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与余英时先生论《鸿门宴》坐次尊卑

小编:

与余英时先生论鸿门宴坐次尊卑

余英时先生《说鸿门宴的坐次》一文认为:鸿门宴的坐次“是太史公描写鸿门宴中极精彩而又极重要的一幕……太史公详述当时坐次决非泛泛之笔,其中隐藏了一项关系甚为重大的消息”,进而指出——

但在鸿门宴的坐次中,沛公的“北向坐”则更值得注意。依如淳“君臣位,南北面”之说,刘邦显然是正式表示臣服于项羽之意。刘向《说苑》卷一《君道》篇记郭隗语燕昭王之言有云:“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这个故事的本身虽未必足信,但所言坐次之尊卑必是战国秦汉间的通行习惯,断无可疑。因北向坐是最卑的臣位,而西向坐尚是“等礼相亢”的朋友地位也。张良虽据西向之位,但史文明说他是“侍”,身份次第一丝不紊如此,斯太史公之笔所以卓绝千古欤?①

诚如余先生所言,“太史公详述当时坐次决非泛泛之笔,其中隐藏了一项关系甚为重大的消息”。②然而余先生得出“西向坐尚是‘等礼相亢’的朋友地位”的结论,愚以为这是误会了《说苑》的文意。《说苑》所说“西面等礼相亢”是指“王”自居“西面”,此为主人位,此时宾客为“东面”,即如淳所引“宾主位,东西面”;如果让宾客“西面”坐,则主人乃是“东面”,也就是《说苑》上文所说的“王将东面”,不就是“目指气使”吗?何“等礼相亢”之有?例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书·周勃传》同):“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周勃自己“东乡(向)坐”,即坐西向东即“东面”,诸生说士此时是“西向坐”,这正是“不以宾主之礼”③的表现。《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同)记载道:“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至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请广武君“东乡(向)坐”,韩信自己“西乡(向)对”,这才是《说苑》所说的“西面等礼相亢”。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旁征博引地证明:“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④鸿门宴中刘邦是客人,并且曾经与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约为兄弟”,如果项羽尊重他,就应按“宾主位东西面”的宾主之礼让他东向坐,如今让他退为“三等”北向坐,说明项羽根本没把他当成客人平等地对待,其地位还不如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

其次,余先生认为鸿门宴坐次中“北向坐是最卑的臣位”,刘邦北向坐“显然是正式表示臣服于项羽之意”。愚以为也不符合语言实际。“北向(乡)”固然可以表示臣服,例如《史记·黥布列传》:汉王使者随何发问:“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淮南王回答道:“寡人北乡而臣事之。”但这臣服表示并不是坐次本身所确定的;更重要的是堂上与室中坐次尊卑是不一样的。清人凌廷堪早已指出了这种不同:“堂上以南乡(向)为尊……室中以东乡(向)为尊。”⑤余先生所引《史记会注考证》里中井积德的话也是这个意思:“堂上之位对堂下者,南向为贵;不对堂下者,唯东向为尊,不复以南面为尊。”尊位既已确定,与之相对的卑位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室中以西向为卑,堂上以北向为卑。而《说苑》是打比方,虽是不分堂上与室中放在一起说的,其实“东面”与“西面”、“南面”与“北面”两两相对。正如余先生所说:“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确知如淳所引,‘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的说法是当时的通义。”既然是“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室中与堂上位次各不相同,又怎能用堂上的位次尊卑来规范室中的位次尊卑呢?既然是“君臣位,南北面”,如果说刘邦北向坐“显然是正式表示臣服于项羽之意”而项羽也“正式接受了刘邦的臣服表示”,那么接受臣服表示的项羽应该南向坐才是呀;项羽不南向坐,刘邦的臣服表示岂不成了无的之矢?20世纪40年代初,杨树达撰《秦汉坐次尊卑考》,根据《说苑·君道》上述材料总结道:“秦汉坐次,自天子南面不计外,东乡(向)最尊,南面次之,西面又次之,北面最卑,其俗盖承自战国。”⑥遗憾一间未达,也未能区别堂上和室中;至于鸿门宴坐次,杨氏只说“此楚君臣自居尊坐,故以卑坐坐沛公也”,并未断言沛公坐最卑。余先生根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的记载,“确知在宴饮的场合,东向要比南向为尊”。其实这也正因为是在室中的缘故,可见堂上的位次是不能用来规范室中的。鸿门宴虽是在军帐中举行的,然而坐次尊卑一如室中,因而坐次尊卑就是太史公所特地交待的——依次是东向、南向、北向、西向,西向最卑。余先生援引《史记·南越列传》“使者皆东向,太后南向,王北向,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以为“叙坐次与鸿门宴相近……足资比较参证”。余先生分析道:“南越太后是极力主张内属于汉的,因此她请汉使(不止一人)坐东向的尊席;她自己是南越的最高统治者,故居南向次尊之位;南越王北向而坐则所以表示臣服于汉之意。这也正是鸿门宴中刘邦的坐位。丞相吕嘉及大臣则‘西向、侍、坐饮’,与张良的地位完全相同。”这里的问题是:一、如果说南越王坐次如同鸿门宴中刘邦的坐次一样是最卑的臣位,而丞相吕嘉及大臣坐次尊于南越王,那么,余先生所叙述的“太后欲借汉使者之力置酒宴以谋诛嘉”的用意在坐次安排上就大打折扣了,试想吕嘉及大臣怎么可能安排到尊于南越王的位次上?二、如果说“北向而坐则所以表示臣服于汉之意”,那么,一手布置宴饮的太后为何不把吕嘉安排为北向坐、从而造成一个非臣服不可的局面以使他窘迫呢?比较参证的结果,最卑位次只能是排在最末的西向。鸿门宴下文述刘邦的参乘樊哙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冲入营帐,“披帷西向立”。樊哙地位比张良又下一等,此时他虽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却仍然不忘规矩,不仅站立,而且“西向”。樊哙的“西向立”,正表明“西向”是最卑的位次。《汉晋春秋》记载:“(王)裦以父为(司马)文王所滥杀,终身不应征聘,未尝西向坐,以示不臣于晋也。”⑦这里“西向坐”乃是表示臣服,当然由于最卑位次的缘故。

至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清初吴见思评点认为“侍亦坐也”,并引下文“樊哙从良坐”为证(正如余先生所说,吴氏以为沛公坐次尊于范增显然是错误的)。余先生则认为吴说“亦不尽然”,指出:“以《南越传》所言‘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例之,则可能先侍后坐饮。‘坐’与‘侍’的实际分别如何虽不易言,但至少姿势应有不同”,“岂《史记》此两处所言之‘侍’与‘跪’为近耶?俟再考”。余先生对《史记·南越列传》的标点愚以为可商榷,应标为:“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何谓“侍”?《六书故》:“侍,陪侧也。”《论语·先进》“闵子侍侧”皇疏:“卑者在尊者之侧曰侍。”《论语·公冶长》记“颜渊、季路侍”,《先进》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弟子“侍”或“侍坐”。《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晏子侍于景公”,《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搣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善。’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矣。’”这是臣下“侍”或“侍坐”。凡此可见“侍”着眼于陪侍,指陪从或伺候尊长;而“侍坐”指在尊长近旁伺候陪坐,“侍” 是“坐”的状态,指坐者的态度,“坐”则表明“侍”时的姿势。鸿门宴记张良“西向侍”,一个“侍”字道尽了张良的地位,“西向”的最卑位次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能想象作为刘邦的随从、谋士并且明说是“侍”的张良竟然可以安排到比刘邦更尊的位次上去。再看《礼记》,其中既有针对“侍于君子” 而定的规则(《曲礼下》),有针对“侍坐于先生”、“侍坐于君子”、“侍坐于长者”、“侍坐于所尊”而作的不同要求(《曲礼上》),又有针对“侍食于长者”、“侍饮于长者”而作的具体做法(《曲礼上》),还有针对“侍射”、“侍投”而作的规定(《少仪》)。凡此种种,表明“侍”不是与“坐”相对、与“跪”相近的姿势;正如“侍食”“侍饮”“侍射”“侍投”连说时不能断开一样,“侍坐”也以不拆开为宜。所以《南越列传》应理解为“使者皆东向,太后南向,王北向,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因为众人“坐”着“饮”是不言而喻的,故不必“坐饮”连言;因为“侍坐”是安排给相嘉、大臣的,故不应将“西向”与“侍坐”断开。站立着陪从或伺候尊长,称“立侍”,例如《礼记·乡饮酒义》记“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庄子·齐物论》记“南郭子綦隐机而坐……颜成子游立侍乎前”;又称“侍立”,例如《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稠人广坐,侍立终日。”这也表明“侍”着重于卑者的陪从或伺候,至于是立还是坐固然因身份地位或时间场合而有所差别,然而往往并不特别在意,有时不作交代。例如《史记》记“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日者列传》),又记“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乐书》),或“侍”或“侍坐”;尤其能说明问题的是:《战国策·赵策二》述“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史记·赵世家》记载此事作“肥义侍”。至于鸿门宴记张良“西向侍”,也未说坐。吴见思认为此时张良坐着,这是从下文项羽让樊哙坐、“樊哙从良坐”推断的,不能说错;只不过“侍亦坐也”的说法不够严密,容易让人误以为“侍”就是“坐”罢了。

总之,鸿门宴坐次尊卑无须深求,就是司马迁所特地记述的那样,依次应是:东向、南向、北向、西向。

注释:

①余英时《论士衡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09-119页。

②参看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1988 年8 月版)115-116页。

③《史记》宋裴骃集解引如淳注。

④《日知录》卷二十八《东向坐》。

⑤《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

⑥《积微居小学述林》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7月版,247-249页。

⑦《三国志·魏书·王脩传》裴注引。

    相关推荐

    《鸿门宴》座次新解 鸿门宴座次新解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一).. 《鸿门宴》学... 鸿门宴翻译 《鸿门宴》课时测试题 《鸿门宴》赏析 《鸿门宴》译文 铁皮鸿门宴(本站论坛稿) 铁皮鸿门宴.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破绽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之谜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译文 《鸿门宴》学教案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教案9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3 《鸿门宴》通假字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4课时 《鸿门宴》学习指导与检测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2 《鸿门宴》学案3 《鸿门宴》学案1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教案4 《鸿门宴》教案6 《鸿门宴》教案16 《鸿门宴》教案2 语文教案-鸿门宴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教学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 《鸿门宴》学习参考 《鸿门宴》导学案2 《鸿门宴》知识梳理 《鸿门宴》导学案7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教案8 《鸿门宴》教案5 《鸿门宴》课本剧 《鸿门宴》教案1 《鸿门宴》教案30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复习学案 鸿门宴读后感(四)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札记 鸿门宴读后感(一) 鸿门宴读后感(五) 《鸿门宴》导学案6 《鸿门宴》知识要点与能力检测 语文教案-鸿门宴 《鸿门宴》课文补充 《鸿门宴》说课材料 《鸿门宴》导学案4 《鸿门宴》导学案11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读后感(三)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9 《鸿门宴》教案设计3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教学设计12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 《鸿门宴》练习题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学案例 《鸿门宴》说案设计 鸿门宴主要内容 千古谁识《鸿门宴》 《鸿门宴》板书设计 《鸿门宴》备课指导 《鸿门宴》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