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诸葛亮生平几大疑案

小编:

一、手足之疑

当年诸葛珪早死,其子诸葛亮投靠从父诸葛玄,但诸葛玄打算赴任于豫章郡为太守,就任的同行之人还有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及诸葛亮的二个姊姊,除了诸葛瑾外。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伯仲之间,为何诸葛瑾得以单身奉养继母远避江东,然后虽被推荐而仕事于孙权,业已荣华富贵,却不顾手足之情。诸葛瑾当初丢弃四位兄弟姊妹的生死不顾,事后生活安稳又不回头寻找,诸葛瑾会不会有遗弃的嫌疑,这不得而知。对诸葛亮而言,这其中的诸葛兄弟相互关系之微妙,耐人寻味。

同时在徐州还有个从弟诸葛诞,在魏国享有盛名,诸葛昆仲之中,诸葛亮、诸葛瑾及诸葛诞在《世说新语.品藻》有:“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的评价。但诸葛诞从年轻时已担任尚书郎及吏部郎,往来皆俊士名流,当时齐名同称有“四聪”及“八达”之称,还惊动魏明帝下令免官,但是后来又复职出仕,「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从经历及住来而言,这诸葛诞的身分背景就不会是凡夫俗子,而是名门世家。诸葛亮自幼孤弱,若有此富贵之远房亲戚,却不就近依求从弟诸葛诞,反随从父诸葛玄远走他乡,诸葛家之间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矛盾,费人疑猜。

“家兄江东闻,从弟中原达”,但诸葛亮却躬耕陇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二、同窗好友

相交而互相提携,曹魏之荀彧引进荀攸、钟繇、陈群、戏志才、郭嘉、严象、韦康、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及司马懿等人,虽有颖汝区域之限,但举才之中不乏称职闻达之佼佼者;孙吴有张昭、张弦、周瑜、鲁肃及诸葛瑾,也是互相提携,私人引进而来(周瑜介绍鲁肃,邓当介绍吕蒙);刘备更是喜欢结交豪侠,蜀汉可说是几乎是环绕着刘备个人为中心而组织的团体。以相交情谊来论关系,优劣各半,最差就是结党营社,但最佳也有英雄惜英雄互相提拔的效果。

以交往而言,似乎诸葛亮未能引进亲朋好友,徐庶、石广元及孟公威均仕宦于魏,崔州平也未能封侯拜将,石韬、虚建及司马徽亦未得显要。归纳诸葛亮的用人方向,虽得清高不党之举,但会不会同时也漏失发崛涓滴砂壤的机会,居然不用昔日青青子衿。对时人来说,认识荀彧,还能在曹操集团谋得一官半职;结交周瑜,鲁肃被孙权所重用;反而交游诸葛亮,却不被刘备所用,布衣如故。所谓的荆州集团,诸葛亮却没用半个人来自躬耕时结交的同窗。

三、婚姻嫁娶

若硬说诸葛亮趋附门阀势族,则应攀枝逢迎,在隆中尽结交布衣或隐士,根本无法因关系求得一官半职。此点同样用在娶妻婚姻分析,诸葛亮虽结亲黄家,但未因此而晋身龙门。诸葛家虽与庞家、黄家、蒯家、蔡家、习家及刘表建立姻亲表里,结果这些人大部分都未能加入刘备集团,蒯良、蒯越、庞山民及蔡瑁等人心向曹魏,庞统原先也任职于周瑜麾下,所谓的荆州名士势族,几乎皆投魏而不向刘备。庞统加入刘备还比诸葛亮要晚,诸葛亮亦未藉庞统而接近刘备。因此批评诸葛亮以狭心现实依附势族,但依此看来,这桩所谓政治婚姻所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

刘备还有麋夫人与麋竺的政治婚姻,曹操亦为曹整娶纳袁谭的女儿的政治手腕,这些政治婚姻都为刘备及曹操带来相当程度的利益。但是诸葛亮的黄夫人,却不见政治其利,亦未有助于前途的发展。凡事若有因果,则可称之奏效;若是毫无影响,足见当初无心。诸葛亮的婚姻没有带来皇亲国戚的身分,或是政治上升官仕宦的踏石,因此所谓的诸葛亮政治婚姻无效,东汉多的是外戚干政,诸葛亮却未因婚姻而在政治上发展。

四、躬耕居所

至于隆中,原本应属南阳郡管辖,但荆州牧刘表仅治七郡,刚好就少了原荆州八郡之一的南阳郡,当时南阳郡被张绣雄据,而张绣后来投降曹操,南阳郡不是被张绣就是被曹操所统治。襄阳原属南郡所管辖,但是南郡的郡治在江陵,滨临长江水边,反而稍北之襄阳因其地理位置关系,有必要以重兵镇守,所以刘表才亲守于襄阳,以防万一来自南阳的南侵时得以迅速反应。隆中及新野虽属南阳,却离襄阳很近,这也是为什么刘表可以派刘备驻兵于新野,在博望设伪遁伏击以拒夏侯惇及于禁,或是刘备能在南阳郡内出入三顾茅芦,从此可推论隆中及新野皆属刘表的势力范围,虽然南阳仍在曹操统治之下,此为躬地之争。

住在隆中则受到刘表的统治,不会说夹在南阳郡的官吏与襄阳的官吏而无人可管,南阳郡从魏,隶属曹操势力,襄阳为刘表自领,效力早已囊括隆中。若是生活可安定于被曹操所管,诸葛家族也不必远从曹操所治的徐州出走,离乡背井重回曹操势力范围之内。隆中虽名属南阳,但容诸葛亮长期居住,刘备走访寻才,刘表在荆州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五、儒经治学

两汉经学发达,但师承的区别就足以争议,特别是今古文之争。诸葛亮早年颠沛流离,无博学鸿儒的诲谆及家世背景的支持,无论学习或作学问,先天上不如人,造成起跑点的延迟。刘备尚能向九江太守卢植就读,孙权曾读四经(诗、书、礼记及左传)及春秋外传,曹操本人更是孝廉出身,能诗能赋。但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生活尚且困难,无瑕精进课业。古文经讲实事求是,没有原文原典,就无缘入门作学问(就算家贫无力购置书册,想拓印太学碑林上的经文也不得要领,因为碑林远在关中长安,而诸葛亮家住徐州。);今文经尚微言大义,春秋书法全凭教导植基,没有训释引注的协助,百思不得其解。

从教导刘禅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及六韬」,这些书极具譬例繁多,适合引起兴趣的启蒙初导,当成看故事说书也行。反而从与刘备会谈之隆中对、向刘琦献策脱身、诣孙权说同盟战赤壁、劝进立王称尊号及议吴称帝不绝盟,诸葛亮引用使用大量的历史前例,所知时代早已超越春秋战国,见识广阔而多方涉猎。相传《将宛》及《便宜十六策》为其兵法作品,记载对治军、用将、君臣及政事的各项见解,议论大于文饰,贯彻「治实而不治名」讲究实际的作风。因此诸葛亮治学似乎没有固定学派,反而为齐众家之大成。

六、《魏略》多误

两种以上不同的记载彼此冲突,在未能肯定谁是谁非之前,不宜铁口直断,骤下结论。正史《三国志》谈刘备「三顾茅芦」寻访诸葛亮,《出师表》也谈刘备「三顾茅芦」寻访诸葛亮,《魏略》却谈诸葛亮「北行见备」。不过《魏略》的地理位置错乱,宛如《三国演义》的「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方向感有误。刘备若屯兵于樊城,造就成诸葛亮「北行」的条件必须是诸葛亮身在樊城的南方,但诸葛亮隐居于隆中,隆中却在襄阳的西北方,可参考习凿齿的《诸葛亮宅铭》及盛弘之《荆州记》:「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如果诸葛亮从隆中到樊城,方向就变成「东行」或「南下」;或者诸葛亮必须人在樊城的南方,才有办法完成「北行」的任务。樊城的南方有襄阳及江陵等,不知诸葛亮何时何故离开隆中专程南下,再来「北行见刘备」。

其它还有录游户益实兵之差及结髦牛织毦之疑,《魏略》清楚叙述琐事甚细,却无对隆中对有过片言只语,暗有否定诸葛亮不住隆中之意。正如《魏略》还提到刘禅被卖,再由张鲁送回及立太子事,按刘备称汉中王后始立太子,时间在刘备战胜曹操之后,其中曹操还收降张鲁,刘备反而还没机会攻打张鲁。称王登基这种大事所知之人甚多,不会因为消息不详而搞不清楚,那么其它旁门左道的小事,反而知道的太仔细,或许有问题。像《魏略》就把刘禅的名字写成「刘升之」,难怪裴松之对《魏略》传闻之言亦有微词。

    相关推荐

    读歇后语,看诸葛亮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有关诸葛亮的诗 浅说三国──诸葛亮 读歇后语,看诸葛亮 诸葛亮与“三顾茅庐” 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趣闻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设计 《诸葛亮和小皮匠》说课材料 作文:我眼中的诸葛亮(3篇)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堂实录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文 “慷慨南阳起卧龙”──诸葛亮治蜀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设计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的论辩艺术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一年级下册) 感受诸葛亮的“笑”──《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胆识过人诸葛亮--《草船借箭》理解 沪教版《诸葛亮和小皮匠》说课材料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材理解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 运筹帷幄诸葛亮,雄韬伟略《隆中对》 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吗? 儒道结合的诸葛亮:齐裕焜说读三国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堂实录2 “走近诸葛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 巧借先主劝后主,肝肠寸断表忠心——诸葛亮《出师表》赏析 事后诸葛马后炮(教师中心稿) 亮点·疑点·原点 亮点·疑点·原点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俞平伯的几篇散文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 引疑,生疑,质疑,解疑──《金色的鱼钩》课后反思 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 事后诸葛马后炮:谈2004年高考作文题(教师中心稿) 武汉两中学生大胆质疑教材 平分生命教案 北师大版《平分生命》说课稿 教会学生质疑 生疑 感悟 和谐 《xiáo@①之战》几处注释辨疑_语文论文 生疑 感悟 和谐 诸子第十 孔子生平 苏轼生平 冰心先生生平 李白生平 鲁迅生平 曹禺生平 苏轼生平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散文? 《谈生命》疑难解析 质疑《智取生辰纲》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散文? 《平分生命》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高尔基生平 詹天佑生平 余光中生平 王之涣生平 白居易生平 法布尔生平 《藤野先生》疑难解析 引导学生 学会质疑 风雨任平生 齐白石生平 王之涣生平 泰戈尔生平 郦道元生平 《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观潮》课后反思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高考散文?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葛洲坝水利枢纽 《再塑生命》疑难解析 智子疑邻的大意介绍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热爱生命》疑难解析 鲁肃生平简介 孔子生平介绍 专诸刺王僚 萧乾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 《早》吴伯萧生平 孙权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 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