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设计

小编: :admin



1.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3.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的能力。

(解说:在学完前两课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提要钩玄的方法,本课则以课文为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思维的训练、对文化艺术之美的欣赏是学生永恒的学习内容。)



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梁思成先生的有关资料(如生平简历、学术成就、人物掌故等等),鼓励有条件、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检索、了解一些建筑学、建筑史学知识,把握作品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明确: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2.通读全文,细细品味文中描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抓住以下关键词,咀嚼其内涵,在课本上画出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

时间与空间持续性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重复与变化主题与变奏

明确:

(1)作者在文中以广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中美感的细腻体察,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阅读这篇课文同样需要读者的慧心、想像和咀嚼,需要教师的提醒和帮助。

(2)关键词是文章主旋律的标志性“音符”,教师对关键词的点拨也就是提要钩玄、理清脉络。

(3)课文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是: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3.课文副标题为“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通感”作为修辞,它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列举所学诗文中的例子?在本文中“通感”的含义应是什么?

明确:“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

但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

4.课文中对音乐、舞台艺术和绘画中的重复与变化做了细致的描述,请仿照课后练习二用表格形式整理作者关于音乐、舞台艺术和绘画艺术特点的说明,并思考课文中音乐、绘画、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

(1)将课后练习二的表格内“内容”改为“艺术门类”,“特点”改为“表现”即可,指导学生当堂填写。

(2)重要的是对两个表格间关系的分析,把握作者借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来类比印证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关系的写作手法。

5.全文结构其实也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请加以分析。

明确:音乐、舞台艺术、绘画、建筑,变化着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相通的艺术规律;一项项、一节节按顺序说来,结构稳重、朴实,却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6.“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思想内容。

明确: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7.请运用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

明确:梁先生文中所言现代城市建筑的诸多弊端并未从我们身边完全消失,可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进一步借助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

(解说:自读程序的设计必须尊崇人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层到深层,由课内到课外,不脱离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使学生的思维有所依托,有所拓展。)



本文是一篇内容丰富、牵涉多个学科的科技说明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作者并未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讲章,而是平易朴实、明白晓畅,其人品文风皆可做我们后生晚辈的学习楷模。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两个“基础”最为关键,故关键要读,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文章开宗明义,一开始便将文章要旨明确提出,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随即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其语言之平实、层次之清晰、结构之完整都使“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并非难事。

梁思成先生是一位在建筑学领域有很高学术成就的大师,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其父梁启超告诉他:“……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以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广博的学识在文中已充分地得到体现,会给予我们阅读的幸福感,但也许会带来阅读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切体会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传统文化和建筑文明的钟情,只有沉浸在文章洋溢着的浓郁文化氛围之中,感应着文中呈现出的文明光辉,才能“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

(解说:点拨的关键,一在文本本身,一在学生实际。文本的重点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故需着重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考虑到高三学生实际,则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同样作为本课点拨的重点内容,同时将课堂的空间拓展开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

1.阅读课文“至于颐和园的长廊……”一节,试分析其语言的重复与变化: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明确:二十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2.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请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思路:中国文化重含蓄之美。诗、画、建筑乃至戏剧等等,莫不如此:绘画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传神,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像西方绘画那么直接、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中国绘画画面极其简捷,留下大片空白,也少用色彩,所以水墨画大行其道,要的是给观众留下想像和回味的空间。建筑如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像,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异曲同工。

中国艺术就象陈年的老酒。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融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能有好作品。品诗品画的人也要象品酒一样地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

    相关推荐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学教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学设计汇集 千变万化 教案 语文A版《千变万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千变万化》教学设计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千变万化》教案 万紫千红的花 万紫千红的花 万紫千红的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喜欢”有千万种风貌与诠释 “荷”态万千入诗文 教科版《万紫千红》教学设计 一千根弦教案设计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长春版《死是千真万确的》教学设计 春风吹教学设计 万紫千红总是春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甫 《万紫千红的花》字词总汇 死是千真万确的教学分析 从千篇一律到百花齐放——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千呼万唤身不转——《背影》教后记 吾腰千钱教案设计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第一千个球 千人糕 教案教学设计 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课堂教学设计《我与小动物》说课稿 析《孔雀东南飞》中的“同事”和“千万”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教案设计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 《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诵读与赏析教学计划 《祝福》千问 品“千辛万苦”,体会大禹的顽强意志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设计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 《上下五千年》教案 《上下五千年》教案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 长春版《一千根弦》教学设计 笔花摇曳 情趣万千──《云南的歌会》品析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星星的秋千》教学设计 笑靥千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一“词”激起千层浪 语文A版六上《一诺千金》教案设计 星星的秋千 《千年梦圆在今朝》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星星的秋千 教案教学设计 画溶千古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语文版)《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诺千金》教学设计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笔花摇曳 情趣万千──《云南的歌会》品析 《秋千上的欢笑》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之一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教案2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课堂教学设计《字的联想》说课设计 《阅读〈上下五千年〉》教案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教案设计 《吾腰千钱》课文 千佛洞之行 画溶千古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随堂练习--巩固篇 28《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之一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锤百炼为一“绿”》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设计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案例 一幅千古不朽的国画 两千多年前的一堂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诺千金》教案 吾腰千钱译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案教学设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周兴嗣《千字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千锤百炼为一“绿”》教学札记 中国国民性格:两千五百年的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