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八下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小编: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古诗意韵;

2、识记古读名句,能对古诗名句进行简单的赏析;

教学重点:

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

教学难点:

对古诗经典名句进出简单的赏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影视片断导入:

画外音:公元208年,三国赤壁之战……惊心动魄,奠定了魏、蜀、吴鼎立的基础。“乱石穿空,惊淘拍岸,卷起千堆雪”,立于滚滚江流声中,古战场上的硝烟,风声鹤唳、铁马金戈、船岸相平的壮阔和英雄人物横剑立马、截虎平川、气吞残虏、从容潇洒的千般气概仿佛就在身边……

视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片断。

教师导语: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战役,它不仅奠定了魏、蜀、吴三国的鼎立,而且也令后世的文人墨客反复地咏唱,因而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一首首精美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词曲五首》中就有一篇歌咏赤壁之战的著名诗篇——《赤壁》。

方式二:歌曲导入:

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歌曲的画面背景为《明月几时有》的诗意图;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方式三:

多媒体幻灯片导入:

画外音:中国号称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他们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浩瀚的诗海中,历代诗人以他们超凡的智慧,创造了一座座巍峨的文化丰碑,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组唐、宋、元时期著名诗人的诗、词、曲。

[电脑多媒体]

依次用电脑幻灯片播放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像片,同时附上这五首诗、词、曲的诗意画。

方式四:故事引入

刘禹锡游玄都观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擅长散文,刘禹锡善于写诗,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人,心情是够难受的。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水,写写诗文。

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挺出名,这篇新作品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有一些大臣对召回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也不知道哪个说,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的。

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便说话了。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是播州地方比朗州更远更偏僻,那时候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呢。

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这可叫刘禹锡太为难啦!

这时候,柳宗元在长安也呆不住了,朝廷把他改派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得知刘禹锡的困难情形,决心帮助好朋友。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诚,使许多人很受感动。后来,大臣裴度也在唐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了好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心旧地重游。到了那里,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相信同学们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中,已经感受到刘禹锡坚强决不妥协的傲岸节操。


二、教与学

(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一)、预习作业:

1、课前将课文自由读几遍;

2、调动自己的资源,搜集有关作者或诗作的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上介绍之用;

二)、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1)检查预习情况,抽生分别试读五首诗、词、曲,并说说为何这样朗读的理由;

(2)同学互相说点;

(3)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

(4)揣摩录音,生各自读课文;

2、再读诗文,把握诗作大意。

(1)、抽生在班上介绍所收集的有关资料;

(2)、集体揣读《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大意。

(参考大意: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4)、分小组阅读剩下四首诗词曲

三)、局部探究:

1、探读诗文,说说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可以选择全诗,也可以选择某句进理解;

2、同桌交流;

四)、名句赏析:

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白居易称赞这一联“神妙”,就是从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景、情、理相结合的角度来评价的。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可以不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后人的引用义与刘禹锡的本义不完全契合,这是不奇怪的。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在欣赏特定时代的某一具体作品时,思想感情上会产生某种基本一致的艺术感受,人们称之为“共鸣”。但文艺欣赏中的共鸣是十分复杂的,不同时代的人,欣赏某一作品时所产生的共鸣,不会与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五)、内容提纲:(电脑多媒体显示)

层 首联:叙写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

层 颔联:悼念受害战友,回乡恍如隔世。

深 颈联:对比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

入 尾联:振奋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显示顺序:从上到下)

(二)、学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等四首诗词曲

设想:

一)、理解阶段: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自选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收集资料,对所承担的诗篇进行分析理解,准备发言材料;

二)、专题发言阶段:各组同学轮流在班上作主题发言;

三)、质疑、答疑阶段:专题发言组依次接受其他组同学对该首诗的质疑,并作出解答;

(三)、附相关资料:

一)、《赤壁》

1、诗歌内容和写法:

(1)内容:这首诗怀古咏史。

第一、二句,叙述凭吊赤壁古战场所见所感。由古战场残留的断戟,激发起想象当年赤壁鏖兵的壮阔场景,以前朝旧物兴思古之情,联想到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以及那次重大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三、四句,发出议论,假想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的大乔、小乔便将被掳,关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一种形象而富有情致的写法,用来象征虚想中的东吴孙氏政权败亡的结局,因为二乔都出于东吴最高统治阶层门第,吴国不亡,她们是不会受辱的。诗人认为,如果不是借助东风的力量,周瑜未必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周瑜的胜利不过是侥幸而已。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结果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虽然失败,但未必不是英雄。不以胜败论英雄,强调人生际遇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正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杜牧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诗人在这里明讽周瑜,暗誉曹操,实际上是在借助史实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

(2)写法:这首诗能以小见大,通过鲜明的形象发表看法,评价历史,是其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

2、问题展示: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就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朝,点出此他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朝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朝,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过零丁洋》

1、诗句品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问题展示: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H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名句赏析: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内容感悟:

(1)、内容: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全词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词的上片表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心理,而最终选择了入世的积极态度;下片则抒发月难长圆,人难常聚的感慨,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全词含蓄隐约地表现了一种谪官居外的凄凉寂寞之情和一种人生离别的相思之苦,但由于作者性格旷达乐观,能自我解脱,因而全词尽管缠绵悱恻,但并不过分消沉,而是带有一种豁达豪放的精神。

(2)、比较: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写法探究: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3、名句赏析: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提示:体会其中的“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引申:1998年的时候,我有一位朋友给我送了一张贺年片,上面只有一句祝福语,只有十个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玉兔”。我认为这是我这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祝福。为什么呢?提示:1998年是兔年。“玉兔”同“蝉娟”一样,在古代都是月亮的别称,这一句紧扣兔年,活用苏轼的词句,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所以我认为很好!

4、归纳小结

[电脑多媒体]显示: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显示顺序:从上到下)

四)、《山坡羊•潼关怀古》

1.内容感知:

(1)、解题:这首词写作者去陕西赈灾路经潼关时的感慨。当时陕西大旱,灾民易子而食,作者极其关心人民疾苦,以至于忧愁而死。

(2)、学生理解全曲内容大意:

峰峦聚集拱卫,黄河波涛汹涌澎湃。潼关东有崤山,北接中条山,西接华岳三峰,形势险峻,外面又以黄河萦绕作为天然屏障。“潼关路”三字点出行路艰难,既描述上句,又开启下文“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什么?“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秦都咸阳的阿房宫,被楚国人烧成焦土。后来元朝的京城又修起了“宫阙万间”,又被毁了,剥削大量民脂民膏。总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里深刻形象地点出了主题。

(3)、难句剖析:

①峰峦如聚,||②波涛如怒,|③山河表里潼关路。

(1)并列复句。第一部分又是并列复句。第3句分句的主语是“山河表里”,以下的是名词性谓语。

(2)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都是把具体的事物比成一种动作,较为奇突;“聚”指峰峦重重迭迭,“怒”,指波涛翻滚激荡,表面写潼关气势雄伟、是险峻异常的要塞,实际写作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干,修辞上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但同时又描写了景物。

(3)“山河表里”是主语,“潼关路”是谓语。“山河表里”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原来写晋国外有黄河作屏障,内有太行山可以固守。这是一种“合叙”的修辞手法,意思是“里山表河”,或者是“山里河表”,现在说成“山河表里”,“合叙”中又有交错变化,难度就更大了。

译文:“山峦重迭,波涛翻滚;外面有黄河里面有太行山,这是潼关一带的路途。”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单句。主语自述省。谓语是“伤心”,“秦汉经行处”是偏正词组作处所补语,前面可以加上介词“于”。又,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有“伤心千古”,也是“伤心于千古”,“千古”作时间补语。“秦汉”是“经行”的处所宾语,因音律要求而提前,也可以说“秦汉”是被动主语。“秦汉”代替“秦汉故地”。

译文:“在经过秦汉宫阙遗址时非常伤心。”但译成现代汉语,必须把作补语的介词结构移到前面作状语。

2、写法研析:

艺术手法:本曲看似怀古,其实伤今。立意警辟,形象鲜明,在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人民民主思想的光辉。语言明白晓畅,富于节律,艺术魅力极大。

3、名句赏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要点:该句以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试想:一个朝代兴起了,必然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以往历史的残酷与血腥。

4、板书提纲:[电脑多媒体]显示:

写 峰峦 聚(山)

潼关路 险峻(兵家必争)

景 波涛 怒(河)

踟蹰

望(西都) 宫阙 土

伤心

议 兴

百姓 苦

论 亡

(四)、课堂活动

1、诗词接龙:

(1)、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同排之间进行诗词接龙比赛;接不上者淘汰出局,直至决出冠军;

(2)、爱国诗歌赛诗会

将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

○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

○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

○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2、妙手丹青绘诗意

四个小组推举一名选手将指定诗句画成一幅画,质优者为胜。

3、我与作者试比高

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从五首诗词曲中抽签决定改写对象,改写时间为8分钟,字数不限,字数多且质量高者为优胜者;

4、撰写脚本:

请你任选一首诗、词、曲,将其内容改写成电视短剧的脚本。

三、想议练

A级:

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曲,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字数400字左右。

B级:

二、在下列诗句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 夹去津(王维《桃源行》)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四月南风大麦黄, 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6、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秋瑟瑟(白居易《瑟琶行》)

C级:

三、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诗后各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中相关解说有误 的一项:( )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身”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四、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做诗后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上阙写 ,下阙写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

3、本词作者苏轼是 代杰出文学家。你还读过他其他的诗句吗?请写出两句来 。

4、选出词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把你对该诗句的理解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A级:一、答案略;B级:二 1、落花;2、桃花;3、菊花;4、梨花;5、枣花;6、荻花C级:三 、1、A;2、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慨叹宦海风波险恶,人们的身世遭遇各不相同。它由前面的叙事转而抒怀,谱写了一曲生命跃进的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坚持趔的信念,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四、1、对月饮酒时对天上的想像;2、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3、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等。4、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教参: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解词 25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5 《诗词曲五首》导学设计 古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5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3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4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古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案 古代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题解 《诗词曲五首》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3《诗词曲五首》《古诗苑漫步》 古代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古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诗词曲五首》教学提示 《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 《诗词曲五首》教学建议 《诗词曲五首》诗文简析 《诗词曲五首》诗文简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诗词曲五首》活动课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古代诗词曲五首2 《诗词曲五首》活动课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 《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学法导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作者简介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诗词曲五首》中心思想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知识延伸 《诗词曲五首》疑难剖析 《诗词曲五首》疑难剖析 《诗词曲五首》课文评点 《诗词曲五首》课文说明 《诗词曲五首》写作特色 《诗词曲五首》中心思想 《诗词曲五首》疑难解析 《诗词曲五首》结构分析 《诗词曲五首》写法特点 《诗词曲五首》整体把握 《诗词曲五首》作者简介 《诗词曲五首》整体把握 《诗词曲五首》写法特点 《诗词曲五首》有关资料 《诗词曲五首》作者简介 《诗词曲五首》知识延伸 《诗词曲五首》课文品析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课文分析 《诗词曲五首》课文分析 《诗词曲五首》写作特色 《诗词曲五首》疑难解析 《诗词曲五首》难点解析 《诗词曲五首》写作借鉴 《诗词曲五首》篇章结构 《诗词曲五首》写作特点 《诗词曲五首》课文分析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诗词曲五首》习题精选 《诗词曲五首》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