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对立统一:文本解读过程中的艺术处理

小编: :admin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者需要艺术地处理好几个辨证关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近文学,增长才干、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做一个现代文明人。

一、主与导

“主”,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导”,是强调“教师科学指导”。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科学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可是,当前有一些教师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自由过多而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说愚公真愚蠢,移山不如搬家,老师就夸你真聪明;学生欣赏智叟的明智,老师说确实如此你很有见地;争论了半天没结果,老师就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表现不错,有兴趣的课后可继续辩论……却疏忽了文本的核心:古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为了让学生自主,有的教师没了主见,教学失了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这种打着新课程尊重学生主体的旗号的做法,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试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师:我们学习了《孔乙已》与《范进中举》两篇课文,同学们对比一下,看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

生:范进是在逆境中苦苦追寻自己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孔乙已是堕落、无骨气、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弱者。

师:你说的真好,有独到的见解。

其实,在这里,明显的,学生误读了文本,而老师未加纠正,反而给予表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抓住关键句子,点拨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范进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的虚伪、圆滑,认识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个人飞黄腾达的人生目标的。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出现“误读”的情况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经常的,我们老师就应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正确的、深层次的“对话”状态中去,得真知,述灼见。

所以,那种鼓励学生误读课文,那种鼓励学生任意体验,那种鼓励学生随意探究……的做法,说到底,是老师推卸了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自己应该承担的指导职责。要做到“主”与“导”的和谐统一,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充分吃透文本,不必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进行教学,也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更不能采取“放羊式”任由学生乱说一气,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及时对学生解读文本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以便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教师积极的艺术的指导,也只有这样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入与出

文本解读,“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的透脱,此是出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入”与“ 出”过程。“入”,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深度“对话”;“出”,就是在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文本解读过程中,“入”与“出”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入”是 “出”的前提,要想得到实效的“出”,首先就必须“入”好,悟透;“出”是“入”的归宿,“见的亲切”是为了“用得透脱”,进入文本的深层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文本。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对大语文观念和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偏差,导致了对文本解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个人的潜心会文;或错过文本,以浅表的课堂活动代替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弱化了课堂教学中深入的文本解读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情感丰富、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听过这样一堂研究课,课型是活动体验课,课题是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教者先让学生粗步浏览课文,然后,就让学生仿照文本的步骤,也选五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没有吃透文本中作者选择五样的内在逻辑“生存—生活—生命”,学生就出现了“海选”的现象,选择内容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如此,活动场面固然是热闹的,然而,远离文本、缺乏“内核”支撑的活动,收效也就甚微了。在接下来的“不断舍弃其中四样”的活动过程中,教者仍然没有设计深入研读文本的环节,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者在不断舍弃中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哪怕舍弃生命,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正因为“入”的这个环节没有做透,所以在“出”的时候,就失却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学生的舍弃是随意的,甚至还出现了“首先舍弃亲情友谊,保留金钱”的选择,并且当这个孩子振振有辞地大谈金钱重要的时候,居然还赢得了满堂掌声!这样的课堂,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对文本的曲解乃至不解,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教者应该发挥的导航作用,也未能有效发挥。

如何做好文本解读的“出”与“入”?一言以蔽之,“深入”“巧出”。所谓“深入”,就是要入乎其内,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由词得言,由言会境,由境悟情,由情品味,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神韵美和魅力。所谓“巧出”,就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悄然的过度,迁移拓展,使学生出乎其外,启发学生走出课本,实现文本解读的再创造,把课内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运用,为学生终生学习、运用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出”的一般形式有 “读出”“说出”“写出”等。“出”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放在课外。

    相关推荐

    读书是对话的艺术 《师说》课堂教学艺术处理 我对《包身工》的理解和处理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与逆反处理 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与逆反处理 读书的艺术 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立足文本,解读《在山的那边》 《曹刿论战》中的管理艺术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_语文论文 主题·艺术·语言——对宗璞《紫藤萝瀑布》的深层解读 主题·艺术·语言──对宗璞《紫藤萝瀑布》的深层解读 浅谈《过秦论》的修辞艺术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对学生的隐性批评艺术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动物游戏之谜》导读 浅析《师说》中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说理艺术 美丽的故事,一起读过瘾──让读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与生命体验的历程 《程氏爱鸟》阅读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在表演中理解文本 行趣的艺术魅力——谈对小学 论文对长篇叙事材料的处理──兼谈《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 谈对古诗中“烟”的理解 谈心理辅导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浅谈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对《槐乡五月》第三自然段的讲解处理 语文教学中的虚实艺术 探讨心理描写的艺术魅力 关于“然而……”的理解──鲁讯《祝福》语言艺术赏析 一般文本解读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的拓展艺术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艺术例谈 教案教学设计 《过秦论》阅读理解答案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春晓》的朗读处理 《榆钱饭》对比艺术赏析_语文论文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始皇帝的统治术——《过秦论》片段赏析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文本解读 对《社戏》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写作的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赞赏的艺术 排桌的艺术 激兴中定调的艺术_语文论文 从《药》理解上两处盲点的课堂处理谈起 《谁的本领大》文本解读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第一次学陶艺》 对《社戏》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对《社戏》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课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 爱是一种艺术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 赞赏的艺术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本文的艺术特色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建立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2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_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教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艺术运用 《春》的绘光艺术 阅读教学是个对话的过程──《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解读中学生心理叛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露珠》一课的文本解读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朗读指导的艺术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生命是一种过程》答案解析 对《老王》的另一种解读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我的第一本书》教材理解 古典小说中的错位艺术 《我的第一本书》教材理解 重新理解《师说》中的几组对比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阅读指导的艺术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