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闺塾》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第一课时:

1、明清传奇简说,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全剧剧情介绍。

2、初读节选一出戏《闺塾》,扫除字面障碍。

3、分清剧中各角色的宾白曲词。

第二课时:《闺塾》课文品读

师:《闺塾》一出戏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闹学”,或者“春香闹学”。很显然,这出戏的主要内容就是春香闹学,那么,请同学们快读课文,找出春香闹学的地方,看看她闹了几次,怎么个闹法。(看书三分钟)

师:好,大家顺着找找,看春香从哪里开始闹。一闹是?

生:第一闹在上课之前。

师:把句子念一念。

生:“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春香回答:“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师:你看春香多乖啊,老师一责怪,她就答应了,表态“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怎么会是闹呢?(生笑)

生:一般来说不太可能三更起来读书。

师:不是不太可能,是绝对不可能,半夜三更,人们都在睡觉呢。那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她是在给老师出难题,不给老师台阶下。

生:春香不高兴了,她的意思好像是对老师说,你不如叫我们三更起床好了。

师:也就是说,她对老师是有情绪的,她对老师——

生:不满。

师:所以她可不是顺着老师的意思,她说反话呢,话中带刺,表达对老师的不满,抵抗老师的训诫。季节是“蜂穿窗眼咂瓶花”,春光喧闹;一进书堂,便是窒闷的气氛和塾师严厉的训诫,春香的话,回敬了老先生,让老塾师很是尴尬,再也开口不得,只好作罢。这可谓课前一闹。下一闹?

生:二闹应该是先生给小姐讲经书的时候,春香故意曲解经文。

师:这是二闹吗?前面有没有?

生齐:有。

生:应该是这里,春香故意逗老师学鸠叫。

师:对。老师讲解经书呢,春香却问老师,“怎样声儿?”老先生不好回答,只好模拟一下,学鸠声了。大家想象一下,老先生是六十老翁啊,这一学可热闹了,老先生憨态可掬作鸠声,小丫头乐不可支学鸠鸣,好不热闹!老先生一本正经说“听讲”,他期望的可是严肃的课堂,这回却叽叽咕咕闹成一团,大家看括号里怎么说?

生:“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师:我们常说插科打诨,这“诨”说明戏到这里有喜剧效果了。我们接着往下看,下一闹才是刚才同学说的春香曲解经文。同学说春香故意歪解经文,之前也有同学说是春香故意逗老师学鸠叫,大家看是不是“故意”?

生:是故意。

师:哦,都说春香是故意的。这小丫头可恶,多坏的心眼啊,故意搅闹,让老师出丑。(生笑)有认为不是故意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故意的。让老师学鸠叫,是因为她很好奇,真的想知道鸠是怎么叫的。歪解经文,是因为她不懂诗文的真正意思。

师:有道理。小姑娘是很天真很好奇的,老师只说“关关,鸟声也”,这还不够啊,这“关关”究竟是怎样的,她很想知道呢,所以她不是故意搅闹,而是学的太认真了太投入了。(生笑)

师:再来看她怎么外解经文,(指一生)你来读读。

生:“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师:同学说春香压根不知道诗文的意思,确实是这样。原文中的“之洲”,她不理解,她不懂这些之乎者也的东西。但有一个“知州”她是知道的。

生:官名。

师:是的。县里的长官称“知县”,州里的长官称“知州”,小丫头因为两个“知州”音相同,我们称为“谐音”,她就联想开去了,自作聪明,歪解了经文。看来她不是故意的,她是学得很主动呢,抢上前去,嗨,老师我懂啦懂啦,她歪解诗文,又解出了一个喜剧效果。

师:什么样的喜剧效果才是妙境呢?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打幻灯片)“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春香越是流露自然天性,就越是逗人,越叫人忍俊不禁。好,下一闹?

生:老师说:“胡说!这是兴。”春香说,“兴个甚的呐?”

师:这是闹吗?我们说“闹”么,是要有戏剧冲突哦。

生:应该是春香问老师“为甚好好的求他?”这里。

师:对了,因为有戏剧冲突了。春香又犯傻了,紧追不舍。看看老师怎么回答?

生:避而不答。

生:“多嘴”。

师:老师很生气了,一定是涨红了脸,厉声呵斥:“多嘴”。老先生什么意思?

生:不准问这个问题。

师:为什么不准问?

生:不好意思回答。(生笑)

师:有这个意思,在小姑娘面前,说这个话题多尴尬啊,老先生不便言说嘛。我想除了这个,更多怕是因为没法回答吧?“为甚好好的求他”,这是自然天性啊,怎么回答。当然,老先生究竟为什么要回避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大家关注,我们后面再说。下一闹?

生:老先生让春香拿文房四宝,春香故意拿错了。

师:拿了些什么来呢?

生:画眉细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

师:拿了些小姑娘喜欢的东西来,老先生对这些一窍不通,呵斥春香换了。春香背过身去骂了一句——

生:“好个标老儿!”

师:什么意思?

生:好个土老头。好个土老冒。

师:看来老先生和小姑娘真是代沟太深了。(生笑)下一闹?

生:“先生,学生领出恭牌。”

师:这为什么是一闹呢?

生:老师让拿来文房四宝,要她们模字呢,她上厕所只是借口,因为她偷偷跑到花园去玩了。

师:可见模字太索然无味了,春香借口逃学呢。下一闹?

生:春香回来后说,“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

师:这小春香,你逃学到花园就算了吧,还要回来逗引小姐,干扰小姐,破坏气氛,惹得老师“取荆条来”吓唬她了。下一闹?

生:老师教训她,她反驳。

师:你念原文。(生念)

师:(指另一生)你用自己的话把两个人的对白重复一下。

生:古人读书,把萤火虫装在囊中照亮,(师补充:口袋里)还有趁着月色读书的。

师:看看注释,作者举了车胤囊萤江泌趁月读书的例子,教导春香勤奋读书。春香怎么反驳?

生:在月亮下读书,把眼睛看花了,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把虫虫折磨惨了。

师:看来这两个例子说服不了春香,老先生又举另外两个人的例子。接着用自己的话说——

生: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

师:举了——

生:孙敬苏秦的例子。

师:说服了嘛?春香怎么说?

生:没有。春香说,好比你自己,头发悬在梁上,一不小心把头发扯下来,用锥子刺大腿,会留下疤痕,有什么好的。

师:春香觉得老师说的这办法好笨啊!你看这小丫头,真是孺子不可教啊,难于驯化。老先生教育姑娘们学习古人苦读诗书,春香却不吃那一套套迂腐的说教,顽皮懵懂,孩子气地天真地反驳,叫人哭笑不得。下一闹?第几闹了?

生:第九闹了。

生:春香又捣乱,她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老师就打她。

师:学堂内死气沉沉,老先生迂腐说教,私塾外春意盎然,卖花声起,内外形成鲜明对比,使春香忍不住分心,还又逗引小姐。老先生忍无可忍,拿起荆条,责打春香,这回热闹了,大家想象一下,课堂上,一个欲打,一个躲闪,边躲还边顽皮,学堂里一片混乱,剧情被春香闹到了高潮。这回可闹大了。我们一直是很讲究师道尊严的,学生出错了,要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地伸出手来,接受老师的惩戒,怎么能这样呢?简直太不成体统了。所以小姐赶快出面,收拾这狼狈的局面。否则,闹到老夫人那里,春香可就惨了。

还有闹吗?

生:有。下课后。

师:课后闹。而且这一闹是小丫头背地里骂塾师:“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文章到这里,真可谓让老先生尊严扫地了。

师:好,春香十闹学堂,我们都一一读过了,请大家揣摩形象的特点,用朗读把各自不同的性格表现出来。我们要是能唱就好了(生笑)。曲白相生啊,多有趣。可是我们唱不了,所以就给大家宽松,用“开心蒙太奇”的方式,小春香和老先生可以用本地方言来对白,甚至可以对宾白加以一定的创造发挥。请上回演《雷雨》和《三块钱国币》中表现最出色的同学来读。(学生兴奋不已)

学生分角色创造性朗读讲经片断和追打片断。由于学生揣摩形象模拟口吻和随意发挥很成功,课堂阵阵爆笑,喜剧效果极佳。

师:什么叫人物形象跃然纸出,我们有感受了。但是,我们学习《闺塾》到位了么?如果读到这个层面就停住的话,有人犯嘀咕了:汤显祖把老先生写的如此尊严扫地,如此不堪,是在贬低老师吗?是在亵渎师道尊严吗?有老师就在网上发表文章说,《闺塾》不适合作中学教材,这不是在怂恿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吗?所以,阅读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远远不足于将文章读懂,更不用说读透。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

(布置有《诗经》的同学,课外读读与本课有关的诗)

第三课时:探究阅读

师:我们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不能停留在闹学的表面,还应该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本质是什么?(指一生)你说说看。

生:年龄差距太大了。

师:一个六十左右,一个十六上下,肯定有这个因素。但只是年龄差距吗?如果是这样,老师再过几年就不敢教书了。(生笑)

生:思想观念的差距。

师:凭什么说是思想观念的差距?

生:老先生已经年逾六十了,他应该是比较陈旧迂腐、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代表吧。

师:凭什么说人家传统保守?

生:春香问老先生“为甚好好的求他”的时候,他说春香多嘴。(生笑)他还说《诗经》“只无邪二字,付于儿家”,意思就是要学生不要想歪了,不要想到爱情啊什么的,说明他很封建很保守。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到了,老先生讲《诗经》是有问题的。这问题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假如我给大家一个问题要大家弄清楚,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完成呢?我们模拟一下这个探究的过程。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刚才同学已经给我们其中一个路径了,也就是说,从老先生解经入手。我们的结论应该持之有据。为了持之有据,我们得细致深入。请看老先生怎样解经。(打幻灯片,《关雎》)

这首诗大家初中时候已经学过,是一首——

生:爱情诗。

师:是的。是描写爱情的诗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老先生拿的《毛诗》可不这么认为。(打幻灯片: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师:淫就是过分的意思。毛公认为,《关雎》一首是赞美后妃德行的诗。周文王的后妃非常有德行,这一首诗赞美她的德行。这首诗描写文王如何求到一位窈窕淑女,窈窕不是苗条,窈窕是很娴静的意思。文王和一位有德行的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文王他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位有品德的女子来做他的后妃,帮助他把家庭治理好,所以文王他“忧在进贤不淫色”,也就是说文王不是注重后妃的美色,而是注重后妃的德行。可见,旧注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大家赞同这个解释吗?

生:不赞同。

师:是的,太牵强附会。就算解读成立,它也只是一种解读啊,怎么就拿来当教条了呢?现在我们知道为为什么老先生不能自圆其说了,春香的问题,正是老先生想回避而回避不了的问题。老先生讲经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在剧情介绍中说了,是杜宝为了“拘束拘束”女儿的身心,老先生只好如此说教了,这说教多么令人生厌啊!在看他《关雎》之后怎么讲经——

生读:论六经,诗经……

师:《关雎》已经讲不下去了,老先生还要接着说教,“只无邪二字,付与儿家”,来自于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的“思无邪”,有人认为“思”是虚词,“无邪”一般认为是思想内容纯正,韵律和谐。《诗经》中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孔子总不会是说,表达爱情就是“邪”吧。但老先生是这样理解的,他警告两个小姑娘,你们可不要想歪了,想到爱情方面去了,你们应该读的是女子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我们说,《诗经》本来多美啊,一旦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被注入某种政治教化的东西,牵强,曲解,那么,它必然令人生厌了!好,我们接着请拥有《诗经》的同学来说说,老先生提到的那些诗,究竟是讲什么的。

生:参考注释,“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说的是《诗经·大雅·生民》;“咏鸡鸣”与《诗经·齐风·鸡鸣》有关,“伤燕羽”与《诗经·邶风·燕燕》有关;“泣江皋”与《诗经·召南·江有汜》有关;“思汉广”与《诗经·周南·汉广》有关;“宜室宜家”与《桃夭》有关。

师:具体说说这些诗是讲什么的。

生:《诗经·大雅·生民》内容是周人陈述周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

师:因为很长,我们不一一打出来了。它说的是姜嫄虔敬祭祀,别居独处,践天帝趾印,怀胎生下后稷,《生民》陈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下一首?

生:说的是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意在讽刺在朝者的荒淫怠惰。

师:(打幻灯片《诗经·齐风·鸡鸣》)同学说的是一种解读。这本是多解之诗。还有一说是民间男女的对话,妻子催促丈夫早起赶朝会。封建文人将主人公附会为君子,贤妃。下一首?

生:《诗经·邶风·燕燕》内容是卫庄姜送归妾。

师:(打幻灯片《燕燕》以解释)还有一说,是国君送妹妹出嫁。“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总之,是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歌。下一首?

生:《诗经·召南·江有汜》,内容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

师:(打幻灯)一说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还有一说是弃妇怨词。与女子遵循的德行规范没有关联。下一首?

生:《诗经·周南·汉广》追求汉广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

师:(打幻灯片《汉广》)这是一首描写一位男子向汉江女郎求偶而不可得,因而表示悲愁失望心情的诗。这还是爱情诗啊,只不过是失恋时候咏出的诗。(生笑)还有吗?

生:《桃夭》,表现的是祝福女子出嫁。

师:大家有印象吗?见过没有?

生:见过,在《读本》里。

师: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指和善和美,新嫁娘要出嫁了,咏这首诗对她表示祝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啊。

师:好了,通过这个路径,我们发现了陈最良解经中的问题,知道他抽取了诗歌中的人情,只保留其说教的内容,甚至胡解经文,牵强说教。但是读到这里还不够,我们得进一步追问:陈最良为什么要曲解经书?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究竟是什么?除了抓住解经来思考,我们还有什么路径去探究?

生:还可以看杜丽娘这个形象。

师:(发现学生难于回答到自己的路径上来,马上把学生拉回来)这个同学想得远。我们肯定要看杜丽娘这个形象,只是现在先看看作者塑造陈最良有没有什么用意,因此我们可以关注谁?

生:汤显祖。

师:对,这在文学鉴赏评论中叫做“知人论世”。即借助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师: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局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稀疏萌芽,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明王朝政治腐败,内乱外患,虽然几经整治和挣扎,也已无法挽回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颓势。在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元代的方针,仍定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以理学教民,以理学取士。

师:(打幻灯片)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简要地说有以下观点:一、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二、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三、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因而提出了“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师:“存天理,灭人欲”,今天看,这个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是多么反人本反人性啊。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因此,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师:(打幻灯片)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宰相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文章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政,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终其一生。

师:汤显祖除了与东林党人顾宪成等交往密切之外,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相当大。

(打幻灯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一生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理学,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疑经、非儒、反孔等观点,反对把“理”、“欲”对立起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达观,当时一位著名的禅僧,汤显祖与他五次见面,多次书信来往。达观站在佛教立场上,批评程朱理学在论述“理”、“情”问题上有自我矛盾处。作者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师:所以,汤显祖是肯定“情”的,肯定只要出自人的真实感情的东西,其存在就是合理的。同时,也否定把“理”作为绝对的标准,否定以“理”制“情”、存“理”灭“情”,否定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如实地表现人之“情”,不能以“理之所必无”去抑制“情”,这就是汤显祖戏剧作品中自觉的指导思想。

师:什么是“理之所必无”?即按理是不应该的。中国就是这样,有人总是制定宏大规则,比如礼教,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否定人的俗世生活,完全服从于这个规则。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样进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

师:汤显祖显然不是一个轻易认同宏大规则的人。我们可以知道了,为什么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复生”,为什么汤显祖要把“情”放到很高的地位上来肯定,他就是要“以情抗理”呢!好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大家看看陈最良和春香这两个形象,看来不是随意为之的形象,而是有意为之的。陈最良讲经固守旧注,崇奉礼教,自觉充当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宣讲者和思想的禁锢者。陈最良是个迂腐的理学先生,其形象意义,正在于他代表了“拘束身心”——束缚人的心性的旧道统。大家看看“陈最良”一名,有什么意味?

生:最良的,最好的。

师:什么最好?

生:陈旧的东西。

师:说明在杜宝的心目中,陈最良这样的人是“最良”的,否则他怎么会千挑万选,选陈最良来“拘束”女儿身心呢。作者的命名充满了对他的嘲讽和否定。春香又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是不是一个觉醒者?比杜丽娘还高明,竟然能与塾师对抗?

生:不是。

师:春香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笑)春香逗引说笑,活泼率真,顽皮娇憨,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较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就无视礼教的威严。在这出戏中,作品借春香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让他出尽洋相,以表现封建道学的虚伪背谬。“春香”,春天里的一缕馨香,透过纯真的她,丽娘才呼吸到意思自由快乐的气息。作者巧妙地将春香这个较少受束缚的天真婢女放到陈腐死板教条的陈最良面前,他们的冲突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大家发现了,春香自然天性越流露,老先生越无法讲经,她越是天真地追问,老先生越是洋相百出。大家找找,在课文里,春香有一句话揭示了理学经书的真面目。哪一句?

生: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师:陈最良解经回避人情人性,强加理学说教,牵强附会,令人生厌。作者借春香之口,剥理学之皮,显示其虚伪和矛盾。这回来看看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幻灯片)封建理学对人的禁锢与人的自然天性之间的冲突。

到此一步,我们的探究深入了。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春香闹学”对于杜丽娘的意义。请大家关注,在春香闹学过程中,小姐的表现和微妙变化,找出来体会一下。一进书堂,老师训诫,小姐的话是——

生:“以后不敢了。”

师:养在深闺,备受禁锢。看来是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的典范,否则怎么连自己家有各大花园都不知道呢。想象一下,老先生讲经是,春香在闹,小姐会是什么表情?

生:笑。偷偷笑。

师:是的是的,估计她在一旁掩口偷偷地笑呢。她真希望老先生回答那些问题啊,因为那些话也是她想说的,只是大家闺秀的身份不容她说出来而已。所以老先生呵斥春香“多嘴”的时候,她有想法了,你来读读,她怎么说?

生: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师: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让老师别照本宣科。

师:她很反感老师依旧注解经,虽知书达理,恭敬得体,温文尔雅,却是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呢。当老师接着说教时,她有什么反映?

生:“这经文偌多!”

师:什么心情?

生:厌烦。

师:是的。虽矜持内敛,极其克制,但轻轻一语,意味深长,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姐当着塾师的面训诫春香时候的话,与后面形成鲜明的反差,找找。

生:前面说“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等塾师走后,她忙着问:“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可有什么景致?”

师:丽娘问春香的时候,那心情可急切了,她多么向往美丽而自由的花园啊。有评家这样评价《闹学》:

(幻灯片)“《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所以,我们借用一句话,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请大家课后读读《读本》节选《游园》部分。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游园”所引发的杜丽娘的情窦初开,春心萌动,说到底,就是这种觉醒和复苏的体现。丽娘一经唤醒,就流露难于阻挡的天性,她发现了自己:“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大家把试着“一生爱好是天然”输入搜索引擎看看,就知道这个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的分量。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打幻灯片)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师:探究到这一步,《闺塾》的阅读才算告一个段落。

(幻灯片)结语:在封建教义对人的身心禁锢、扭曲至深的中国,尊重“人”,尊重人的俗世生活,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与幸福,不因宏大的规则而束缚、扭曲、丧失人的个性与尊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人”的启蒙,在中国,又是件多么艰巨而伟大的工程。《牡丹亭》“以情抗理”的意义,正在于此,它远远超出了一般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请看课外延伸:

(幻灯片)关注: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巧合,还是世界文化的同频共振?

思考:作者塑造陈最良的形象,是对教师职业的嘲讽与亵渎吗?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师道尊严?

师:关注的题很难,老师史学功底差,完成不了,可是你们是文科尖子,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它进行关注。第二到写在随笔上。

下课。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闺塾》课堂实录 闺塾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闺塾 15、闺塾 15闺塾 闺塾 闺塾 《闺塾》教学思路 15、闺塾教学教案 15闺塾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闺塾》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语文《闺塾》教案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马》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 《aieiui》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水》课堂实录 《风》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春》课堂实录 《猫》课堂实录 《药》课堂实录 《蝉》课堂实录 《燕子》课堂实录 《燕子》课堂实录 《秋思》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风筝》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长征》课堂实录 《检阅》课堂实录 《假如》课堂实录 《燕子》课堂实录 《秋水》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实录 《竹影》课堂实录 《背影》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 荷花课堂实录 泉水课堂实录 关雎课堂实录 《边城》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实录 《社戏》课堂实录 《边城》课堂实录 《渔父》课堂实录 《春酒》课堂实录 《吆喝》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荷花》课堂实录 《掌声》课堂实录 《山雨》课堂实录 《阳光》课堂实录 《那树》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纸船》课堂实录 《穷人》课堂实录 《白鹅》课堂实录 《荷花》课堂实录 《春晓》课堂实录 《雨中》课堂实录 《掌声》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看雪》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 凡卡课堂实录 咏柳课堂实录 翠鸟课堂实录 海燕课堂实录 马说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 《那树》课堂实录 《背影》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1 《狼》课堂实录2 《春》课堂实录2 海燕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 《回声》课堂实录 《掌声》课堂实录 《翠鸟》课堂实录 《翠鸟》课堂实录 《搭石》课堂实录 《山雨》课堂实录 《穷人》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