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瞻前顾后再教说明性文章

小编: :admin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曾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比如《太阳》、《月球之迷》等。到五年级时,教材在第三单元再次安排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说明性文章供学生继续学习。如果说中年段的学习只是一个初步的感知和兴趣的培养,那么到了五年级,则是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再次执教说明性文章时,就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了解此类课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怎样指导呢?我的做法是:

一、瞻前顾后找异同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文大多数是记叙文,写的最多的也是记叙文。而学到的说明性文章却是屈指可数。正因为这样,所以许多学生头脑中对这两类截然不同的文章是模糊的。有的同学甚至读到六年级,练笔时仍出现跑题现象,只要是写物的文章,他们要么来个借物抒情,要么来个故事大比拼,有的甚至来个科幻篇……

这次执教,我吸取了以上教训。授课之前,我引导学生从1-4单元的导读入手,让学生从单元主题、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等方面来分析本单元与前后几单元的学习有什么区别。然后引导学生将这四组课文好好比对一下,想想这些课文读后分别给人有着什么不同的感觉。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给学生介绍了说明性文章的三大特性:

1.知识性。即它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而不是像记叙文着眼于表情达意,比如第一单元“我爱阅读”、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景物来表达作者对书或故乡的热爱。

2.科学性。即它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不允许任何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准确的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3.说明性。即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比起记叙的个别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普遍性和明白性。说明性文章的意义在于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白事相,懂得成因,给人知识,而不是像记叙文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晓人以理,导人以行。比如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启示”旨在让我们从生活这本大书中学会怎样做人,内容比较含蓄,不象说明性文章说得那么明白具体,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由此,学生头脑中不仅对说明性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等我下令,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

二、温故知新明写法

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并指导学生试着加以运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新旧课文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随时结合具体的词句对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用途、典型实例进行归纳总结。比如:

1.数字说明即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旨在把事物说明得更准确、更清楚,让人对所写事物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例:“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比较说明即用较熟悉的事物与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的说明方法。旨在把事物解说得更具体。例:“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还有把鲸与象、鲸舌与猪作比较,都是为了突出鲸大又重的特点。

3.比喻说明即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比作要说明的事物。旨在把所写事物介绍得更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还有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隐身人等都极其生动地再现了事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4.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书事物的方法。旨在表明所写事物的重要性。例:“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还有《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四个假设说明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强调了人们的生活与灰尘是息息相关的。

5.分类说明就是把要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去说明的方法。旨在让读者更为系统地了解要说明的事物。例: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6.举例说明即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旨在让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或功用深信不疑。例:“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长十七米,一条舌头就的几十头大肥猪那么重。”这个例子就使人对鲸的确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还有“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个例子让人充分相信夹丝网防盗玻璃真的可以防盗。

同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以上常用说明方法,还不时时机的以身边事物为例,让学生“即兴创作”。比如学到数字说明法,我让学生以我为例,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我的身高和体重。学到比较法,就让他们以教学楼为例创作,他们有的将教学楼与窗外的树作比较突出其高,有的则拿自身个子与教学楼相比较说明楼高的特点……这样,学生不管去读什么样的说明性文章,都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有规可循,更可喜的是依据本单元的安排,我在指导他们写说明性文章时,他们几乎是一气呵成,而且再也不跑题了。

    相关推荐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学习说明性文章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读书要瞻前顾后——《第一朵杏花》教后记 读书要瞻前顾后——第一朵杏花教后记教案 近二十年来听说教学的回顾与前瞻(下) 三年级教案: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 近二十年来听说教学的回顾与前瞻(上)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富饶的西沙群岛》段的教学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富饶的西沙群岛》段的教学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一 高中语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案例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三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之二 说说文章的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谈文章的体裁本性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 说明文写作知识回顾及常见应用文示例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中考考前必做题型之说明文专题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五章:说明文 《雨说》课文说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样章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理解《泊船瓜洲》的前前后后 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漫话探险》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教后感悟 瞻北京鲁迅故居 《春》课文说明 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再思考 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 《窗前的气球》前置性自学提纲 《最后一头战象》文章主旨 教学《青松》前后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_语文论文 中考语文说明文说明的方法和语言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前后后 《回顾·拓展四》课文简说 教材说明 《背影》课文说明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再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明天再练吧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说课 语文教学的“台前”和“幕后” 教学《小露珠》前后 作文训练:说明文 明天再练吧教案设计 源头活水育芙蓉──一堂语文活动课的前前后后 语文教学的“台前”和“幕后” 说明书新说 对非预设性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理解《泊船瓜洲》的前前后后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贬谪潮州前后 说说明代的长篇小说_语文论文 《梅岭三章》说课稿 《2008,北京》教学反思:透过文章明亮的眼睛 《短文两篇》课文说明 作者先提出观点:(),然后用()说明(),最后得出结论:()。 说明文阅读复习 《短文两篇》课文说明 说明文写作指导 《三顾茅庐》说课稿 说明文写作指导 《太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技巧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回顾·拓展二》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一》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二》教材简说 初中语文:《梅岭三章》说课稿 《回顾·拓展七》教材简说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理解《泊船瓜洲》的前前后后 《回顾·拓展六》教材简说 《寓言四则》课文鉴赏──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回顾·拓展一课后练习 深度挖掘教材 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说明 《前方》说课稿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窗前的气球》教后感 读《再塑生命》后感 《太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技巧 《太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技巧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前赤壁赋》读后感 《太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技巧 深度挖掘教材 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说明 深度挖掘教材 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说明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回顾·拓展一》教材简说 《回顾·拓展三》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