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阅读答案
阅读,完成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世隶耕( )
(2)父利其然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扳”,通“攀”,牵、引
2、(1)属于(2)以……为有利可图。
3、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意对即可)
上一篇:《韩信忍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