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幽 默--于永正.教海漫记

小编: :admin

一这节课学的是王鲁彦的名篇《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写得清丽细腻,小荣读得活脱传神。其他同学一边看书一边听,人人神情专注,个个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果实。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有韵有味的语言,从小荣那清亮甜美的嗓子里发出。同学们仿佛被带进了静谧的果园。

“小建最投入。”小荣读完了,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一字一顿、一本正经地说,“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

学生们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回过味来,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声。

“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着,于是才不由地流出了‘哈拉子’……”

一阵更响的笑声过后,我郑重其事地接着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

学生们又笑。

下课,听课的老师说我很幽默。并说,我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情节,即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风趣的语言讲出来了,学生不但理解了,而且肯定终生不忘是。

我以为,这不是溢美之词。

二读师范时,教我们数学的程老师就善于把深奥的道理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记得刚学函数时,程老师说:“函数呀,其实连三岁的娃娃都懂。你们注意没有?三岁的小孩过马路时都知道向左右看看。当他发现左方来了一辆汽车,他对不会作出这样的判断:什么时候我和汽车正好在马路当中相碰,什么时候我才迈开双脚。——这就是一个函数问题。三岁的小孩都明白的问题,对于十七八岁的你们来说,就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一阵轻松的笑声过后,函数的学习的确人人感到容易。

一次,一位上中学的学生向我讨教如何写论文。我给他讲了一个关于疝气的故事:一天,办公室的一位同事说:“我的小孩得了疝气,要不要动手术?”一位老师说:“要动。我的小孩四岁时得了疝气,做了手术就好了,术后只留下一道很不明显的疤痕。”另一位老师说:“我的孩子也做过这种手术,手术很简单,没危险。”第三位老师说:“有位老师得了这种病,可是怕动手术,结果连走路快了都不行。几年下来,体质也差了。去年,下一步决心开了刀。现在一切正常,什么体育活动都能参加,身体也渐渐好了。”听了三位老师的话,那位老师说:“明天我就带孩子到医院去做手术。”

故事讲完了,我对学生说:“你把四位老师对话整理出来,就是一篇论文,题目是《得了疝气要动手术》。什么论文?如此罢了。你多读几篇论文,读的时候,对照我讲的关于疝气的故事,看看我说得对不对。别小看了这个故事,论文的要素里央都有。”

学生听了,手舞足蹈:“妙,妙!于老师,不论什么问题,你一说怎么就这么浅显明白了呢?”

我说:“‘不论’去掉,换个‘有些’。上小学时,我不就常对人们说,‘用词要准确’吗?”

师生二人开怀大笑。

德国的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确实是真理。

教学中不妨加点“幽默”。适时、适量而又有分寸地“幽”它一“默”,效果绝对不错。

三学完《翠鸟》的一、二两段,我一看表,离下课还有七分钟。留七分钟学第三段,绰有余裕。因为这一段并非重点。

我发现小庆打了个哈欠,用胳膊碰了一下同桌,在嘀咕什么。

“小庆,”我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说,“请你去逮一只翠鸟。”

他慢慢腾腾地站起来,茫然地望着我,。我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并加了一句:“请你不要推辞。”

“到哪儿去逮呢?”他可怜巴巴的,很神气的眉气被皱起的眉头扭曲得变了形。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神情迷惘。

“你看看书嘛!大家都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去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小庆。”

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自己说:“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谁上得去呀!”

我哈哈大笑。他说的,正是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他读懂了。当我问他为什么请他去逮翠鸟,他赧然一笑,低声说:“刚才我和同学说话了。”

“你有点疲劳了,对不?”我补充说。

同学们听了,立刻发出会心的笑声。

“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虽然没完成,却帮助同学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同学们,第三段告诉我们的正是翠鸟的住处。”说完,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三段,翠鸟的住处”这样一句话。

“处”字刚刚收笔,下课铃响了。

这一个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师生融融乐乐,陶陶然于一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

四幽默,绝大多数是临场发挥。在我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学生们的笑声。

教《在仙台》,一个学生问:“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便‘尊为胶菜’?您不是说,胶州出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的吗?”

“嗨!冒牌货吗!不然,为什么要‘打假’呀!可见,那时就有假冒伪劣商品。”接着是一片笑声。

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我开玩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经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我表扬说:“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起。

教《虎假狐威》时,一位小朋友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我“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作完了,我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小朋友捧腹大笑。我这是运用“归谬法”而产生的风趣。

在讨论“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会怎么想”时,有的小朋友说:“哎呀,百兽还真害怕狐狸呢!”有的小朋友说:“奇怪,我又没犯错误,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我顺势说:“是呀,再说又没到退休的年龄!”我引现在的“退休”要领于老虎身上,又引起哄堂大笑。

一次上作文课。学生们正专心致志地写着,忽然张宁宁怒冲冲地带着哭腔报告说:“于老师,刘希隆弄了我一脸墨水!”

我一看,白白的脸上溅了好几片蓝墨水,最大的一片有手指甲那么大。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的眼角上,随时等待着主人发出“冲出来”的指令。

希隆解释道:“是我拔铅笔帽时溅上去的,我……我不是有意的。”

我明白了。走到宁宁跟前说:“这叫‘锦上添花’!白净的脸上有了这几朵‘花’,就更美了。”

张宁宁破涕为笑。

一句幽默的话,化“干戈”为“玉帛”。

一天早上,小队长崔广徐收作业时,所属队员李朝军、赵从军、张安军都说没带来。崔广徐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蓝毛衣,口儿开在肩上,上面钉了四个黄色金属扣子。我说:“广徐现在了不起了,是大尉!你们看,一道杠四颗星!广徐晋升为大尉了,是‘大尉司令’,你们‘三军’更得听他的。”

我平时称朝军、从军、安军为“三军”。

“那我们是什么?还是兵吗?”“三军”之一的朝军问。他最调皮,最滑稽。

“你们当然还是兵喽!而且是列兵。”

“我们不当劣兵,当好兵!”

“‘列兵’是‘列’是‘排列’的‘列’,不是‘恶劣’的‘劣’!”我纠正说,并随手将“列”字写在黑板上。“以后,你们进步了,可以晋升为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光兵,就有五个等级哩!你们好好干,慢慢来!”

崔广徐真格儿似的,正儿八经地说:“请你们回家拿。如果没做完,中午回家补。”

“三军”听了,吐了吐舌头,乖乖地走了。

从此,“大尉”一直伴随着崔广徐。如今都四十出头的人了。同学们见面仍亲昵地称呼他为“大尉”,“大尉”的来历成了“百谈不厌”的话题。

一句玩笑话,竟使“三军”那么服贴听话,为学生留下那么值得回忆的童年情趣。

五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为什么相声、小品赏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越发表演得好,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理亦然。

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幽默与冷漠无缘。

    相关推荐

    于永正:于永正教学经验集 于永正: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于永正——《小稻秧脱险记》 谈幽默 于永正:关于上课 于永正:于永正给年轻教师的十条建议 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于永正作文教学 要露一手(于永正) 《水上飞机》(于永正) 于永正《黄山奇石》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盘点自己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永正:崇拜思考 于永正课堂实录——《小稻秧脱险记》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于永正:我这样备课 翠鸟教学(于永正)教学 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我这样备课--于永正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于永正: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于永正教学用语之批判 《翠鸟》课堂实录 (于永正) 我年轻的时候(于永正) 于永正:我的坚持与忧虑 于永正:我的坚持与忧虑 10.25.于永正《翠鸟》课堂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老师的一堂课上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雨果的幽默故事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 翠鸟教学赏析(于永正)教学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雨果的幽默故事 名师课例《水上飞机》——于永正 于永正老师暗示教学的艺术 稚子的幽默[教师随笔] 给语文课来点幽默 于永正课堂教学——水上飞机教案 于永正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 于永正“五重教学”教学方法自述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于永正)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第一次抱母亲》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大红花”说写课教学实录──于永正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三年级教案: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草》片断赏析(节选)——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一个的早晨》作文指导课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阅读教学:于永正课堂实录与评析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试论语文课的教学幽默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教案教学设计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 草教学片段赏析(于永正)精品推荐 听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有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庐山的云雾名师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于永正《全神贯注》教学赏析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 四年级教案: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于永正老师的习作课:《考试》实录(一) 关于杜鹃的漫议 于永正给初作教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 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 奥本海默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赏析(于永正)教学教学反思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教案教学设计 看于永正、钱梦龙、韩军如何上好语文课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幽默成语教案 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