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小编:

重点难点解析

(一)学习方法

朱光潜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和著作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关于写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他的许多著述内容丰厚,语言精当、风趣,读来兴味盎然,这与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坚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来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我们阅读《咬》文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咬文嚼字”,它是个老词儿,元代乔吉有一篇叫《越调·小桃红·赠刘牙儿》的散曲中说:“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明代冯惟敏一首《满庭芳·书虫》一词也有这样的句子:“蠹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贬义,一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一是讽刺死抠字眼儿。《咬》文中的用法则不同,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平常说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其次,学习《咬》一文要注意精读,抓住主线,扼要归纳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驭“事”,理充词沛的特点,文章达到了理至事随,说理充分的水平。

最后,要注意积累词汇,结合语感,体会文章行文的妙处。

(二)学习要点提示

1.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句。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婵娟台词“是炼字的好例”。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过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原文看似繁冗,但“有发出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意味”一词十分重要。

第五段,强调“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服务的,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作者对“推敲”这个典故,进行了细密准确的分析,最后,作者极有分寸地说:“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道理很简单,“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强调阅读和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意义包括“直指的”和“联想的”,前者“明显而确实”,后者因“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不同,变化莫测”。“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是因为“联想的意义却难用”难用在它的“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如果控制好了,就可以“点铁成金。”

第七段,上一段说的是“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本段是对“误用”而生流弊的条分缕析:先说联想起于习惯,一些“做诗文的人”也未能免俗,他安于套语滥调,深陷陈腐的“套板反应”,而这恰恰与文艺的创造使命大相径庭,“习惯力量”无孔不入,形成文学创作的桎梏。因此“惟陈言之务去”成了当务之急,也是“最紧要的教训”。作者大声疾呼,文学工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作”出个性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第八段,概括提倡“咬文嚼字”的真正意义:文学是艰苦的事,作者必须具有“谨严精神”,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2.运用典型事例,说理透辟。(从略)

3.语言运用准确,得当,富有辩证性。

(三)、读写借鉴

有人说:“文章留待别人看,晦涩艰深读亦难。简要清通四字诀,先求平易后波澜。”《咬》这篇文章就具有“简要清通”的特点。

朱光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就写作技巧说,好文章的条理都是一样,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致枯涩,高华不至浮杂。”他还曾提出要为“中国文创造一种新风格和新组织。”他要求自己在写作时,要做到“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条理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总是小心提防它。……我爱好法国所推尊的明晰。”《咬》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一主线,因为“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第一位,“语言”是为它服务的,“思想情感”也要不断的提升和陶冶,“不致落入下乘”,而要达到臻于“完满”就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通篇文字简要清通,明澈可见。

《咬》文第二个值得借鉴的是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理到笔随。作者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例子,分析透彻,入情入理,令人首肯。为了剖析“是”与“这”二字的区别,先后引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是单纯的文字之争,而是涉及到了“思想感情”的意味。接着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对举,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是由于“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这个典型例子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苟简”是必须反对的。我们要注意从《咬》文中学习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的方法,逐渐做到行文时理到笔随。

《咬》文第三个值得借鉴的是写文章要善于选取新视角,遵从文贵新的原则。清代赵翼论诗绝句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是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他还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他在《论诗》中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他的《删改旧诗作》说:“诗文无尽境,新者辄成旧。”《咬文嚼字》一反过去以咬文嚼字为陋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对咬文嚼字的新意进行了阐释,入情入理,使人们的耳目一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强化创新意识,不妨再选几首诗,以供学习参考:

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琱镌?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琱琱

戴复古《论诗绝句》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刘克庄《答惠州曾使君韵》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

若似后人穿凿说,古人字字总堪疑。

都穆《学诗诗》

学诗浑似学参禅,语要惊人不在联。

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

张问陶《论诗绝句》

名心退尽道心生,如梦如仙句偶成。

天籁自鸣天趣是,好诗不过近人情。

五十朋《游东坡绝句》

出处平生慕乐天,东坡名自乐天传。

文章均得江山助,但觉前贤畏后贤。

    相关推荐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雨说》重点难点及难点解析《雨说》重点难点及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鲸》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凡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灯光》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咬文嚼字》赏析 《难忘的一课》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西门豹》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1 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全神贯注》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新型玻璃》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1 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詹天佑》重难点解析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10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六年级教案: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0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读读议议 八年级语文《台阶》: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八年级语文《背影》:重点难点解析 初二语文:桥之美重点难点解析 《小英雄雨来》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春》重点难点精析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林黛玉进贾府》重点难点解析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重难点精析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祝福》重点难点讲解 《雷雨》重点难点讲解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修改、压缩稿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人教七册:《小青石》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雪》重难点讲解 《马》重难点讲解 《诗两首》重点难点解答 《狼》重难点讲解 《鲸》重难点精析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赤壁赋》重点难点解读 《桥》重难点分析 《鲸》重难点精析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5 《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闻两则》重点难点讲解 《小狗包弟》重点难点解答 《孔乙己》重点难点讲析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竹影》重难点讲解 《雨说》重难点讲解 《变脸》重难点讲解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精解 《苏州园林》重点难点讲解 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点难点解析:短语 《海燕》重难点讲解 《口技》重难点讲解 《故乡》重难点讲解 《愚公移山》重点难点讲解 《童趣》重难点讲解 《社戏》重难点讲解 《人生》重难点讲解 《陈涉世家》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问题解析 《桂林山水》重点难点疑点精析 《桂林山水》重点难点疑点精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重难点疑点解析 《雷雨》重难点分析 《泉水》重难点分析 《太阳》 重难点分析 《荷花》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