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读到“自己”,读出“问题”

小编: :admin

也许不会有人否认,真正的阅读是一个心灵激荡的过程――用眼下比较时尚的术语说,叫做“生命的体验”。但现在的学生是否体验到阅读的精神愉悦呢?我的一位高一新生在一次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问卷调查中这样写道:“我喜欢自己读朱自清,但不喜欢老师讲朱自清。因为我自己读《背影》,读到的是我父亲的背影,而听老师讲《背影》,我得到的只是一些所谓的‘关键词’‘关键句’而已。”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很精辟的理论。在这里,我想问一个朴素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怎样才算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如果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洋洋洒洒写出许多的论著,但朴实无华的真理总是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来自纯“理论”的逻辑推导。这里,我一点没有蔑视理论的意思,而只是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够归真返璞,回到生活的起点。具体说,我想从自己阅读的切身体会谈起。回忆我自己的阅读,每当我感到心潮起伏的时候,往往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是从作品中读到了“自己”,要么是从作品中读出了“问题”——前者如我曾经读过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由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充满诗意的教育故事以及他所揭示的教育那纯真、纯正、纯净的人性之美,想到自己每一天平凡而同样美丽的教育实践,进而心潮起伏,难以自已;后者如我正在拜读的《“教育学视界”辨析》,作者陈桂生教授对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教育“常识”、“公理”提出的质疑,敲打着我的心房,使我对作者的质疑以及其他一些教育“常识”也投去质疑的目光,以至放下该书后我那被作者点燃的思想火把还在继续燃烧。——这种伴随着感情流淌或思想飞扬的阅读,才是真正深入心灵的阅读;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也能享受如此心旷神怡的阅读呢?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进学生心灵,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到“自己”或读出“问题”。

先说“读到‘自己’”。这里的“读到‘自己’”,指的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任何一部经典作品(当然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管其时空距离与我们有多么遥远,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某些方面共同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同时也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换句话说,面对同一部经典作品,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所谓“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心”就是这个道理,周恩来曾给英国朋友解释《粱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版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也是这个原因。

说穿了,所谓“读到‘自己’”,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自己摆进去”。有一类课文,学生是很容易读到“自己”的――比如《春》、《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碗阳春面》等等。从些课文中,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被课文的景、情、人、事所感染,因而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但有的课文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因而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这时便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学富兰克林的《哨子》,我要求学生们以“我的‘哨子’”为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学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和学生一起审视我们今天的星期天是怎么度过的,并思考怎样让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学鲁迅的《孔已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孔已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素质教育的眼光来评判孔已己的悲剧性格,同时还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剖析一下身边的“咸亨酒店”式的冷漠,并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看客”进而感受鲁迅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

再说“读出‘问题’”。面对一部作品,可能各位教师都这样的体会,研读越深收获越大同时疑问也越多;相反,对我们根本无法读懂的著作,至少我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出‘问题’”正表明读者读懂了――当然,这个“懂”是相对的,在“懂”的同时又伴随着“不懂”,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思想之鹰正由此展开了飞翔的翅膀!这个道理应该告诉学生,并引导他们“读出‘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善于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¾¾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在此基础上,既尊重老师,更崇尚真理,大胆怀疑,科学探寻,勇于创新。

学生思考的火花只有用教师思考的火花去点燃。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新的学生。所以,对学生最好的指导,莫过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我在备课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问,比如,《故乡》中鲁迅说杨二嫂是“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为什么会这样说?文中几次出现的“圆规”,到底是属于什么修辞手法¾¾比喻?或借代?小说的主题究竟应该是什么?再如,《守财奴》结尾“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基督教应是守财奴的宗教”究竟该怎么理解?又如,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后半部分的结构是否不太严密?……经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们大多能从课文中提出不少问题:有的是作者的疏漏,有的是读者的疑惑――前者如有的学生在李键吾《雨中登泰山》中找出了几个病句,有的学生批评杨朔散文有构思雷同化的倾向,等等;后者如学《背影》,有学生问道:“当时朱自清都已二十多岁了,回北京念书乘火车还要父亲送,并哭哭啼啼的,是不是太娇气了点?”学《包身工》,有学生问:“解放已经50 多年了,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还有类似包身工的现象?”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有学生问:“为什么作者要强调‘阶级弟兄’,如果中毒的不是‘阶级弟兄’难道就不救吗?那这算不算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课文的质疑必然伴随着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讨论、争鸣,而这样的思想碰撞正是把阅读引向深入的过程。学完《指南录后序》,有学生对文天祥的局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又天祥“辞印相不拜”以致丧失军权是失策,有的说文天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是轻信,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文天祥拼死挽救一个腐朽无能的南宋王朝不能算爱国……我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同时引导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在争论中,有学生对文天祥的评价颇有见地:爱国总是具体的,一定时期的“国’’总是通过一定的政府来体现;文天祥未必看不到南宋的腐败,但正因为这佯,他更希望拯救它,振兴它,这恰恰是他的忠诚之处和悲壮之处,千百年来人们敬仰的正是他这种誓死报国的民族气节。教师组织这样的思想争鸣,还应教会学生运用一些正确的思想方法¾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顾及全篇主旨分析某一语句的含义,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特点把握某一作家的思想感情及其作品的得失等等。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读到“自己”读出“问题”,就是让学生与作品在精神上融为一体。唯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相关推荐

    五问自读法 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听《伯也绝弦》有感 让带着问题读变读着想问题 在阅读实践中学阅读,提出问题学语文 《自己去吧》朗读指导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 “我自己想出来的!” 史铁生答自己问 读出兴趣、读出情感、读出真知 书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第8册《桃花心木》教学 让孩子读出“自主”和“自信”──《两只鸟蛋》朗读感悟 龚自珍《己亥杂诗》全集阅读 《匆匆》到底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问题引路 读文感悟 读短文,回答问题(一) 问题引路 读文感悟 读读、想想、问问——感受《第八次》 生活应当靠自己——读《乌塔》有感 把学生的问题当问题,哪怕是很平常的问题没的读音——没的读音 读《出师表》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史铁生作品选:答自己问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必须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孔乙己》问题探究 《孔乙己》问题探究 读《出师表》 读出画面 读成电影 读出写法 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从带着问题读谈开去 《自己去吧》朗读指导和学法指导 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感 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感 自读、自探、自议、点拨──《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读出教材特色 教出阅读本色(三) 读出教材特色 教出阅读本色(二) 杜绝唱读,读出感情 《快乐的节日》教材解读:读出快乐 读出希望 “人和自然”主题阅读 读出教材特色 教出阅读本色(一) 同题阅读:敬畏自然 《喂──出来》问题探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文导读 由简到繁读懂自然段_语文论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本解读 中小学生读经问题解析 《雨巷》诗中重点问题解读 《珍珠鸟》教学反思-----自己的头脑读书 初中语文阅读之答问题 自读 自品 导写 突出自读读议结合《开演之前》教学谈_语文论文 《他们自己爬出来了》教学设计 自己去吧练习题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海上日出》问题探讨 自读自悟,自觉成长 好作文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 主题阅读:自由与约束 他们自己爬出来了 教学设计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的是谁? 书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第8册《桃花心木》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 阅读教学三问 事先不设问题的阅读教学 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 自读、自探、自议、点拨——《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研读起步:从诵读课文到读通课文 《孔乙己》读后感3 孔乙己读后感(三) 孔乙己读后感(四) 孔乙己读后感(五) 孔乙己读后感(七) 孔乙己读后感(二) 孔乙己读后感(六) 孔乙己阅读答案 孔乙己读后感(一) 细读经典《孔乙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评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评课稿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 自己啊 用问题教学法探读《阿Q正传》 小学生朗读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于“黄澄澄”一词的读音问题 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读出一幅画面来 读出典型环境来 “读”出语文的精彩 学与问阅读材料 《学与问》阅读材料 《孔乙己》中考阅读题集锦及答案 《詹天佑》导读设问 《敬畏自然》问题探究 跳出现代文阅读题中的陷阱 自己的路自己走_语文论文 把书读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