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常谈》第3章:异读字要尽量减少

小编: :admin

异读字的情况比异体字复杂得多。异读字可以按几个读音是否相近分成两类,读音相近的又可以按意义的异同分开来谈。

读音相近的,它们的差别或者是声母不同,例如:

秘:mì,秘密;bì,便秘。

系:jì,系鞋带;xì,联系。

或者是韵母不同,例如:

薄:báo,纸很薄;bó,薄弱。

熟:shóu,饭熟了;shú,成熟。或者是声调不同,例如:

骨:gú,骨头;gǔ,骨节、脊椎骨。

差:chā,差别;chà,差不多。

或者是声、韵、调里有两项或者三项不同,例如:

吓:hè,恐吓;xià,吓坏了。

壳:ké,鸡蛋壳儿;qiào,地壳。

虹:hóng,虹彩;jiàng,天上出虹了。

这些不同的读音往往是一个用在口语性较强的字眼里。一个用在书面性较强的字眼里。这些字的读音差别一般是有规律的:其中一部分在古时候只有一个读音,后来说话音和读书音分化了,形成“文白异读”的现象。各地方言都有这种现象,北京话不是最突出的。

有些异读字的一个读音专门用在姓氏或者地名上。例如:“任”一般念rèn,姓念rén,地名“任县、任邱”也念rén;“华”一般念huá,姓念huà,地名“华山、华县、华阴”也念huà;“堡”一般念bǎo,地名“吴堡、瓦窑堡”等念bǔ,“十里堡”等念pù,也写做“铺”。

上面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是读音的差别并不表示意义有多大差别,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罢了。另外有些字,不同的读音所联系的意义已经有些距离。例如:

好:hǎo,好坏;hào,爱好。

缝:féng,缝补;fèng,缝儿。

传:chuá,传播;zhuàn,传记。

调:tiáo,调弦;diào,腔调。

这类字很多。它们的读音差别是古来就有的,规律性颇强,主要是用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词类,声母的不同往往是声调不同引起的(如“传”、“调”)。这类字从语言的角度看,都应该算是两个字,不过关系很密切,可以叫做“亲属字”。

有些异读字,读音虽然相近,意义相差很远。从语言上看,不但不是一个字,也不能算是亲属字,只是几个字共用一个字形罢了。例如:

差:chā,差别;chāi,差遣。

炮:páo,炮制药材;pào,枪炮。

的:dí,的确;dì,目的;de,红的。

打:dǎ,敲打;dá,一打十二个。

末了这个例子最明显,一打的“打”是译音,跟敲打的“打”毫无关系。枪炮的“炮”原来写做“礅”,红的白的的“的”原来写做“底”,也可以证明两个“炮”和两个“的”都是没有关系的。(的确的“的”和目的的“的”意义相关,古时候读音相同,是一个字,现在读音不同,也许得算两个字。)

另一类异读字的读音相差很大。有的是意义相同,例如“尿”有niào和suī两读,“拗”有ào和niù两读。这往往是不同方言混合的结果。有的是意义毫无关系,是借用字形的结果。例如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是重量单位。粮食论斗,是容量单位;因为十斗粮食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石,所以粮食也论石,一石等于十斗,又成了容量单位(至今有些方言里粮食还是论“石”)。后来又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一担,可是仍然写做“石”,于是“石”就在 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广西壮族一度写做僮族,写“僮”读zhuàng,借用僮仆的“僮”tóng,于是“僮”字就有了两个读音。这种现象就是日本人所说的“训读”——借用汉字代表日语的字眼,不取汉字的音而用原有字眼的音来读,例如写“人”可是读hito,写“山”可是读yama。这种异读字,无论是方言混合的结果,或者是借用字形的结果,既然声音相差很远,在语言里都得认为是不同的字。

还有一些古代的译名,有传统的读法,跟汉字的现代音不同。例如“大宛”读dà-yuān,“龟兹”读qiū-cí,“单于”读chán-yú,“冒顿”读mò-dú。这是另一类异读字。

异读字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可是在文字的学习上增加不小的困难。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经删汰了不少异读,保留下来的是委员会认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或者使用场合不同的。可是大多数字都只有一个读音,一字一读是合乎文字功能的原则,因而也是深入人心的趋势。因此只有几个读音都是常常应用,势均力敌,才能长久并行,例如“长”cháng和“长”zhǎng,“乐”lè和“乐”yuè。否则比较少用的读音很容易被常用的读音挤掉,例如“间接”不说jiànjē而说成jiānjiē,“处理”不说 chǔlǐ而说chùlǐ,“从容”说cōngróng而说成cóngróng,“一唱一和”的“和”不说hè而说成hé,不但常常可以从一般人嘴里听到,而且也常常可以从电影里、舞台上和广播里听到。是不是有一天会“习非成是”呢?谁也不敢预言。

与此有关的是文言里的破读问题。例如“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第二个“衣”字读yì,第二个“食”字读 sì;“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第二个“王”字读wàng。有人说这种破读是注家的造作,不一定在实际语音上有根据。也有人认为当时语音确实有分别,现代还有不少用声调表示词类的字,可以作证。作为语言史上的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是作为现代人学习文言的问题,也未尝不可以另作考虑。现代的异读是活在人们口头的,尚且有一部分已经在逐渐被淘汰,古代的异读只存在于古书的注释中,自然更不容易维持。还有一说,文言里的字已经全用现代音来读,很多古代不同音的字都已经读成同音,惟独这些破读不予通融,是不是也有点儿过于拘泥呢?

    相关推荐

    《语文常谈》第3章:异体字利少弊多 《语文常谈》第3章:汉字为汉语服务并不尽善尽美 《语文常谈》第3章:同音字数量繁多 《语文常谈》第3章: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 《语文常谈》第7章:汉语有多少方言? 《语文常谈》第7章:要推广普通话 《语文常谈》第3章:形、音、义的纠葛 《语文常谈》第7章:主要的语音分歧 《语文常谈》第8章:汉字能满足我们对文字的要求吗? 《语文常谈》第4章:三位一体的“字”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约定俗成 《语文常谈》第1章:文字不能超脱语言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语文常谈》第8章:简化汉字只是治标 《语文常谈》第2章:不必“谈音色变” 《语文常谈》第4章:“词”的今昔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 《语文常谈》第4章:语言的单位 《语文常谈》第6章:语汇的变化 《语文常谈》第6章:语言也在变 《语文常谈》第1章:语言和文字也不完全一致 《语文常谈》第8章:早就有人主张改革汉字 《语文常谈》第8章:拼音文字的优点超过缺点 《语文常谈》第6章:从文言到白话 《语文常谈》第5章:什么是“意义”?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文常谈》第4章:汉语语法的特点 《语文常谈》第2章:从绕口令说起 《语文常谈》第7章:方言语汇的差别 《语文常谈》第4章:语音的“句”和语法的“句” 中考语文容易读错常用字3 《语文常谈》第5章: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 《语文常谈》第1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语文常谈》第2章:声、韵、调在文学上的应用 《语文常谈》第7章:方言和方言之间的界限 减负不能减写字 《语文常谈》第8章:为拼音化积极准备条件 《语文常谈》序 谈读书3 语文教学,要做好“加减运算”──《祖父的园子》教学谈 吕叔湘:语文常谈 叶圣陶:读《经典常谈》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孟子〉两章》词语古今异义 谈谈小学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教学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孟子〉两章》词语古今异义 中考语文容易读错常用字2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要义 中考语文阅读:常选作家试题(3)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异读字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谈文章的修改 减负与写字教学 《识字3》文本研读 容易读错的常用字 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_语文论文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异读字 一年级语文复习:汉字加减法 「尽打尽打」的推敲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异读字 抒尽襟怀一“独”字──读《沁园春·长沙》 浅谈我对减负的认识 野双峰驼数量消减的原因 摭谈变异修辞 字里行间尽现爱国情—《詹天佑》导读 非同寻常的力量 柳宗元文章概要 减一减教案 谈谈小说“特异语言”的分析 分析“特异语言”,探究小说主题_语文论文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小语古诗“藏情”艺术例谈 写文章要有中心 写文章要有中心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 谈文章的体裁本性 字里行间尽现爱国情──《詹天佑》导读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最常用及最常错字词盘点 小学语文第3册识字5识字教学 字里行间尽现爱国情──《詹天佑》导读 2012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辅导:异读字 抓住文章思路,组织课堂教学──《少年闰土》教学谈 《咬文嚼字》——朱光潜谈读书 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给字换、减偏旁 谈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第3册识字5识字教学 西师大版第一册《减一减》教学设计 《穷人》文章导读 阅读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读书要有选择》教学谈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纲要 还要关注文章的写法 高考生必读:语文最常考30个多音字盘点 2010年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总结4:异读字 《论语》十二章原文阅读 提前识字让小学生尽早进入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