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记《口技》教学片段

小编:

《口技》一文,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地描写,结构层次清晰、有条不紊,极好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教学时亦应抓住其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但上过本文,有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师: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生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并感到满意,“默叹”一词表明宾客还能意识到这是口技表演,虽已入神但还能自持。

生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了宾客也随口技表演内容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也说明宾客逐渐难以自持。

生3:“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生4:我认为宾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我当时也懵了:是我看的资料不全吗?不权威吗?但在我的记忆中是翻译成的“几乎想争着逃跑”呀!随即,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却赶紧翻阅资料。但事实就是这样:《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点拨》等中都译为“几乎想抢先跑掉”之类的,无一是译为去救火的。

我暂不表明观点,让学生自己表决。结果各有理由:

认为是逃跑的理由是:众多资料书中是这样的翻译,古汉语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释为“跑,逃跑”。因为此时宾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灾面前表现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实的。

认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发生火灾后宾客们应立即想到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文中的“奋袖出臂”一词也表明宾客们准备大干一场。“走”是解释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时也表明了宾客们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说,我赞成了救火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欣赏文中壮观的场面,体会写作的精妙,更要培养学生做人素养。至于是否改变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环在天之灵也不会过多指责吧。

    相关推荐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学片段 口技片段七年级语文教案 《口技》的教学后记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口技 《记一辆纺车》的教学片段 口技教案 20口技 22口技 《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 20口技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参考 《口技》教学实录 《口技》导学案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建议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杂谈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简案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建议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简案 《口技》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片段赏析教学反思 关于口技 《口技》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 《猫》教学片段 《口技》赏析 《春雨》课堂教学片段实录札记 《春》教学片段 《口技》教学设计(B) 口技教学设计ABC 《口技》教学设计5 《鲸》教学片段 《生命生命》听课片段记录 《口技》教学设计4 《口技》教学设计6 《口技》教学设计3 漫谈《口技》 《口技》简案 《口技》说课 《口技》学法导航 《口技》学习思路 《口技》教学设计3 《口技》教学设计3 《口技》教学设计1 《口技》教学设计3 《口技》教学设计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品评 《口技》教学设计(A) 《口技》教学设计2 《口技》教案设计 《口技》研究教案 《口技》研究教案 《学弈》教学片段 《口技》教学设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