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导学案2

小编: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一、析: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泉—亭—名—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 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③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二、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琅琊山上早晚、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而且很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三、创

1、对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二、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

二、词句练习

1环滁皆山也:环滁, 2林壑尤美:壑, 。尤,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深秀, 。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

5名之者谁:名, 。 6 饮少辄醉:辄, 。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寓, 。

9云归而岩穴暝:瞑, 。归, 。

10 晦明变化者:晦, 。 11野芳发而幽香:发, 。

12佳木秀而繁阴:秀, 。13负者, 。

14伛偻提携:伛偻, 。提携,

15泉香而酒洌:洌, 。 16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陈, 。

17宴酣之乐:酣, 。 18觥筹交错:觥, 筹, 交错, 。

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19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

20树林阴翳:翳, 。2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

22 醒能述以文者:述, 23 太守谓谁:谓,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的 秀丽环境 和变化多端的 自然风光 ,勾勒了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 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全文以“ 乐 ”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滁人游 :兴高采烈,生活富足; 太守宴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太守醉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乐”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全文的主旨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借酒来排遣愁绪。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相关推荐

    醉翁亭记2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学法指导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说课稿2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学案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7 醉翁亭记8 《醉翁亭记》教学案 《醉翁亭记》精讲导读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9 28、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1 醉翁亭记11 28.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 醉翁亭新记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3 醉翁亭记4 《醉翁亭记》译文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醉翁亭新记 醉翁亭记10 《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分析 《醉翁亭记》一问 醉翁亭记 教案示例 28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60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赏析 第五册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考析 巧改《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分析 《醉翁亭记》考实 28 醉翁亭记(方案A)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28 醉翁亭记(方案B)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活动课] 《醉翁亭记》 说课稿 醉翁亭记[活动课]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建议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