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巷》中的意象探微

小编: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的雨中小巷,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意象,组构成一个富有浓郁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抒情主人公“我”在这样的雨巷中ㄔ亍、彷徨,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充满了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所有情绪的集结点,是诗歌所言之“志”。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下面,笔者试就《雨巷》中个别意象的特点出发,探究《雨巷》的意象魅力。

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

油纸伞:这是雨季的常见之物。因了雨,油纸伞为诗人遮了一方天地,也因了油纸伞,诗人又多了一份无法远望地惆怅。伞外的雨空,是心雨的天空。浅黄油纸伞在雨中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

丁香姑娘: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四月花开,花白色或紫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古往今来,咏丁香的诗句很多: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龟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贺铸的“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无不是将丁香的惆怅郁结在千千情结中,纠缠于密织的情网中,愁心永远守候的模样。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续了丁香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丁香的意蕴更加情绪化,使丁香有了更深的忧郁。更为灵慧的是,诗人刻画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诗人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我们在朦胧地巷陌里感受,诗人在雨巷里用心述诗语,描摹其情感流动。人与物天然相和,物我合一,将细腻的心境与自然的灵动谐和。

这样的姑娘,这样的丁香,这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渴望与其相遇,即使相遇时只是“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只有“太息一般的眼光”,即使这以后,只能是无可定期的期待与“丁香一样的姑娘”再次相逢。

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戴望舒对这些意象是偏爱的,因为这些意象恰能映照诗人的内心,抒其性情,渲其郁闷,彰其心志。

诗人身处乱世,时世纷乱,如其他文人一样,不能全面地看清时世的走向,彷徨就不可避免。心性善良的他,在乱世中,更易苦闷、彷徨。江南里巷,是秀丽山水中的沧桑物象,雨中小巷,是流动的沧桑,平常人家的油纸伞,也成了诗人诗情的催化剂,而雨中丁香的弱嫩、飘零、孤寂,是诗人心性的纯美写照,所以,诗人想象,能在雨巷中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是一见钟情的姑娘,是风雨中飘零的生命,更是诗人心志的寄托,所以,诗人将永远地期待,与“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相逢。

也只有这样忧郁的雨巷里,诗人才有这样的体悟,才会有感激,才有这样纯美的诗语。

雨巷凝重悠长、油纸伞伴其前行、丁香姑娘或可相遇,这三个意象,雨巷灰暗沉重、油纸伞浅黄流动、丁香浅绿时现,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朦胧的、写意画面,如在眼前,又仿入梦境。

戴望舒自己曾说过:“诗不是某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通过对法国象征派诗人果尔蒙作品的分析,戴望舒更加确信诗歌意象直接通向读者那“微细到纤毫的感觉的”神经,有了绝好的意象,诗人“巧妙的笔触”便会变为“绝端的微妙──心灵底微妙与感觉底微妙”。我们如果从《雨巷》的意象出发,分析其艺术魅力,又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解,用心与诗人共同感悟这些意象,那么,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相关推荐

    立新意才能出好文 《赤壁赋》之“美人”意象探微 《雨巷》图片(诗意) 《提出不同意见》教学设计 “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才气”的意思是? 出其不意的问题,出其不意的精彩 无拘无束才是最美 无拘无束才是最美 《谈礼貌》中出言不逊的意思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从落叶中玩出新意 《雨巷》艺术手法探寻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教案设计 乘虚而入、毫不介意、不堪设想三个词语的意思 微笑着承受一切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表意不明 意象清寒的景 意境幽深的味——品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更新思想的同时要探究教法 长春版《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教学设计 长春版《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教学设计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之《范进中举》 微笑着承受一切 微笑着承受一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持续更新中) 《充气雨衣》教学探究 《称象》称出新方法 《我的五样》探微 微笑着承受一切 微笑着承受一切 《十八岁出门远行》写作手法探微 雨巷教案 《雨巷》赏析 诗的意象 《老王》探微 “ 该出手时才出手” 高中雨巷教案设计及反思 高中雨巷教案范文精选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赏析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雨 巷》学案 雨巷朗读 前赴后继、锲而不舍两个词语的意思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探究 《雨巷》读后感 《雨巷》导学案 诗的意象(下)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的意思 细微处去探究平凡中见感动──《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高一上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最新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教学新探 诗的意象(上) 微笑着承受一切精品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再见了亲人》教学新探 《充气雨衣》 重点问题探究 哈佛剑桥选才标准:更看重综合素质而非考试成绩 例说古诗歌中的“鸟”意象 课虽尽而意无穷——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称象》称出新方法(二册) 也谈《海燕》的象征意象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祝福》短教初试 《雨巷》导学案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雨巷》诗中重点问题解读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热爱生命,生命才更可爱 “借得山川秀添得气象新”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雷雨》中心意思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雨巷》导学案 《喂——出来》续写(2) 高中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导学案2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案例 《雨巷》同步练习 《雨巷》课堂实录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景由望中出,情因景而生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1《雨巷》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你一定会听见的》中心意思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华而不实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气象谚语——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