰当的时机悄然“脱身”,时刻注意避免因为自己不经意的疏忽而让阅读实践幻化成机械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成功地实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效果,让学生的阅读视觉豁然开朗,让学生的阅读感觉愈加细腻,让学生的规范意识更为宽泛……教学片段如下:
师:你认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感悟鲈鱼的大、美、珍贵和来之不易。)
生:一条大鲈鱼。
师:从哪儿知道的?
(生答:“从未见过”看出大,“弧形”看出大,小心翼翼感受到大……)
师:大家钓过鱼吗?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的?是怕鱼挣断线跑了吗?“从未见过”怎么讲?吃过吗?买过吗?看见过吗?(师做惊讶状)哇!老师什么表情?(惊讶)汤姆可能有什么表情?
生:哇!(异口同声)
师:哇!这么多相同的汤姆呀?汤姆不光惊讶,还十分激动、高兴。(板书“惊讶、激动、高兴”)为什么高兴?是他自己钓上来的,又惊讶,又激动。(出示投影让生反复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师:来,咱们一起钓一钓这个大鲈鱼:“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师:小心翼翼,小心点,再小心点。
师:吃过鲈鱼吗?(惊讶)没有?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会背吗?(生齐背)背过了,就算“吃”过了,当然这个吃是带引号的。品一品,味道怎么样?(鲜美)长得怎么样?(漂亮)怎一个“美”字了得。在我国,鲈鱼被列为四大名鱼之首;在美国,汤姆的老家有个苛刻的规定:每年只有捕鱼节才可以钓鲈鱼。你觉得鲈鱼怎么样?(珍贵、稀少)
师:对这条鱼,爸爸和孩子的态度截然不同。爸爸的态度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没到钓鱼的时间,当然得遵守规定。孩子呢?请默读第5—12自然段,把课后第四题写汤姆心情的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分角色读课文)
(生答: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呀?汤姆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汤姆的无奈、依依不舍)
师:汤姆还是个孩子呀,看着鲈鱼游向湖心,他叹了口气。这时候的心情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答:无可奈何,万分沮丧。师板书。)
师:汤姆还是个孩子,和大家年龄差不多。看着大鲈鱼游走,此时此刻,他有哪些心里话要对爸爸说?(生自由发言)
师:当年的小汤姆讨厌爸爸,埋怨爸爸,生爸爸的气。34年过去了,四十多岁的汤姆又带着他的孩子来到湖心小岛上钓鱼。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投影: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不论什么时候,每当我向朋友或孩子们讲起这段往事,内心总是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生齐读这段话)
师:老师在“崇敬”下面加了点。崇敬就是非常尊敬。读到这个词,你有什么问题?
生:当年埋怨爸爸,现在为什么又崇敬爸爸呢?
师:到底是讨厌的爸爸,还是可敬的爸爸?你怎么看?(生自由发言)
师:那么,爸爸的可敬表现在哪里?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爸爸可敬?请同学们读爸爸说的话,边读边体会。
(出示投影: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尽管鱼那么大,那么珍贵,他也非常喜欢,可是他毫不犹豫地让孩子把鱼放掉,他要求孩子应严格遵守纪律。
爸爸考虑到孩子不会轻易把鱼放掉,所以用了“必须”这个词,语气坚定,这是在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定。请你读读这句话,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师范读,声音低沉、轻柔,但坚定。)
生:一位关心体贴孩子、爱孩子的爸爸。
师:同学们自由读这一句,读出你心目中可敬的爸爸。还从哪里可以读出爸爸的可敬?
(出示投影:“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是如何自觉遵守规定的。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把这么诱人的鱼放掉,爸爸的品德是可敬的。爸爸说话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他的自律是严格的,令人敬佩。(在“自律”前板书“严格”)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他不光自己严格自律,更要让自己的孩子也严格自律。
能做到严格自律,是很难的,况且他的孩子那么小,又那么喜欢鱼,但他还是严格地要求孩子,多么令人敬佩。
贺老师在精读过程中独辟蹊径,用心设计;带领学生读书品味,多元解读;灵活切入,巧妙生发。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建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化作成了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变成了师生们一次难忘的“品格对话”节目。
这堂课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这节课本身的精彩,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索,以及更多值得回味的余韵。

    相关推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稿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稿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稿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之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文原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材料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后体会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之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 教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案例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材解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实录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练习评测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步练习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教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教案 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案例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之一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课材料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四)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后体会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步练习教案 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之二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薛法根 薛法根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案教学设计 薛法根教学实录《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 薛法根教学实录《“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三年级教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教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断及评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案 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教案 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练习题:下学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课就应该这样上──贺成金执教《钓鱼的启示》案例赏析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一堂全面开放的阅读课──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片断赏析 《我必须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特级教师黄亢美语文教学特色赏析 特级教师黄亢美语文教学特色赏析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特级教师孙双金《落花生》教学赏析 特级教师闫学《伯牙绝弦》赏析 《雷雨》美文赏析之一 《雷雨》教学片断赏析一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之一 《雷雨》教学片断赏析一 《我必须去》课文 赏析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词语教学 你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吗? 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我必须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7《春雨》片断赏析之一 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燕子》片断赏析:引一引 峰回路转 放一放 海阔天空 向老师《第八次》一课片段赏析 《最后一课》赏析 《燕子》片断赏析:引一引 峰回路转 放一放 海阔天空 《我必须去》说课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 《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 我必须去教案 一堂语文特级教师的低效课 《这条小鱼在乎》案例分析 《雨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