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童话教学,润泽心灵的快乐之旅——《会走路的树》童话教学例谈

小编: :admin

愿我的童话教学能给予孩子温暖和爱,当他(她)长大了,懂得尊重万物,和谐万物,丰富心灵生活,进而增添生命的喜悦,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清澈明净,回归童年无忧无虑的真我状态。

———题记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文本”是一种编织体。作为术语的“文本”,指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既然是“能指”,说明具有多种可能性,不同的“文本”由完全不同的“能指系统”构成,文学文本用主要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层次性”是理解“文本”内涵的关键词。能指系统是立体的,多层次的。构成文学文本、应用文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内容形象、意蕴与意味等。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因为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值”。

日常教学中,正确、科学地解读文本是我们准确把握教材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本”的“教学价值”的一项基础工作。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

缘于参加今年3月17日至3月20日盐城市“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我反复研读了童话教材《会走路的树》。每日里,我以教者、编者和学生不同的读者视角来读童话教材。童话中呈现的神奇而又美丽的童话树林荡涤着我的心灵,令我魂牵梦绕,仿佛置身于又一个童年。备课、试讲、磨课,反思,在这痛并快乐着的体验中,我一遍又一遍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直到教学案最后定稿的一刻,我的思维清晰了,找到了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走向童话教学。

一、童话文本的本体价值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来的作品。它通过想象、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作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可以说,童话是最贴近孩子的一个神奇的世界。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趣易为儿童所接受,又有助于儿童的成长。笔者以为,入选语文教材的童话和其他体裁的文本有着共性的教学价值,但也应该有其独特的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那么童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呢?

1.追寻文明源头

童话和远古时代产生的神话一样,童话既是人类丰富想像力的产物,也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寄托。因为童话往往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所以童话的世界是纯净而明快的。在那里真善美和假丑恶是绝不相容的;在那里爱和憎是泾渭分明的。而每一个童话故事又是如此生动有趣,脍炙人口,童话所勾勒的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图景不仅打动了儿童的心灵,赢得了儿童的喜爱,而且童话对成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慰藉。“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幻想的翅膀。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阅读神话,就是追寻文明的源头。

2.领悟童话精义

童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白雪公主》里那个心怀嫉妒而又极度残忍的王后,“结果被森林里的野兽撕成了碎片”。而受尽折磨却始终没有放弃的公主终于得到了幸福。《灰姑娘》里那两个坏心眼的姐姐最后因为心肠太坏而受到了做瞎子的惩罚,而一直受到后母歧视和虐待的灰姑娘终于穿上了属于自己的水晶鞋,成为王子的新娘。童话世界里,所有的同情和赞美都给了生活中的“弱者”,《勇敢的小裁缝》里那个自信的小裁缝正是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先后战胜了力量和权力比他大得多的巨人、独角兽、野猪和国王并最终获得了王位。阅读童话话,让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使学生能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童话的河流,领悟童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童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吧!

3.激活想象世界

阅读童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同时,童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思维品质。“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可以说,童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幻想的。儿童也是在无数的童话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童话让他们浮想联翩,也因为这样,才更加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这有些像魔术,让观众知道内在乾坤就不好玩了。童话也是这样,要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让童话为童年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正是它们,才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

4.保卫童年生态

科学的进步让人类有了清楚认识世界的能力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让小孩过早地成人化,不再相信童话,却是一个悲哀。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重新回到童话世界里,让学生插上这对可以终身翻飞的翅膀!保卫神话,就是保卫童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用想象还原童话情境,让孩子们在想象中体验神话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这一步做得还不够到位。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二、童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语文味”来,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童话教学要有自己独特的“童话味”。

王荣生教授指出文本教学价值应该来源于原生价值。本着从语言文字的视角来寻找教学内容,因此本课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积累“大概、激动、有趣”等新词,能结合语境感悟,在读中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懂“对话”的段落,并能练习分角色进行朗读。

3、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

继续感受童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童话的浓厚兴趣。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纯真的友谊,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2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3是最能体现童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4介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童话话的本体教学价值,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语文素养应该遵循“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李海林语)这一规律。而这就是教学目标的价值追问后的所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理念,才会有这样的目标设定,也正是为目标与思想都是经由他内心反思并认同的,所以教学目标充满着一种理性色彩。”

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文本特点。

研制目标的第一步,是解读文本。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友谊占有重要地位,它和爱情一样,是童话作品永恒的主题。《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也不例外,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蕴涵丰富的童话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的角落。而题目本身就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碰撞文本,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对于这篇课文,我大致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它。从结构来说。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楚,全文共9自然段,以“情”贯穿全文,全文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小鸟和小树在一起玩耍,这是友谊在“会走路的树”一文中的外化。第二部分描写小鸟和小树的儿子重逢,这时的小鸟已长成了大鸟,而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鹿的儿子,它们在交谈中知道小鸟和小树分别后又相互思念,“叫起来”、“激动起来”,这正是感情的喷发。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友好”就像是一条线,把童话内容“拎”起来,对帮助学生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文字来说。童话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童话中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言,人物对话中也不乏神来之笔,让人读后津津乐道、绕梁多日。读文本,发现如下词句可以体现出它们之间的友谊:“带、玩了好一会儿、送、天天、陪、也、常常提起、叫、激动”。课文中有这么多的生字、词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突出这些词句,细品体悟它们,从而感受出小鸟与驯鹿的情谊。尤其是五到八自然段,小鸟和小驯鹿的对话部分更是将汉语的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的魅力,体现在故事的神奇和语言的魅力上,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无论是语言的魅力还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味的!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提出了“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童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童话的浓厚兴趣。”的目标。这个目标,既有过程与方法的描述(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又有价值观的描述(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谊

),更有知识能力的描述(童话故事的魅力)。这个是本课教学的主导目标。

第二,关涉学习起点。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掌握抓要点复述课文。对于童话故事,他们不是第一次接触,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接触一些。因此,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继续感受童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童话故事的种子,让孩子对这种文学样式继续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目标描述中,我特意加了个”“继续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是的,只有孩子们对语文葆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快乐地享受语文。而对分角色朗读的要求,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而不是

“创造性地分角色表演读”。

第三,关乎编写基点。

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语文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训练点“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这部分教师往往打着“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个幌子,对教材进行随意解读和处理,置整个语文教材逻辑体系于不顾,一味追求新和巧,结果完全曲解了编者的意图和教材本身具有的“例子”功能。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课后题,因为这些内容本身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仔细分析这些内容才能理解编者思考的基点。许多时候,对于急着赶路的教师,我们是不会关注什么编者意图的,关注编者意图,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综合价值,更好地使用教材。这其实就是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

三、童话文本应该怎样教

童话教学的本体价值已经明朗,童话教学的目标也清晰,那么教学策略的选择就十分的重要了。童话类教学应该以怎样的简单构建怎样的精彩?童话教学,我以为当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

1.

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

片段一:

出示文字: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小树带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生:指名一生读。

师:(在此基础上,师引导读。)能把地方读得再多点,东西再有趣点吗?

生:(强调了去了许多

有趣这些词儿)

师:假如你是这棵金色的小树,你会带小鸟去哪些地方?

生1: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小溪边,看见了大象在用长长的鼻子在给小树浇水。

生2:小鸟跟着小树来到花园里,看到鲜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

生3:在树林里,看到了蜗牛和蝴蝶、蜜蜂比赛飞行呢。看,小动物们在开运动会。

师:从同学们说话中,我感受到小树带小鸟去的地方真多。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想不想到小鸟和小鹿去过的一些地方看看呀

动画出现六个场景

师: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看到的说出来。

说话训练: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__________,看到________。

生1:山坡上,鲜花盛开,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美丽极了。

师:你能在鲜花前加个词儿吗?有了五颜六色这个词,句子就更具体了。

生2:草地上,小伞一样的蘑菇,真可爱。

生3:山脚下,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

生4:小溪边,美丽长的丹顶鹤有的在水中觅食,有的展翅飞翔,有的引吭高歌。

师:你把丹顶鹤在干什么,说出来?你真会用词语,大丰实小的小朋友真会学语文,学过的词儿都积累下来了。

生5:竹林里,可爱的、笨重的熊猫爬上了大树。

生6:枫树林,火红的枫树叶。

师:外面的世界多美呀,小树带小鸟去了这么多地方,看了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小树对小鸟多友好呀!指名读。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师: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生齐读。

童话故事是富于想象的,想象是童话的翅膀。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它色彩鲜明,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因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童话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情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进入到童话中的人物角色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热情友善的“小树”带着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文本只有寥寥数语。而他们去过哪些地方,看过哪些东西,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来说,好奇心十足,充满了诱惑力,如果能一起去看一看,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八、九岁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就是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和小鸟、小鹿一起聆听大自然的美丽。嫩生生的蘑菇,绿茵茵的草丛,飞流直下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奇石,闲庭信步的仙鹤,憨态可掬的熊猫……有声的、无声的,一幅幅、一幕幕,孩子们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深深震撼,沉醉中久久不能罢怀。此时此刻,带给孩子们的是实实在在的美的教育,在欣赏美的同时,孩子们也深深爱上了这里-----这个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刹那间,童话中美的气息渗透到课堂的每个角落。提升。孩子们一步一步地触摸文本、揣摩语言,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言语,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想象说话中学生的语言素养自然而然得到升华、

抓语言,细品读,领略语言的精妙。

师:(带着浓浓的惜别之情)再好的朋友总有分别的时候。小鸟告别了驯鹿,他们都在期待着,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生看着大屏幕动画)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又到了,小鸟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他俩是怎么认出对方的呢?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

生:自由读5—9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认识对方的?

生:互相说话当中认识的。

生:小鸟知道驯鹿是她朋友的儿子。

师:说得真好!就是这几段对话,下面就来学习这几段对话,怎么读好呢?对着屏幕,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小鸟与小驯鹿的四句对话)

师: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句话?

生:“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

师:吆,你语调扬得那么高,为什么呢?

生:句子后面是“?”。

师:你读书真仔细。

师:“?”也读出来了,谁学着她问一问。(生读。)

师:句中的“也”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也”表示小鸟以前就见过这样会走路的树。

生:不能!“也”说明小鸟从来没有忘记以前陪伴它的那只驯鹿。

生:不能!“也”表示小鸟心中一直挂念那只驯鹿。

师:那,孩子们,谁来读出心底的牵挂?(生读)

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一起来读。(生读)

师:你还有信心读好哪一句?

生:我有信心读好最长的一句。

师:孩子,你最有勇气。

生:“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师:这么长的句子,你读得非常流畅,谁来挑战他?(又一生读)

师:(点红“?”)你也注意了问号的语气,真棒!(生读)

师:听出来了,为什么加问号呢?

生:小鸟怕认错了人。

师:哪一个字是怕认错了人,不敢确定呢。

生:大概。

师:“大概”这个词,谁能换词?

生:可能,估计。

师:你能把估计的语气读出来吗?(生读)

师:听出来了,还在猜,谁能把猜的语气出来。(生读)

师:爸爸在家里就提这一次是吗?

生:不对。

师:哪个词是说不是一次的。

生:常常。

师:猜猜提了多少次?谁来读,让我听出天天在提。(生读)

师:听的次数不多。(生读)

师:听的次数变多了。

师:小朋友们,来想象一下,爸爸会在什么时候和驯鹿提起小鸟呢?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

出示:当

的时候,驯鹿爸爸会对小驯鹿提起那只小鸟。

生:白天做游戏的时候。

生:中午,晚上吃完饭的时候。

生:做梦的时候。

师:听出来了,驯鹿爸爸时时没有忘记小鸟。谁能通过读,让我们感觉驯鹿爸爸连做梦都想着呢!(生读,读得入情入境。)

师:从你动情地朗读声里,我听出了驯鹿爸爸和小鸟的感情多深啊!一起读。

师:继续往下读,还有信心读好哪一句?

生:我有信心读好第四句。“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

师:我觉得你还能读得再激动一些。(生读)

师:有点激动,老师提醒你,可以快一点。(生读)

师:你看,老师把“!”换成“。”,读读,还有这种感觉吗?(生读)

生:没有了。

师:那我还换过来。看来小小的标点还能提醒我们怎么读书呢!(生读)

师:听出来了,他在激动地说。(生读)

师:两个“是的”越说越快了。(生读)

师:一声说得比一声高了。……

指导孩子们朗读对话时就紧紧抓住关键词“也”

“大概”“常常”

抓住了这些重点词语,通过对能否去掉“也”的讨论,“大概”能换成哪些词,猜猜“常常”有多少次等进行细细揣摩,品读出文字的意蕴,在阅读中比较体会问号、感叹号、句号等标点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逐渐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引领孩子们体验“常常”这个词语时。孩子们经过多次朗读后,只能读出“形”而未读出“神”的时候,老师巧妙设计的角色体验,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引领孩子们叩击文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了“当

的时候,驯鹿爸爸会对小驯鹿提起那只小鸟。”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是创设的一个生活情境,让孩子们进一步走进驯鹿爸爸的内心深处,孩子们个性体悟到:白天做游戏的时候,中午、吃过晚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所以孩子们再读的时候,能读得入情入境。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教学中,因为注意了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孩子们反复朗读,让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很自然地领略并发现了长短句的魅力;尔后的词语品析,孩子们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和洞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老师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

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3、抓情境,促体验,再现童话的神奇。

片段3

师:我们刚才通过读书,知道既要读好关键词,还要读出标点所表达的情感,老师告诉你,读对话还有一个注意的地方,你看,“抬起头”“激动”变红,这些动作神态的词语,想想还会有哪些动作和神态的词呢?试着加一加。

出示: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

问。

“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

叫起来。

“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师:横线上可以填上什么词呢?

生:惊奇地!

生:激动地!

生:兴奋地!

生:快乐地!

生:好奇地!

……

师:请小朋友们把这些词语放进你的心里去,谁来读出你的体验?(生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来分角色读。(生读)

师:读得好!咱们来给动画配音吧!(看动画,配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非常美妙的境界!

巧妙的设计引领孩子们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创设交流碰撞的个性化“阅读场”,通过试加人物的神态、动作,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将惊奇、激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与个性阅读中,孩子们轻松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堂是活动的连接,思考、想象、阅读让每一个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孩子们不光体验了阅读的乐趣,也学习了阅读的方法,真正有利于孩子们进入童话文本。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只有文本内容联系到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引领孩子们进行角色体验,叩击文本,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独有的感受,朗读才有意味。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教者恰到好处的引领孩子们体验角色,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利于孩子们叩击文本,精彩就不期而至。

“成年人写的童话是幼稚的,只有经过儿童的再创作,这些童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童话。”(荣格语)儿童在课堂上的对话再现了童话真实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让童话与儿童天性之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使他们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事物的天性得以张扬。因此,在童话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诱惑”儿童,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童话故事。此刻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仅体验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也习得了阅读的方法,真正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与美丽!

四、深度反思:

童话中的美,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具有一种几乎是令人无法“抗拒”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温柔的浸透力,水晶般透明而又光彩四射,细雨般清澈甘润而又俯抱广远,潜移默化,不露痕迹地发挥着自己巨大的感染力。童话“美”不是靠“理性分析”学生就能“收到”的。从童话的角度去诠释,童话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感性”。“理性”的课堂讲究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有板有眼;“感性”的课堂是随意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溢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民主气息。如果童话教学是一个点,儿童的语文阅读是一个面,那童话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指点并引领儿童走向语文的纵深处漫溯。

1、儿童本位的视界

儿童本位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儿童自然与本真的状态,给与儿童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一句话拥有一份儿童的情怀。教师的儿童情怀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儿童高尚、真挚、热切的爱,体现在儿童教育的理想、信念、专业精神和责任感之中。

教师怎是儿童健全人格中的塑造者和建设者,应该具有对儿童有着更天然更真切的理解和感悟。一个语文教师拥有儿童情怀就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的欢乐和感动,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的心灵路径,给儿童一份抚慰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拥有儿童情怀的语文教师,更能体悟儿童语文学习的需求与体验,定能以最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给儿童一份声明成长的精神大餐。拥有儿童情怀的语文老师才会自觉地提高自身素养,自觉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组织儿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技巧。拥有儿童情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定能多一点儿儿童视角,多一份儿童情趣,多一些可快乐和轻松。

2儿童文学的素养

教师的儿童素养来自对儿童文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

教师的儿童素养来自对儿童文学的经验与积累。教师以自身对儿童文学思想艺术的深切理解和生动表达,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影响是最持久而热烈的。

一个有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温暖的,老师的每一句话,一个神情都能给儿童送去一缕阳光,暖暖地停留在心上……

3、独到的语文眼光

一个具备语文素养的老师,解读文本的眼光必有独到之处——既能把握教材的文本特征,又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语文价值。一位语文老师能偶从儿童的搅得看待教材,一个儿童的身份来审视,体察文本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儿童发现不了的细节,找到引导儿童语文学习的支点。语文老师要善于在童话教材中,发现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独到的语文眼光使教学语文味尽行体现,课堂观察阅读表达扎实有效,儿童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一位高明的语文老师,怀有儿童情趣,以高位的儿童素养和独到的语文意识,定能将童话教材读得别有一番滋味,引领儿童走向更加温暖的远方。如此,我们的童话才会有更高的姿态,更高的情趣,更美的追求,儿童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更有意义的发展。

    相关推荐

    构建快乐阅读大课堂系列活动之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之读童话——《灰姑 教案教学设计 树叶上的童话 童话,让作文也快乐 童话的教学 《会走路的树》教学谈 童话教学乐融融 走进童话世界 走进童年,走进心灵的故乡 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 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 《用童心写童话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摘录 童话 童话 春天的童话——《柳树醒了》 童话的韵味……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秋天的童话 童话童心童趣——听《耳朵上的绿星星》有感 科学童话 童话之外的安徒生 论童话 童话屋 论童话 看童话在快乐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错误案例故事 安徒生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 长春版《走进童话》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 长春版《走进童话》教学设计 安徒生的童话 我的童话我的梦 会走路的树 春天的童话──《柳树醒了》教学札记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二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三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三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会走路的树》教案之二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之一 玻璃窗上的童话 会走路的树教案 《23、会走路的树》 23《会走路的树》 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我的童话天地教学设计 学习编写童话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实录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编写童话》 教案 《编写童话》 教案 编童话故事 编童话故事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编写童话》 教案 什么是童话 小渔村童话 《编写童话》 教案 《四季童话》教案 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童话的特点与作用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奇妙的童话世界》教学设计 知识:童话简介教学案例反思 童话及特点 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4 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一 23、会走路的树 教学设计 格林童话教案阅读课 格林童话教案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2) 沙滩上的童话 教案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二 《会走路的树》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一个关于森林的童话——《云雀的心愿》教后 《会走路的树》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会走路的树课堂教学之一最新 口语交际:不朽的童话 沙滩上的童话教案设计 长童话的森林教案设计 童话故事:小熊的一家 童话里的小屋美术教案反思 童话里的小屋美术教案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小熊的一家 拼音王国的童话故事 一篇值得商榷的童话 先读后导 以读定导——谈《会走路的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