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两篇)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编: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其一: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它,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为:因为。

其二:

1.艨艟:也作蒙冲,古代战舰,这里指大船。

2.向来:从前、往昔。

3.中流:河流的中心。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其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从以‘巨舰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评的是榜书大字的创作。此诗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涨船高则能够行驶自在,形象地比喻书法艺术创作一旦灵感勃发,则能够使书写一下子变得流畅自如,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本质过程,也是一般艺术创作的重要本质。当然,该诗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见书法作品的技艺精炼且生动流畅,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艺术道理。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诗。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观书有感》二诗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

    相关推荐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朱熹传》译文 朱熹《偶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观书有感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后汉书·朱祐传》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毛泽东诗词《七绝·观潮》原文、译文与赏析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观沧海赏析、阅读训练题答案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 朱自清《细雨》原文与赏析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刘因《观梅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及翻译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画堂春》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小传 朱熹《诗集传序(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崇文书店阅读理解答案及原文赏析 “观书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秦观《鹊桥仙》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渔家傲赏析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 朱熹《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朱自清《光明》原文欣赏 观书有感 阅读附答案 宋词赏析 文及翁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观书有感》《欧阳修论作文》比较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诗词阅读答案 《对月思故山 朱熹》阅读答案附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刻划剥削者丑恶嘴脸——《伐檀》原文、译文及赏析 读书之法(朱熹)阅读答案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原文、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 《梁书·王筠传》原文及翻译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原文、译文与赏析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书如皋二烈士事》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李白《关山月》原文及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原文和译文 《三国志·魏书二十二》原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解析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原文、译文、赏析及柳亚子原词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与赏析 出色的恋歌——《关雎》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 李白《子夜秋歌》原文、译文及评析 晋文公重耳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中庸》原文及译文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活得有趣阅读题答案 活得有趣原文赏析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详解:原文、译文和赏析 论读书培根原文赏析 论读书节选阅读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评析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原文、译文与赏析 李白《侠客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写作背景及赏析 现代诗:白航《兰草》原文及赏析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注释译文及要点字词 背影阅读理解及答案朱自清 背影阅读理解题及原文赏析 现代诗:公刘《伤口》原文及赏析 辛笛《航》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毛泽东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与赏析 朱德《纪念“八一”》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答案 《鞌之战》原文及译文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千轴不如一书 原文、翻译及练习 杜甫《春望》原文与赏析 古诗鉴赏:柳中庸《征人怨》原文及赏析 诗歌《氓》原文及译文 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原文、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译文与赏析 宋词赏析 朱熹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偶题(朱熹)阅读答案 “徐有功”阅读解析及译文 《与荆南乐秀才书》原文与译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诫子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原文及翻译 平原上阅读答案 平原上原文赏析 《贞观政要》阅读及答案解析(附译文) 汉书孔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汉书孔光传原文及翻译 宋词赏析 吴文英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