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把学生的问题当问题,哪怕是很平常的问题没的读音——没的读音

小编: :admin

《可爱的草塘》(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初读课文时,很多学生没有注意这“没”字的读音,绝大多数把它当作“mò”来读。偏偏有一学生举手认为这字读“méi”也不错,并当场朗读了句子,结果发现句子还是通顺的。究竟该读哪个音呢?作为老师的我,并不急着表态,而是一面表扬该生读书仔细、认真,能边读书边思考,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一面又把问题推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找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围绕这个回题,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我。从大家企盼的眼神中,我明显地感到他们此时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释。这时,我意识到这是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机会。现在的学生正处于若有所思而不得要领的阶段,正是启发的好时机。于是我随机引导:“为什么不问问‘老先生’呢?”(字典)于是,学生纷纷打开字典,结果在字典中双方都找到了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依据,说起话来更是振振有词。认为读“mò”的理由是:字典第一个解释就是“隐在水中”,它的例子是“没入水中”,当一样东西隐入水中时就可以读“mò”。现在在课文中可以认为是膝盖隐在水中,膝盖被水淹没了,所以应该读“mò”。认为读“méi”的不甘示弱,理由是:同样在字典上说,读作“méi”时,可以表示估量或比较、不够、不如等,它的例子是“他没(不够)一米八高。”“汽车没(不如)飞机快。”这里的“没”是表示比较,拿“他”与“一米八”作比较,发现他还不够一米八;拿“汽车”与“飞机”作比较,发现汽车不如飞机快。同样的道理,课文中的这句话是拿“水深”与“膝盖”作比较,发现水还不如膝盖深。一时间还真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经过这番讨论后,支持读“méi”的学生比刚才明显增多了,但认为读“mò”的还是占多数。怎么办呢?我向全体学生建议,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一下,等学完了全文后再来讨论。在这之前,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因此,每读到这句话时,总会出现一次小小的混乱,大家都把“没”字读得特别响,好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理解。等课文学完后,围绕这个“没”字的读音,争论又开始了。争来争去,结果学生发现,其实两者相比,水的深度就相差一个膝盖的高度:如果读“mò”,那么“没膝盖深的水”则表示水深刚刚淹没膝盖;如果读作“méi”,那么“没膝盖深的水”则表示水深还不到膝盖。两者的意思都表示水不是很深,大概就在膝盖的上下吧,这与课文中“不大的水泡子”这一意思相吻合,也与“我脱掉鞋袜跳入其中”的意思是相一致的。从整篇课文来看,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上说这里的鱼很多,在这个不是很深的水泡子里,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从而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这里的确物产丰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作“mò”或“méi”都可以,因为它们都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但是,读哪个音更好,更能表达出这里物产丰富这个意思昵?再仔细推敲,学生发现,这两个读音所表达的意思虽然一致,但是在程度上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知道,这段话要告诉我们的是这里物产丰富。那么,只要看哪个读音更能体现出这个意思,就是最佳答案了。显而易见,一般情况下,水深水多的地方鱼自然要多一些,也就是按常理来说,水深水多的地方鱼多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不稀奇的。反之,水浅水少的地方鱼多了才会觉得稀奇,觉得不同一般。结合课文,那么当然是水越浅越好,越能说明这里的鱼多,因为连这样水很浅的地方都有这么多的鱼,那么水深的地方当然就更不在话下了,从而就越能说明这里物产丰富。因此,基于这样的理解,读“méi”应该更适合。说到这里,大多数同学都点头表示同意了。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这些只是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说不定在实际生活中那水就淹没了膝盖呢。是啊,实际中的那个水泡子到底有多深呢?到底有没有超过膝盖呢?我们的理解会不会是一厢情愿呢?有学生建议是否向本文的作者刘国林先生询问一下,可惜不知道刘先生的详细地址。

到这个时候,其实关于这“没”字本身的读音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才是学习,那种在学习面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知识面前那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在问题面前那种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已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

一个小小的“没”字,一个看似平常的“没”字,一个似乎不起眼的“没”字,里面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学生再次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只要用心去读,就能体会出语文中蕴含着好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学问。人们常说,“学贵有疑”,不管是“小疑”还是“大疑”,有疑就能进,今日有小疑,他日就会有大疑,今日对“小疑”感兴趣,他日必会对“大疑”感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这样逐步发展起来。要是每个学生都能这样,能在无疑处生疑,能在平淡中见神奇,那该有多好。

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在语文课上作为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条件。怎样去创造条件呢?我想:细心呵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个好方法,把学生的每个问题当问题,哪怕是在老师或其它同学看来答案是明如白底黑字一般的问题。因为不管是怎么平常的问题,对于提问者来说,就是个大问题,是个不能理解,至少是不能很好理解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设法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则请同学帮助,在讨论中试着解决。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探求、尝试、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随之提高。

    相关推荐

    关于“黄澄澄”一词的读音问题 问题:思维的把手 “问题教学”的问题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重点问题探究 《听听,秋的声音》问题探究 让带着问题读变读着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跳水》一课中杆的读音 小学生朗读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 “问”——浅谈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 《音乐之声》问题探究 由学生的问题入课 关于“陈寅恪”之“恪”的读音问题(教师中心稿) 高考生必读:语文复习最常遇的25个问题 科学家的问题 事先不设问题的阅读教学 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 读到“自己”,读出“问题” 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 重要的是语文的定位问题 关于“安塞腰鼓”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生读经问题解析 用“主问题”引领教学──兼谈《藤野先生》的主问题 《她是我的朋友》问题探讨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当前中学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 有关拖鞋的问题 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试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常常自问的几个问题 中考作文中审题常出现的三种问题 剪枝的学问练习题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问题引路 读文感悟 问题引路 读文感悟 初三语文世上没有傻问题家庭作业试题 读短文,回答问题(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与学生谈心应注意的问题 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 《音乐巨人贝多芬》问题探究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如何看待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我的信念》问题探究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语文备考常见经典问题20问答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文摘:[住的问题]鉴赏 《我的母亲》问题探究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高中课改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永生的眼睛》重点问题探究 《我的母亲》问题探究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鸟的天堂》问题探讨 “惊奇眼光”下的问题 : 爱解决不了的问题 关于把语文课“教活”问题的思考 《人生》问题探究 高中教学的几个问题 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关于高中新课标阅读问题的访谈 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 思路是经 问题是纬 《她是我的朋友》 重点问题探究 从带着问题读谈开去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的问题设计 《界碑》问题生成 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向问题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陶校长是指谁?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分别是哪四问? 《在山的那边》问题探究 《奇妙的克隆》问题探究 《云南的歌会》问题探究 《端午的鸭蛋》问题探究 漫谈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山的那边》问题研究 《窗前的气球》问题探究 《端午的鸭蛋》问题探究 《致女儿的信》问题探究 《济南的冬天》问题探究 《皇帝的新装》问题探究 《土地的誓言》问题探究 《宇宙的边疆》问题探究 《一夜的工作》问题探讨 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皇帝的新装》问题研究 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