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走进《文心雕龙》

小编: :admin

假期,我有幸读了《文心雕龙》,感受颇深。刘勰解释到“文心”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其次是文章的写作,从来都是以精雕细刻和文采丰缛为法的,这正如雕镂龙文一般,我因而又称这本书为“雕龙”。里面有些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认识。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理解,谈谈我的收获。

一、感受情境之美

《神思》篇中写道“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意思是说,当精神活动正在进行的时候,思路千头万绪,竞相呈现。要怎样落笔,仍然没有规矩可以遵循;要怎样刻划,也没有形象可以捕捉。如果是登山,那山中到处都充满着情感;如果是望海,那海上到处都洋溢着意趣。我有多少想象力和思考力,都气势磅礴,可以和风云一样并驾齐驱。在开始执笔为文之前,真是气力倍增;但到了脱稿真正写下来的,不过是开始时心里所想的一半。说的多切实际呀!有时候我们写东西之前想的很好,可是写出来时也就是心里想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那是由于思想感情可以凌空翻飞,容易出奇;而语言文字则是着迹之物,难以生巧。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言与意的关系,有尽之言难达无尽之意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以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像就没有发挥的机会了。我举两个课例:一个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我学骆驼咀嚼一段),让学生抓住“磨来磨去”一词想象画面,去品味这词语表达的无尽之意。先体会体会它嚼的滋味怎样?学生会说:有滋有味、津津有味。再想像一下它咀嚼时的神态怎样?生说:悠闲自得。

咀嚼时的心情怎样?生说:心平气和、平心静气。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他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骆驼咀嚼时“磨来磨去”的那种认真、沉得住气的画面来,感悟到骆驼咀嚼时的乐趣,牙齿也会跟着动起来。进而去体会那种无穷的意境。

再有《乡下人家》一文描写乡下人吃晚饭一段中“天高地阔”地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那种吃地意境,老师通过描绘引读、加上诗句品读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到那“天高地阔”的画面的情境之中,进而唤起对乡下人家庭院晚餐的想象。

二、欣赏音韵之美

读了《声律》一章我理解到,听外在的乐音很容易为力,但听自己的心声很难听得清楚;是因为琴弦的协调可以用手来解决,而内心的情思和语音的关系就显得复杂。其实所有声调,都有平仄之别;音响都有双声迭韵之分。两个双声字给别的字隔开了,念起来就不顺口;两个迭韵字分开在句中两处,念起来就别扭。都用仄声的字,音响发出以后就似乎中断了一样,都用平声地字,声调就会远扬而去,转不过来。因此,总会象井上辘轳的绳子,一上一下,回环往复,念起来才顺口。对读者来说,声音就会在嘴里流转,清脆悦耳,象振动着的玉佩;对听者来说,语句就会在耳里盘桓,络绎不绝,象一连串的珠子。

因此文章的美丑,寄托在吟咏之间;吟咏滋味的浓淡,流露于字句之中;字句气力的强弱,归结于和谐和押韵。使不同声调的字配合得当叫做和谐,使收音相同的字音前后呼应叫做押韵。我们通过吟咏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和谐以及韵律感,从而感悟音韵之美。

如《搭石》一文,体现音韵之美的句子“﹍﹍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读起来很有韵律感,怎么让学生体会到呢?先是师生分读,前面的(师)---抬起脚来(生);后面的(师)---紧跟上去(生)(并且速度逐渐加快)体会这一抬脚,一落脚,发出“踏踏——踏踏”的声音的和谐。

再让学生加上“踏踏”的声音再读。组1:前面的抬起脚来,组2:后面的紧跟上去——(齐:踏踏)组1:前面的抬起脚来,组2:后面的紧跟上去——(齐:踏踏)……学生通过朗读,就会感觉到语言很好听,很有节奏感,从而体会韵律之美。

再如《三鲜面》一文,有一句“热腾腾一碗面端上桌,色香味俱佳,连形式也分外优美——肉丝细,白面长,红虾青葱撒在蛋瓣上,活脱脱像开了一朵金盏菊。”长短句式,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和谐、押韵。给人一种韵律的美感。

三、体味情感之美

《情采》篇讲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意思是情采是文章的经,语言是思想的纬。只有经线拉正了,纬线才能织成布帛;只有思想明确了,语言才能通达流畅。

还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都是说作者先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而读者是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要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透过文章的字句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情感。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写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总理简朴的作风,可以设计成:让学生想想宫殿式的房子,原来的主人是谁?里面应该有什么?(应该是大官住、是贵族大臣住、是皇上住……应该有古董、珍宝、地毯、字画……)可是这些总理的办公室都没有,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有沙发、地毯、柜子……)可是也没有,只有什么?生:“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层层深入的地去品读去感悟,去理解总理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动、人格的感化。

《背影》中特写的镜头“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的的动词,(如:“攀、缩、微倾”)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就更显得真挚感人,所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最后,我用《文心雕龙》最后一篇的一句话作结,“生也有涯,无涯惟智”人的年寿有尽,没有穷尽的只是学识。让我们多读书,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

    走进童年,走进心灵的故乡 走进穷人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走进作者 走进文本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学语文论文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半截蜡烛》走进人物的内心 走进人物的内心《半截蜡烛》 走进纽约 走进春天 走进林海 走进纽约 走进唐诗 赏识,让我们走进孩子心灵论文精品 走进一位伟大女性的心灵世界 走进白桦林 走近──走进,感受──感动 金庸担心学生不懂《天龙八部》称应选《射雕》 作文教案《走进初三》 走进孙悟空 走进张家界 走进罗布泊 走进大森林 金庸担心学生不懂《天龙八部》称应选《射雕》 走进大自然 走进司马迁 走进乐园 享受语文 真正走进文学鉴赏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 往事:请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走进童话世界 走进谜语王国 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 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我教《孔子游春》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 学会“用教材”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走近孔子, 走进文言——我教《孔子游春》 走进西部大开发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走进乐园  享受语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心 让孩子走进《秋天》 带孩子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测试卷 走进《桂花雨》随想 走进“歇后语王国” 走进“歇后语王国” 走进生活这本书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案例 由语言走进文本,由语言深入内心──《雷雨》教学实录 走进"春天的世界" 走进抗日小英雄 让生活走进课堂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一一兼谈"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 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雨后》教材解读:走进童心世界,体验“雨后”情趣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读书汇报课 《走进“三国”》 走进诗歌(课堂实录)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热爱生命,走进蒙田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评潘老师执教《矛盾》徐霭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世界 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小石潭记》教学构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意思 一一兼谈"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走进诗的世界》教案 走进草地,感悟英雄 走进泰戈尔的《对岸》 引领学生走进积累 走进和谐的新课堂 走进丽江教案设计 走进纽约教学教案 走进春天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春天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_语文论文 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思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心得 《走进小说天地》案例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诗的世界教案 让学生走进文本──《雪》教学反思 话题作文精练5——走进真善美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