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一种发展个性提高素养的语文学习模式

小编: :admin

——高中信息处理,自主、主动学习模式简介

一、几个概念的说明

(1)“信息处理活动”第一,泛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即信息处理),是交往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是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了的语文学习,是人最早、最经常、最一般的与人的生存活动密不可分的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般途径。第二,对一般途径而言,学校课堂的语文学习是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代表性,是语文学习的特殊途径。

这两条途径相辅相成,一般为主体(语文学习系统的主体),特殊为主导(语文学习系统的主导)。两条途径都活跃起来,才能学有所成。“一般”是个人和社会语文资源的开发与挖掘,“特殊”是课堂语文资源(教材、学生、教师及其他相关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挖掘。“一般”是自学为主的形态,“特殊”是共学为主的形态。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的规律性的认识的。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物”“我”融合:文本(作家)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师生、馆藏与师生等“联络与沟通”的信息处理的“活动”场所。

活动——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即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周围环境的过程;从教育学角度上说,即被共同的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语文信息处理活动,应该包括语文课堂及课堂以外所有上述两个角度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本模式中,在研究课标和教材并形成教学意识与目的的基础上,要顾及课内外两个方面的指导与组织工作,以课内出色有效的活动组织,主导课外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形成“自主学习——共同研究——自主学习”的循环往复的活动过程。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促成了社会联络与沟通的政治化、责任化和个性化,促成了语文基本功能发挥的多样性、灵活性、艺术性甚至模糊性,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信息处理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艺术性甚至模糊性的特点,“1+1大于或小于2”在语文课堂上是合理的。语文课堂要在特定的情境、情绪中完成信息的交流。一节课后“尽开颜”或“尽掩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尊重(师生相互、生生彼此)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

(2)“自主”“主动”学习自主、主动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一般途径的语文学习,即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其自主主动是自然之理,它决定于学生的个性需求,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不接受他人的干预;二是指特殊途径的语文学习,即学校课堂的语文学习。正如前面所说,语文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因此,本模式要求创设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真正还给学生学习主体、学习主人的地位。

“自主”,即在明确教材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确定切近自己的学习目标(包括将来的选修课目),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形式,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然也、何也、非也),独立查询,独立推断,独立得出认知结论,独立筛选、整理信息,构建文章(感受、评价、质疑),以备“共学集体(组织)”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探究性、仿拟性、演练性、实验性、创造性的联络与沟通);在讨论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自主”调整、补充或纠正自己的认知结论并清晰可辨地融合、内化进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这是本模式的灵魂所在。这中间的所有自主活动,都必然带有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它有高低之分,“没有”对错之别,都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责任是组织与管理,创设特定的情境与氛围并以一个平等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主动”,如果说自主是灵魂,那么主动就是命脉。失去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本模式就失去了创设的价值;失去了学习主体的主动,本模式将无从谈起。让学生人人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兴趣高起来,主体意识树起来,个性张扬出来,创造力发挥出来,是本模式的首道关口和终极目的。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攻克这道关口的难度不同。但是,越是不肯读书的厌学学生,越需要通过工作使他们主动起来,这需要教师更大的爱心、耐心和教育艺术,这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使命。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同人的一般惰性心理,同在应试倾向下形成的逆反心理,同在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不良信息环境下形成的种种不良心理和习惯所进行精神往来的工作。弄不好还会招来种种误解、反对乃至谴责(可怜天下教师心呀,使命在身,义无反顾)。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树立自信和参与意识,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自可创造,但亲其师、信其道、好其学,教师的亲和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据笔者的经验,主动一般包括下列标准:

①能够自觉地参与共学目标,自觉地独立确定自主学习目标。②能够自觉地根据学习目标,独立识读课文、思考分析、质疑解难、筛选信息、获取新知、联想旧知、写出笔记(以备讨论)和查阅必要资料等。③能够自觉地树立起信息共享意识,积极地参与共学讨论,毫不保守地、大胆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其他共学者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实现交流与沟通。④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求实的精神虚心请教、推崇创见、坚持真理。⑤能够自觉地在讨论过程中,调整、补充、修改自己的认知结果。⑥能够自觉地完成相应学习单位的最终信息整理工作。

共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实际上是思想品德(公民语文意识、信息伦理观念)上的一种优良素质,来自于学习主体集体协作精神、集体和社会责任感,来自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有真诚的奉献必有丰厚的获得,而真诚的奉献又是以阔大的包容心和宽容心为后盾的,包容后悟者、内向者,宽容一时的自私者、保守者。因此,这种主动性不应只是语文学习评价的参考,而应是思想品德评价的主要参考之一,它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和班主任的积极配合,需要学校整体改革形成的大气候。

(3)学习模式“模式”是对人类活动所进行的带共性的、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它上反映着某种观念形态,下表现为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因此,模式不是僵硬的模式、固定的套子,也不是“教必有法,教无定法”中的“法”(方法)。研究“模式”的目的更不是为了取消模式,而是对人类某种活动规律的探索,使之更完美、更具效率。对本“学习模式”的探索,更是在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对学习主体个性化学习规律的探索,在千差万别的个体学习活动中,摸索出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主要是阅读个性和写作个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习惯,发挥学生创造力,利于挖掘课堂资源,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学习规律。这种模式上反映着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崭新观念,下表现为教与学两方面共同进行信息处理活动的课程、方法与步骤。

二、在这种“模式”下的几种课型

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总不能离开课堂,完全离开师生面对面互动的课堂的其他任何教学设想都是不可取的。课型的划分,实质是对教师课堂作用和责任的建议或规定。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据怎样的理念设计怎样的课堂、怎样组织和实施课堂活动,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笔者从实践中归纳出几种课型,构成本模式的基本课程框架。现简介如下:

(1)讲授课:指知识、方法、规律等的讲授、归纳和总结。如:对学生现阶段难以收集的或收集起来太费时间的相关知识信息,因地、因时、因文、因人(学生)地采用讲授法,夯实必备的基础知识;又,单元小结、启发引导、勘误纠偏、形成基本共识、课堂环节转换等,同样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以及讲授个人见解。教师的讲授没有课堂用时的比例限制,在初级阶段,甚至可以占用全课,交代方案,示范步骤,传授方法,以便学生有章可循,模仿操作,逐步形成习惯。教师的讲,只要是在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或共学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就不叫一言堂、满堂灌。其原则是,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放弃学生讨论,这是与旧模式的本质区别。

(2)自学课:指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阅读文本,借助教师的指导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本的过程,是独立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独立自主,不定划一的衡量标准。一般要求是初步理清思路,把握要点,提取和整理信息(人文性信息、工具性信息)等;操作上,先作客观性理解,可用评点的方式在书上作旁批、眉批、夹批来完成;然后,在此基础上投入主观观照,作鉴赏性分析——“是也”“何也”“非也”:“是也”即对原文的整体或局部、内容或形式的感悟和赞叹,用简明的书面语言阐明理由(备用);“何也”即疑问,对理解不了的或对自己的理解不敢确定的,用简明的书面语言,提出问题(备用);“非也”即对原作的思想观点、情感情绪或表达形式有不赞同的地方,用简明的语言阐明理由(备用)。这些简明的文字落实得好、准备得充分,下一步的讨论就有了基础。自学带有学习主体自主探究的性质。阅读、理解、查询、确认、整理、质疑等等,综合在一起,其顺序、步骤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发生清晰可辨的融合。这一环节是本模式的灵魂所在,是学生阅读个性的体现之时。自学的时间约占相应单位时间的2/5。本模式的初级阶段可延伸课外,布置预习。高级阶段,自学课应该在课上进行(占相应课时),而且是自由的、开放的,学生可以在网上或在图书馆完成自学的任务;而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再由教师领着在课上完成,逐渐形成习惯和能力。馆藏和网络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实验初始阶段,学生需要备齐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注意版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诗词曲及古代散文等鉴赏“词典”、《中外文史学家词典》等工具书或相关参考资料。学生自己投资三百元左右,这项投资使学生终生受益(对经济困难学生可不作要求),最好由教师选定,集体购买,可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3)讨论课:相对于隐性的自学课,讨论课是显性课。是学生展示自学“个性成果”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考核及对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引导的过程,也是课堂资源开发及学习主体间取长补短的过程。这一环节是本模式单位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文本和单元的不同特点,讨论课可全用或选用下面几个步骤:

①“是也”。阐明学习主体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某一点“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悟。“说”或“读”(由读逐步到说)在自学时准备好的简明评点的文字。如对一字、一词、一句使用的见解,对结构层次安排的看法,对材料的选择、处理的评论,对人物、景物、细节等描写的分析,对主题突现情况的评价等等。这里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不作讨论,要求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作简单记录,在后面的步骤中提出,让每个发言的同学都在掌声中得到成功的满足,并在教师的适时、适当引导下形成共识。对没有多少特色的文本,这一环节可以省去;对理解上难度较大的文本,这一环节可以移至“何也”之后。

②“何也”。第一,对自己不理解或拿不准的地方向集体或具体人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对同学的请求集体成员都有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的责任,这不仅是看一个人智力表现的时候,而且是检验一个集体成员的公民语文意识、语文伦理、信息共享观念等素养的时候,是培养团队精神、协作精神,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在这一步骤中,不同意见可以交锋,但要注意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求实精神。掌声应该伴随着每个发言的同学。第二,在问与答中可能会共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实际上涉及作家与背景资料,因此顺势讨论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过程,这也是应有之义。有些课文,学生未必有不解的问题,因此,直人产生、发展、原因、过程的讨论即可,对较浅易的文本,这一环节也可省去,应由学习主体决定。

③“非也”。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对文本内容或形式某些方面的否定。第二,是对“是也”中同学理解的否定。第三,对“何也”中讨论的问题意犹未尽,继续发表不同意见(保留意见)。这一步骤,不仅体现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体现着学生的科学求是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为这次发言是在反复独立阅读、思考和听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后的创见。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又要引导学生树立言必有据的科学精神。当然,学生的观点有时未免幼稚、偏激,这时教师一定要处理好鼓励与纠偏的关系,注意集体成员的平和、公允的态度。教材所选课文,一般文质兼美,这一课型在课程中随机产生,不必强求。

(4)小结课:在初始阶段可按课进行,待成熟之后可按单元进行。师生共同疏理所获信息,然后由学生自主依据语文信息结构整理成信息网络。以一篇或一个单元为单位或单元与篇结合整理均可。用时占1/5,可占一定课外时间。

(5)实践课:包括写文或说文(书面与口头)实践、评文与评题(作文题)实践、语文专题研究(拟写“论文”)实践、虚拟行业职务活动、生活热点辩论活动、课文朗读比赛活动、课本词典编写(可按册分编)活动、课本剧编演活动、文学社活动等等,师生可共同创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和巩固,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五种课型(实践课统算一种),以学期为单位统筹,教师必须在假期全盘考虑成熟。按现行教材,一般两周完成一个单元(含作文),期中前用6周完成3个单元的文本教学,2周安排其他实践活动,1周机动;期中后亦然。不同类型的学科当结合校情实施。

这一方案的实施,使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张扬,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深的挖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望可及,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热烈欢迎。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立志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功利性较强,对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然一旦引导他们参加,会有较高水平的发挥;成绩并非突出的学生,自学环节可能会慢一些,要多给予关注和鼓励,然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高,如课本剧编演等,却又往往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投人更多的精力。待模式已熟,习惯已成,一切都将进入自然的良性循环状态。

三、语文信息结构(静态)的基本分析与整理(操作作业)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学科不是线性系统很严密的学科,课文间、单元间甚至年级间,没有前提与结论似的推理关系。但,这不等于语文没有自己的信息结构系统,现阶段笔者指导按以下结构整理。

信息整理方案

说明:

本文案适于实施“信息处理自主学习”模式实验的初始阶段,以一篇课文(或单元)为单位,在信息整理课上使用。

课文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就评价:

学习主体、教材及相关资料的挖掘,意在落实“双基”。

(一)人文性信息

1.文中(作者或人物)表达的思想观点、理想追求、情感情绪、态度倾向、结论结果等(按文体特点,对上述内容作具体调整)。

2.作者情况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情感态度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过程。

(二)工具性信息

1.材料型信息

(1)字、词(书上要不是自己生疏的)注音与解释。

(2)成语或自行概括的四字短语与解释。

(3)优美或经典句子摘录。

2.规律性信息

主要指语用、谋篇方面的知识。

四、学习成就评价方案(现阶段只适用于平时成绩,今后当据新课标学分制改革)(略)

    相关推荐

    培养语感·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加强古诗教学一得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发掘课程隐性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发掘母语魅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案教学设计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育语文素养 发展写作能力 培育语文素养 促进主动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 注重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质 打好基础,提高素养 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着眼语文素养发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注重朗读指导,提高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体现现代意识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提高人文素养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从单一走向综合——追求提高语文素养 〖上海二期课改〗发掘母语魅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 做实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之我见 自主探究学习,发展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科学阅读提高素养 创造性语文学习的一种范式——故事创作法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反思能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 提高语文成绩需要养成的十二个好习惯 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多种方式设计练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营造诗歌氛围,提高人文素养 “活动发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群体中培养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素质_语文论文 《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下)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上)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_语文论文 强化教师持续发展模式建构 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发挥考试导向功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综合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听说读写童话故事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综合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从一节课看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语言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阅读能力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比较 《冬天是个魔术师》反思:从搜集资料入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快乐作文_语文论文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_语文论文 凸显课程标准理念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凸显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凸显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高考语文:考查语文素养 新高考语文:考查语文素养 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 两种教师发展模式论比较——兼与台湾学者饶见维先生商榷 以读为本 发展个性——《狐狸和乌鸦》一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兴趣的四个要素 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刍议_语文论文 提高语文作业含金量 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采用各种形式,培养“说”的能力_语文论文 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拒绝泛语文化——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5:六种回答模式 语文素养论 论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论 “语文课”缓谈模式——对当今两类“阅读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_语文论文 发展性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初探 语文课缓谈模式——对当今两类阅读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让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让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遵循学习规律,着眼素质提高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学一生有用的语文:小学语文发展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草原》教学案例_语文论文 谈学生个性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