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书魏郑公传后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则思唐之所以治治:太平B.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恨:遗憾

C.成区区之小让让:礼让D.非其史之遗遗: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其皆出于此乎?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失其所与,不知

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吾尝终日而思矣小题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论明确,并以史实为证反复论说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作者指出“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太宗能纳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B.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论题进行了阐述,既列举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为正面例证,亦举了桀、纣等君王作为反面例证;既从为臣的角度谈进谏,亦从君王的角度谈纳谏。

C.《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这种记史的方法,被称为 “春秋笔法”。大臣焚烧自己谏稿的行为是符合“春秋笔法”的精神的。

D.作者赞扬了魏征,并明确提出了公开诤谏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这种行为无疑是正确的,但客观上将会暴露封建帝王的缺点与过错,这在当时无疑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原创)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划线处断句(3分)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菜根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① 答案: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侍奉君主,并且不欺骗万世的人就是郑公啊!(持,不欺乎万世,判断句各1分)

② 答案: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身上,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护他们的君主呢?(前两个分句各1分,“岂……欤” 1分,倒装1分)

小题5: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菜根谭》)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遗:遗漏。

小题2:

试题分析:A语气助词,表示揣测。B.连词,和、同/动词,结交 C.连词,因为/介词,用、拿。D.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C对于“春秋笔法”的说法与作者的观点相反。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喜逢这个好时代,他们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太平,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大概都在这里吧。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的事情,是因为他的奏章还保存在。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只是极其公正罢了。极其公正的原则,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还有更不可以做的事: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失掉一时的公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认为前代没有诤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风气的先河。唐太宗晚年,许多大臣明知这层意思,但不进言,致使他越来越不明白治理天下的失误,后来出现辽东败亡的情况,才开始遗憾魏征不在世了,不曾知道他后悔的念头是从无人进谏而引发的。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率直地规劝他们的君主,言辞极其深刻,事情又非常紧迫,他们的谏词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能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这些国君的败亡,原来是他们的臣下的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不是史官的遗漏,而是当时的大臣不敢进谏才这样的。那么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于后世的原因。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过错。”与此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好的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好的行为呢?又说:“既然这样,那么,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呢?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博取小信的人干的。那事情又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掩饰君主过错的方法,而让后世去传扬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奏章的正确与否,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他们的君主呢?”

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与此不同。我说:这不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理论,也是说君臣之间,议论的时候,不想对当时的人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哪里是想杜绝告诉万世的人呢?

唉!用真实信诚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相关推荐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附答案 魏公子列传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对应劭》阅读答案翻译 以人为鉴郑公魏征阅读答案 晋书·郑默传 阅读答案 魏书·胡叟传 阅读答案 《魏书˙王肃传》阅读答案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原文及翻译 古文翻译崔浩传《魏书》 魏书·卢渊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明亮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张衮传 阅读附答案 晋书·魏舒传 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魏征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杨大眼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温子升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淳于诞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贾思伯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许谦列传》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阅读附答案 熊廷弼传明史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阅读答案 《魏书列传五十九》阅读附答案 《张衮传 魏书》阅读练习附答案 新唐书·魏知古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王肃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文阅读】以人为镜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 卢坦传 阅读答案 熊廷弼传明史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杨震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后汉书·杨震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裴延侑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阅读答案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李洪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阅读附答案 《魏书列传第四十一》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黄琼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李恂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 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 《后汉书·黄埔嵩传》阅读答案 《蔡茂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张纯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邓禹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铫期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冯异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杨震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李充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耿秉传 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阅读附答案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小题。(14分)魏公叔... 后汉书·刘宠传 阅读附答案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马融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冯绲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班固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杨琁传 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郑善果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阅读答案 《第五伦传 后汉书·》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刘矩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马援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朱祐传》原文及翻译 《邓训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后汉书《耿纯传》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王霸传》阅读答案翻译 后汉书·赵咨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姜公辅传 阅读附答案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郑岳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羊续传》节选阅读附答案 《陈球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马融列传 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 乐恢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后汉书·马融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矩传 后汉书》阅读练习附答案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魏公叔痤病》阅读答案 以人为鉴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阅读附答案 《郑太字公业》阅读附答案 张魏公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王梁传》阅读附答案与翻译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