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六国论》教学设计6

小编:

《六国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 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高二上学期文言文按时代编排,本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 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现行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两中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课文中词语的积累和文章的 背诵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4.背诵本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转变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 认识,错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就是仅限于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层级B)的培养。从而忽视了(能力层级C)、(能力层级E)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下降,不能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收中外古今优秀 文化的营养”。

五、教学方法

1、要在开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文言文的旧习,使学生明白“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只是简单翻译、背诵。而是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学生转变观念后,可启发学生以一篇议论文的观点来分析文章,对不明确的问题适当适时点拨。

2、学案导学:见本课学案。

3、可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辅助工具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前三段。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积累:

(1)、走进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 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曾巩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 星辰而上也”。

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2)、理解文章写作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相关推荐

    《六国论》教案6 《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 国 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学设计33 《六国论》教案设计 《六国论》教学设计5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 国 论 六国论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学反思 《六国论》教学后记 《六国论》教学实录 《六国论》教学设计汇编【精品】 《六国论》导学案 《六国论》导读 我的《六国论》 《六国论》教案4 《六国论》教案12 《六国论》教案9 《六国论》教案19 《六国论》教案20 《六国论》教案23 《六国论》教案24 《六国论》教案15 《六国论》教案16 《六国论》教案17 《六国论》教案25 《六国论》教案29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六国论》教案2 《六国论》教案3 《六国论》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8 《六国论》赏析 《六国论》教案1 《六国论》教案5 《六国论》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4 《六国论》教案22 《六国论》导学案4 《六国论》导学案5 《六国论》导学案3 《六国论》复习学案 《六国论》说课稿 《六国论》说课稿 高中语文《六国论》精品教学设计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六国论》优秀教案36 《六国论》时代背景 《六国论》精讲导读 《六国论》知识重点 《六国论》课堂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6 《六国论》教学后记-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教案:六国论 《六国论》教案26(表格式) 六国论高一语文教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教案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6 高一语文教学教案:六国论 教学设计示例 高一语文教案:六国论 教学设计示例(二) 《六国论》表格式导学案3 文言文《六国论》教案​精编 古文《六国论》优质课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6 6.《梅花魂》教学设计六 《六国论》5高一语文教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六国论》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6 六国论·教案(苏教版必修二) 高二语文教案《六国论》教学后记 四篇《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六国论》《阿房宫赋》复习卷 《六国论》教案27(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6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6 趣味语文:《六国论》相关谜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