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_语文论文

小编: :admin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诛,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有效消除学生和作品之间时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直观、幽默风趣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而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能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向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也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能够产生出美感来,让学生的的确确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尤其不同于一些蹩脚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损别人的手法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让学生口头列举现实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实例,不少学生都列举的是做饭、烧水之类的事,对此,既不能简单否定,但课堂又不能滞留不前,当时魏老师便风趣地说:“咱们能不能把自己从狭小的厨房里解放出来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呢?”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我在教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春雨悄然而降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诱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颖多变,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当然,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领会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掌握语言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一个“精”字,不但讲解要精,言简意赅,而且还应该极具启发性,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转化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入文技巧_语文论文 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2017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四大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答题技巧 关于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答题技巧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浅谈高考语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备考策略 浅谈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板书_语文论文 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言机智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论文《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语文论文 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论文精品 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文字表达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技巧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_语文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技巧 浅谈分析课文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_语文论文 2017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 浅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_语文论文 浅谈语感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课外练笔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术语 浅谈随机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组词_语文论文 趣味语文 浅谈提示语的变迁及编拟技巧 浅谈“语文美育”的崛起_语文论文 17年高考语文备考答题技巧:文字表达题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加强言语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浅谈师德内涵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词语的比较教学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 汉语表达如何强调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三度”摭谈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复习的三大技巧 浅谈朗读的功能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文字表达试题答题技巧 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需抓住表达技巧 《绿》的教学思路浅谈_语文论文 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浅说_语文论文 随机应变有技巧_语文论文 浅谈课堂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_语文论文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表达技巧 浅谈提示语的变迁及编拟技巧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_语文论文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语文论文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专训2016 浅谈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_语文论文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_语文论文 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字表达题解答技巧 浅谈中学语文的读与说的教学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考场上快速读懂文言文的技巧 浅谈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_语文论文 浅说高考中的“语言得体”_语文论文 浅 谈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读”_语文论文 高考文言文学习技巧: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鉴赏表达技巧解析 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阅读鉴赏表达技巧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阅读表达方式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与标准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2016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论文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巧介绍 浅谈语文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收束的艺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南:阅读鉴赏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