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示例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和绝句三类诗歌体裁,体会它们的区别。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五首诗歌。

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通过比较诗歌在形式、写法、抒情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4.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1.理解《饮酒》中“心远地自偏”。

2.探讨《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3.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4.岑参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5.怎样理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6.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陶诗中的率性自然、李诗中浪漫的济世情怀、杜甫的家国兴亡之叹、岑诗的雄奇瑰丽、龚诗浓浓的爱国情怀,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悉心体会。教师宜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2.联想想象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凝练,内涵丰富,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其余由学生自主讨论研习,真正体现鉴赏的主体性。

4.比较鉴赏法。五首诗,两课时,容量大,时间紧。为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肢解诗歌、断章取义,教师宜从整体出发,通过两两比较,求同存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录音机 示范朗读磁带 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学习《饮酒》和《行路难》,指导学生自读《己亥杂诗》。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探讨诗歌主旨,积累名句,并且比较《饮酒》与《行路难》,把握两诗的不同点。背诵三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师生共同学习《饮酒》

1.教师播放终南山美景:夕阳西斜,终南山中暮霭缭绕,日光斜斜拂照,山中归鸟啁啾,一片安谧宁静。

多媒体声屏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朗读,初步感知诗歌。

2.学生大声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及韵律。

教师作朗读提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诗应读得舒缓、悠然。

3.学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教师补充注释。

(多媒体显示)

①《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②人境:指朴素的田园;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③尔:作如此、如是讲,概指前面两句。

④菊: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

东篱:东边的篱笆,后多象征远离尘俗。

⑤真,指人的自然本性,萧统《陶渊明传》言其“任真自得”,陶在田园中保全了一份质性自然的“真我”。真意,即真趣。

学生仔细读诗,整体把握诗意。

(2)说诗,学生概述诗意。

选两位同学概括诗意。明确:《饮酒》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从哲理的高度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一、二句写自己在人世间结庐而居,却无车马喧闹的烦恼。三、四句自问自答,正是因为心境高远,心情闲适,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即心静境自静。后六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诗人采菊,南山归鸟,尽显自然和谐之美。九、十句深刻地指出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只能用心体味,却难以言传。

4.品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师提示:这是一首酒后抒怀的作品,诗人描绘了饮酒赋诗自娱自乐的隐士生活,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作创造性描述。

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明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抒写了“处士胸中别有春,田园寄托写天真”的淡泊情怀,而且生动地塑造了诗人飘逸潇洒的自我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徘徊东篱的诗人沐浴着秋菊的馨香,在不经意间似乎看见那莽莽苍苍的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全诗融景、情、理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5.品评名句,积累名句。

教师提示:这首诗中“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被视为名句而流传千古,请你谈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生1:“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可作用于环境,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处闹市若幽谷。

生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诗人归隐田居后,闲来在园子里种植菊花,精心侍弄,等到菊花盛开,诗人便可欣赏、采摘了,抬头随意一望,空旷幽静的南山即在眼前。“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生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些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6.学生齐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三、研读《行路难》。

1.选两位同学介绍李白。

教师补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李白人格的写照。

写作背景简介:“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指导朗读。

(1)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音节划分、意义划分。七言古诗的节奏一般有”“二二三”式或“二三二”式,这首诗七字句均为“二二三”式。

(2)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由练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研习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注释:

①茫然:迷惘的样子。

②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今安在: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呢?

(2)学生用第三人称代词复述诗意。

指名两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评点。

成果展示:

金杯里盛着上等酒,这种酒一斗就值十千钱;玉盘里盛的精美菜肴更是昂贵,这菜一盘就值一万钱。李白对着这样珍贵的杯盘和酒菜,却停住了杯子,放下了筷子,一口也吃不下去。他拔出剑来向四周看看,心里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他心里说:“我要渡过黄河,河上却冰块堵塞。我要爬上太行山,却遇上漫天大雪。”闲来无事,他只好像吕尚一样,坐在溪边垂钓,一会儿又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他不禁连连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又愤慨地责问上苍:“都说人生的道路很广阔,我现的路在哪儿呢?”他无路可走,但并不悲观失望,反以言明志。“施展壮志雄心的机会,将来总会有的。到了那时候,我要挂起高耸入云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一直驶过大海。”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将来总会实现的。

教师稍作概括:《行路难》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郁抑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待了诗人惆怅的原因。七、八句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闲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君命,实现“安黎元”“济苍生”的宏愿。“行路难……今安在?”是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发生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最后两句展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信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3)深层探讨,理解诗歌主旨。

明确: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李白少有大志,“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所以这首诗既有激愤之语,也有慨然之志。

4.品评名句,积累名句。

学生讨论,探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意。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人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què)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精神。

5.学生齐读诗歌,深切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尝试背诵。

四、比较鉴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提问: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可提示学生宜从写作背景及主旨的角度思考辨析。

学生明确:《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之情,也可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岚雾霭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只能远离尘俗,保全“真我”;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五、指导学生自读《己亥杂诗》。

1.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内容如下:

(1)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三十八岁中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等小官,后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深的造诣,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特色。他是晚清重要的诗人,著有《定庵全集》。

(2)写作背景介绍。

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家眷,往返途中写成这组诗,共三百五十首,杂述见闻、感想以及往事、回忆等。

3.学生反复读诗,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选两位同学概括诗意。

明确:这首诗四句两层意思。一、二句写诗人愤然辞官后扬鞭东去远赴天涯;三、四句写诗人愿像护花的春泥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

4.深层探究,理解诗中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同时表现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立志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品读诗歌,鉴赏美点,并积累名句。

(1)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用“白日斜”“天涯”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南归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诗人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所以才愤而辞官去寻找另一种方式去继续为国效力。诗的最后两句对此作了明确的表述,鲜花虽然凋谢,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全诗移情于物,巧妙构思、寓意深刻。尤其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看法,然后任选几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评点。

明确: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

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6.背诵这首诗。

六、学生齐背三首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3.阅读下面两首咏物诗,写出谜底。

劝尔莫移禽鸟性, 冰霜磨炼后,

翠毛红嘴任天真。 忽放几枝新。

如今谩学人言巧, 独立江山暮,

解语终须累尔身。 能开天地春。

(打一禽)________ (打一花)________

参考答案:鹦鹉 梅花

    相关推荐

    诗五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下古诗五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经》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饮酒(一)(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我的母亲胡适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古诗两首:《饮酒》《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春》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兰亭集序》教案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说“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散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导学案 海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5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1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2 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俗世奇人(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5诗五首(第一课时)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俗世奇人(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岳阳楼记说课教案(第一课时)(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俗世奇人(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喂——出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喂——出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案《诗经》二首[粤教版必修一] 俗世奇人(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经两首》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雷电颂(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喂——出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醉翁亭记》说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课后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组歌(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水调歌头》教学案例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古诗两首 第 2课时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7雷电颂(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旅鼠之谜(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高三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时训练(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醉翁亭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再塑生命(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大雁归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满井游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学案《南朝诗两首》[粤教版必修一]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敬畏自然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旅鼠之谜(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海燕》讲学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石潭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水调歌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俗世奇人(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30课 诗五首 《春酒》 教案20(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石潭记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日》《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再别康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春酒》 教案14(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春酒》 教案16(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