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常谈》第7章:要推广普通话

小编: :admin

在一种语言没有“普通话”的情况下,方言只有一个意义,只是某一语言的一个支派。要是这种语言有了一种“普通话”,“方言”就多了一层跟“普通话”相对待的意思。“普通话”的形成跟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系。书面语以某一方言为基础,同时又从别的方言乃至古语、外语吸收有用的成分。基础方言本身的变化反映在书面语上,而通过书面语的使用和加工,基础方言又得到了扩大和提高,渐渐成为一种“普通话”。可见“普通话”和书面语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古代汉语有没有“普通话”?也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没有。古代有所谓“雅言”,杨雄的书里也常常说某词是“通语”、“四方之通语”。这些“通语”多半是见于书面的,可是未必有统一的语音,也未必能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汇(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语汇里还有一部分是“语”而非“通”,有一部分是“通”而非“语”)。加上从汉朝起书面语渐渐凝固下来,走上跟口语脱节的道路。因此,尽管每个时代都有一两种方言比别的方言有更大的威望,[1]可是不容易产生一种真正的普通话。一直要等到一种新的书面语即所谓“白话”兴起之后,才再度提供这种可能,并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终于由可能变成现实。

事物的发展大都决定于客观的形势。我们现在不能再满足于“蓝青官话”,而要求有明确标准的“普通话”,不能再满足于这种普通话只在某一阶层的人中间通行,而要求它在全民中间逐步推广,这都是由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已经为多数人所认识,不用我再在这里多说。我只想提一两件小事情,都是自己的切身经验。五十年前初到北京,有一天是下雨天,一个同住的南方同学出门去。他用他的改良苏州话向停在马路对面的洋车连叫了几声“wángb-jū”(“黄包车”,他以为“车”该说jū),拉车的只是不理他,他不得不回来搬救兵。公寓里一位服务员走出去,只一个字:“chē!”洋车马上过来了。另一件事是我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史湘云行酒令,拿丫头们开玩笑,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鸭”[a?]头本来不是“丫”[o]头嚜。其实这样的例子多得很:“有什么福好享?有个豆腐!”“骑驴来的?──不,骑鹿(路)来的。”这些都是普通话里同音而很多方言里不同音的。当然这些都是很小的小事情,不过既然在这些小事情上不会普通话还要遇到困难,在大事情上就更不用说了。

方言地区的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练”字。懂得点发音的知识,对于辨别普通话里有而家乡话里没有的音,象zh-,ch-,sh-和z-,c-,s-的分别,n-和l-的分别,-n和-ng的分别,自然有些用处,然而不多多练习,那些生疏的音还是发不好的。至于哪些字该发zh-的音,哪些字该发z-的音,哪些字是n-,哪些字是l-,如此等等,更加非死记多练不可。有时候能从汉字的字形得到点帮助,例如“次、瓷、资、咨、谘、姿、姿”是z-或者c-,“者、猪、诸、煮、箸、著、褚、储、躇”是zh-或者ch-。可是这只是一般的规律,时常会遇到例外,例如“则、厕、侧、测、恻”都是z-或者c-,可是“铡”却是zh-。又如“乍、炸、诈、榨”都是zh-,可是“作、昨、柞、怎”又都是z-,这就更难办了。(这个例子碰巧还是有点规律,凡是a韵的都是zh-,不是a韵的都是z-。)

推广普通话引起怎样对待方言的问题。“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2]普通话逐步推广,方言的作用自然跟着缩小。学校里的师生,部队里的战士,铁路和公路上的员工,大中城市的商店和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为了实际的需要,都会学会说普通话。在一些大城市里,很可能在一个家庭之内,老一代说的是方言。第二代在家里说方言,到外面说普通话,第三代就根本不会说或者说不好原来的“家乡话”。但是尽管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方言还是会长期存在的。普通话为全民族服务,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服务,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很长一个时期。在不需要用普通话的场合,没有必要排斥方言,事实上也行不通。甚至“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3]但是这不等于提倡用方言。比如用方言写小说,演话剧,偶一为之也无所谓,可不必大加推崇,广为赞扬,认为只有用方言才“够味儿”。普通话也是挺够味儿的。

[1]六世纪末,《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评比当时方音,说:“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他主要是讲书面语里的字音,而且不但“参校方俗”,还要“考覈古今”,所以他的评价不完全是根据实际形势,但是大概也是符合实际形势的。九世纪的胡曾有《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可见那时候也有公认的“正”音。

[2]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58年1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

[3]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58年1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

    相关推荐

    《语文常谈》第7章:主要的语音分歧 《语文常谈》第6章:从文言到白话 《语文常谈》第7章:汉语有多少方言? 《语文常谈》第7章:方言语汇的差别 《语文常谈》第3章:异读字要尽量减少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 普通话语音发音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 《语文常谈》第7章:方言和方言之间的界限 《语文常谈》第2章:不必“谈音色变” 《语文常谈》第4章:“词”的今昔 《语文常谈》第6章:语言也在变 《语文常谈》第4章:语言的单位 《语文常谈》第6章:语汇的变化 《语文常谈》第5章:什么是“意义”? 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 《大家都说普通话》课文 大家都说普通话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文常谈》第3章:形、音、义的纠葛 《语文常谈》第4章:三位一体的“字” 《语文常谈》第4章:汉语语法的特点 《语文常谈》第2章:从绕口令说起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约定俗成 《语文常谈》第1章:文字不能超脱语言 《语文常谈》第3章:同音字数量繁多 《语文常谈》第8章:汉字能满足我们对文字的要求吗?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语文常谈》第3章:异体字利少弊多 《语文常谈》第4章:语音的“句”和语法的“句”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语文常谈》第8章:简化汉字只是治标 《语文常谈》第1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语文常谈》第3章: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 《语文常谈》第5章: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 《语文常谈》第2章:声、韵、调在文学上的应用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和文字也不完全一致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语文常谈》第8章:为拼音化积极准备条件 《语文常谈》第8章:拼音文字的优点超过缺点 《语文常谈》第8章:早就有人主张改革汉字 广州市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测试 语文教学中的普通话朗读刍议_语文论文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之二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之一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之四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之三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 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常谈》第3章:汉字为汉语服务并不尽善尽美 普通话字音辨记难点的突破-小学语文论文 阿西莫夫: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语文常谈》序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之二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之一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什么情况? 《尊敬普通人》课文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汇总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段一飞鸿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卷) 大家都说普通话 教案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之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23号.匆匆 《大家都说普通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章学诚《文史通义》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资料 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二)(广州二模卷)答案及评分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吕叔湘:语文常谈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家都说普通话》练习题(有答案)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我也是普通一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五) 要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推敲》教学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杂谈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50号.济南的冬天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三)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四) 谈文章的修改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二) 谈“话”说“文”论“语文” 《〈孟子〉两章》通假字 《〈孟子〉两章》通假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之一 谈“话”说“文”论“语文” 语文小常识:谐音趣话 4《我也是普通一兵》 一个普通语文教师的教学感言 《〈孟子〉两章》通假字 本文【《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反思】所属专题栏目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语文小常识:话说“吴侬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