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前方》学案2(苏教版必修1)

小编:

《前方》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背景资料]

一、作家作品

曹文轩,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二、文题全解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体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发生。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摄影作品《前方》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重难点聚焦]

1、 课文有关古诗文简析

(1)《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简析:以前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离开,现在这里留下的只是一座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不会回来,只有白云千年来在这里自由飘浮。天色晴明,隔江的汉阳,树影历历在望,远眺江中的鹦鹉洲,春草萋萋。太阳将要落山,遥想故乡,你在何方呢?江上满眼只是浩渺的烟波,这不免使人涌起淡谈的乡愁。全诗抒写登楼吊古,思乡怀土的心情,格调优美。

(2)《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简析:这首诗书法了诗人在离乱中的思家之情。诗的首联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颈联又转入写景,景中仍然含情,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大意是说自己一介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

(3)《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简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的开头两句,写登程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蓄不尽的特点。

2、 作者独特的哲理思考

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前方》引发了独特深刻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行文结构独特,思绪由摄影放出再收回,几经反复,从“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到心中想念的家“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

3、 阅读与赏析方法点拨

这是一篇饱含哲理的散文,因此,在按照散文阅读一般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讲究特殊的方法。由于哲理性的语言一般都比较含蓄概括,因此,阅读这一类文字首先要善于解读哲理性的句子。一句话,就是要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通常的方法有:联系具体事例进行阐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阐释;溯本求源,挖掘形象语言后面的东西。在顺利地领会每个句子的含义后,进一步理清散文的思路,并概括文章的主旨。

[问题与探讨]

1、 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动物大迁徙情况?

以动说明人类物类比人,借以说明人类从其祖先开始就有一种“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 人为什么总是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

首先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而又有刺激性,它能够开阔视野,发展壮大自己;其次是为了摆脱家的压迫和束缚,出于无奈而被迫离家;再者,为了追求理想,寻找精神的栖息地人们总是受着不确定的前方、未来的呼唤与鼓舞,克制不住地有一种离家的欲望。

[知识储备]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迁徙(xǐ ) 袭( xí )击 按捺( nò )不住 温馨( xīn ) 崔颢( hòo )

憔悴( qiáo cuì ) 颠簸(bǒ ) 惶( huáng )惑 拥挤不堪(kān )

2.判断下列词语的正误并改正

迁徒 丰富多彩 振撼 如痴如醉 沆洼

焦燥 琐然无味 山涯 遑惑

(迁徙 震撼 坑洼 焦躁 索然无味 山崖 惶惑)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9~10节,完成以下小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

A.因为 但 抽象 具象 B.因为 但 具象 抽象

C.所以 却 具象 抽象 D.所以 却 抽象 具象

2、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文中的“前方”更多的并不是指一种空间上的概念,而是指理想,是理想的召唤。

B、文章思辨的色彩很浓,“家”“路”“流浪”“旅途”等等都是一些双关的词语。

C、作者试图揭示的是一种精神上“苦旅”,所以他才会说,那些境遇舒适的人心情并不一定比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要好。

D、这段文字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有些人天性喜欢浪迹天涯,并在不同的旅行途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3、 作者为什么写那位男子“眼睛里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和其他作品中“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

(为了充分表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4、 作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①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人总喜欢不停地追寻,不停地出发,因而,离家的人和没有离家的人在精神上都处于流浪的状态,处在漫无尽头的路上②不管人生境遇坏的人还是境遇好的人,在精神上的追寻都可能充满着困惑、迷茫和无奈。

二、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1、 路边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人们通过路继续走向前方,但人们就仿佛是一个流浪汉,因为前方到底如何,没有人清楚。

2、 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因此,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拓展提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8.“闲读梧桐”,①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虬枝挺干](不超过10个字)

②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19.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①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②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或“不愿屈从别人”)。

20.文章尾段,①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②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③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2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CE )

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

.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触摸高考]

1、根据下文内容,概括沙漠地区的特点(包括标点不超过22个字)。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空气干燥,日照强烈,日照时间长,利用价值大(或“可利用日光” )

2、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使意思完整。

幸福是什么?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什么?一朵鲜花,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

幸福是什么?一间陋屋,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一段文字,可以嚼出幸福的液汁

[知识卡片]

家园之思

1、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京陵凤凰台》)

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 )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相关推荐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2(苏教版必修1) 《前方》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必修一:《前方》教案2 《前方》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前方》教案7(苏教版必修一) 《前方》教案4(苏教版高一必修)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劝学》教案15(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5《斑纹》学案2 《我心归去》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 《前赤壁赋》教案3[苏教版必修一] 《祝福》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鸟啼》教案14(苏教版必修2) 《北方》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1《我的四季》课堂实录2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教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3[苏教版必修三]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7(苏教版必修三) 《六国论》教案27(苏教版必修2) 《劝学》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前方》教案1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3)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必修一:《前方》课堂实录3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一] 《我的五样》教案6(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教案7(苏教版必修1) 《劝学》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一] 《乡土情结》教案7(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教案12(苏教版必修1) 《落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我心归去》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 《鸟啼》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苏州园林》导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荷塘月色》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窃读记》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非攻(节选)》教案2[苏教版必修三] 《安妮日记》教案5(苏教版必修2) 《高松年与方鸿渐》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祖国土》复习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想北平》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教案18(苏教版必修1) 《西地平线上》教案11(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祝福》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沁园春·长沙》教案2[苏教版必修一] 《致青年公民》教案4(苏教版必修1) 《六国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6(苏教版必修3) 《乡土情结》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教案教学设计12(苏教版必修1) 《郑子产相国》教案2(苏教版必修三) 《金岳霖先生》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教案《落日》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边城(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图片两组》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说书人》教案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2)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我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亡人逸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7(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教案设计10(苏教版必修1)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斑纹》教学设计2(苏教版高二必修)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9(苏教版必修2) 《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苏教版必修1)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3(苏教版必修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8(苏教版必修2) 《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1)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2)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8(苏教版必修1)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3(苏教版必修1) 《劝学》教案20(苏教版必修一)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一必修) 《西地平线上》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图片两组》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消息二则》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我与地坛》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2) 《十八岁和其他》学案设计3(苏教版必修1) 渔父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必修2教材内容解析1 《金岳霖先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2(苏教版必修1) 《劝学》学案8(苏教版必修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