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浅谈分析课文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分析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它有着相当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的别出心裁,教学结构的独具一格,教学语言的妙趣横生,教学姿态的潇洒大方,都能够使一堂课显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为一堂课平添不少光彩。但是,认真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属于形式上的东西,是一些手段,是为表现内容而来的方法;它们都是以“分析课文”为中心的,是围绕“分析课文”而进行的,是为“分析课文”服务的。

那么,如何分析课文呢?

第一点:要抓住关键,紧扣重点。俗话所说的“打蛇打七寸”和杜甫在《前出塞》中所写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即要抓住关键,击中要害。教学也是这样,只要抓住了关键,其余部分,就可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如能抓装妒忌”这关键一词进行分析,就会比较容易地突破难点。因为文中所讲故事的起因在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然而,当时的形势却是在孙刘两国联盟期间,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周瑜虽然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却又担心加害诸葛亮会破坏两国的联盟关系,会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所以不敢公开地无缘无故地杀掉诸葛亮。于是周瑜就想通过合法手段找诸葛亮的“碴”,然后理所当然地除掉诸葛亮。于是,他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作为一个东吴的大都督,能在“谈笑间”使“强虏灰飞烟灭”的儒将周瑜,难道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吗?“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很明显,他是有所图谋的。而作为一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并没有揭露周瑜的阴谋,而是佯装不知,将计就计。于是,二人合演了一出流传千古的名剧———“草船借箭”。到后来,二人又数度交锋斗智,结果都以周瑜失败而告终。周公瑾在被诸葛亮气死的弥留之际,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妒忌”一词贯穿了全文,也贯穿了二人斗智终生,是关键所在。因此,只要抓装妒忌”,就可将全文剖析得清清楚楚。

再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飞”和“夺”,《将相和》中的“和”,都是贯穿全篇的关键。

第二点:内容要广、要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海阔天空的学习环境。即要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作家生平、文章背景、作品特点等知识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其知识面。这实际上是属于“磨刀”的过程,是不会耽误“砍柴功”的。因为一篇作品,它在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的同时,往往会带有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认真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其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司马迁之所以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为一家之言”,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不朽的名著《史记》,这是与他出身于史官世家,幼时耕牧河山之阳,早年遍游名山大川,有着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他的“发愤著述”,也可以说是他受宫刑的直接后果。再如杜甫,如果没有早年的“读书破万卷”,又哪来的“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严谨治学精神,又怎能达到“毫发无遗憾”的艺术高度,而被后人尊为“诗圣”呢?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三吏三别”能问世吗?如果他不是胸怀高远志向,又怎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名句?如果他没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济世忧民之心,怎么能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多了解一点杜甫,那么理解起杜诗来,不就很容易了吗?

第三点:开掘要深。唐代司空图说:“江岭之南,凡足适口者,若醋,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他要求一种“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要达到一种“酸咸之外”的醇美境界。我认为,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教学。它告诉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讲出课文的内容和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性,而且要讲出文章的形式和形式中所显露出来的艺术性;不仅要讲出文章的旨趣所在,而且要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美学高度。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文”与“质”相统一。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方面要讲出它的内容及思想性———通过火烧云、霞光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的美,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讲出它的形式及艺术性———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②有静有动,动静结合;③手法灵活多变。另一方面要讲出它的“质”———字词使用准确。例如:写“霞光”之美,用了五个“……变……”的排比句,以及“……是……”的比喻句子;写“火烧云”的程度、范围用了“烧”“红通通”“着了火”等字词,特别是“烧”字用得更妙,不仅表现出了火烧云的特征,还表现了火烧云的动态,而且还与后文的“着了火”相照应,并紧扣了题目;写“火烧云”的颜色,则从色泽、色度、色调、色形四个不同的方面描绘出了火烧云色彩变幻多姿的壮美情景。与此同时,还要讲出“文”———将其上升到美学的高度。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由天上火烧云的景,地上霞光照映的物以及人们愉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的一幅乡村夕照图的情景美;那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色彩美;那变化万千,多彩多姿的形态美。

最后,再引导学生深入进去,仔细地品味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之美。

    相关推荐

    “语段”分析例谈_语文论文 浅谈课外练笔_语文论文 浅谈组词_语文论文 谈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浅谈语感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板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论文《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入文技巧_语文论文 浅谈朗读的功能_语文论文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_语文论文 浅论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_语文论文 《过秦论》课文分析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语文案例分析_语文论文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_语文论文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_语文论文 《绿》的教学思路浅谈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浅谈师德内涵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词语的比较教学_语文论文 谈谈小说“特异语言”的分析 分析“特异语言”,探究小说主题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三节十步单元预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浅谈说明文写作“三步走”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_语文论文 浅 谈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读”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语文论文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_语文论文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语文论文 浅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_语文论文 浅谈随机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浅谈三年级作文入门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浅谈高一学生开设写作训练课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读与说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_语文论文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心理探索_语文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教学的学段衔接_语文论文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_语文论文 浅析《荔枝蜜》一课的导学特点_语文论文 小学生分析小学语文论文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_语文论文 论文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浅论阅读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_语文论文 浅谈新教材运用中的“四新”_语文论文 浅谈古诗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言机智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评议一节语文课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论语》与五伦浅谈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儿童诗歌的论文精品 语文课堂“三度”摭谈_语文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的侧听说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应用文编辑的缺陷_语文论文 浅谈《语法·词类》教学的三个要点_语文论文 浅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低年级字形识记的指导_语文论文 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谈“话”说“文”论“语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浅谈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与复习 谈“话”说“文”论“语文” “素质作文”浅说_语文论文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浅谈在作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