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1

小编: :admin

一、课前链接,顺势导入

【片断点击】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堂课,在我们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后布置的课堂作业吗——“蓝天、大海、椰子树、沙滩,好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如果你是那只洁白的海鸥,你会怎样地飞翔?”老师想请我们班朗读比较出色的黄焱同学来读一个片断。

(黄焱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四下张望,急切地想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师(放低声音,作神秘状):这篇文章的作者呀,就是陆文龙!其实,上次作业中写得好的同学有很多,这是其中的代表。

(学生们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之情。)

【教学点评】课伊始,巧用学生的作业导入,不请作者读,而请朗读好的同学读。这样,既提高了美文的感染力,又给教学增添了一些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设想自己是三亚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会怎样飞行?思绪会放飞在宽广无垠的海天一色处,情感与想象相互交融,文思斐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上节课的总结,又为学生尽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较高的认知、情感及语言的平台,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意境。

二、辨析词语,积淀语感

【片断点击】[

小黑板出示语段: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师:(指名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想在黑板上画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别。(指着简笔图解释)“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悬”还表明这轮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静静地悠闲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

生3:“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如果换用“碰”字,我似乎还听到了“轰”的声音,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教学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同时,他们还感觉到了词语的“份量”、“温度”、“音质”与“可亲近性”。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鲜明而生动的语感积淀。

三、探究阅读,人化自然

【片断点击】师: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里面有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黑板出示后半句)“故人”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作者眼里,这位“故人”是怎样的一位朋友?

生1:是个孩童。

生2:是一位跳水运动员(还有学生欲言又止)。

师:孩童也好,跳水运动员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总该有自己的相貌、个性和动作吧。读读这些语段,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童?又是什么样的跳水运动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们讨论无章可依,便及时叫停。强调要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认为有意义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发表见解时做到有根有据。二次讨论气氛和效果明显好转。)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太阳像一位乡下的野孩子,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临下山时,还是野劲十足。

生2:我觉得太阳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还有点害羞。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涨红了小脸,正低着头,摆弄自己火红的蝴蝶结呢。

生3:我认为此时的太阳多么像一位心底善良、纯真的儿童呀,在告别白天的时候,还把最美丽的色彩留在人间,把世界装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生4:作为跳水员,夕阳入海时“水波不惊,悄然无声”,说明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如果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

【教学点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活用诗句,赋予古诗句以全新的意义,教学流程顿觉峰回路转,眼睛为之一亮。太阳不仅仅是一只悬在海与天边缘的红灯笼,而成了可亲可感的人。学生们的思路骤然畅开,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托小组讨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经验构建起了个性鲜明的太阳形象:即使是跳水员,那也是一种饱含着情意的美的形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已不再是简单的物性的山,而是可以充满人性的可以对话的知交。同样,三亚落日也不应就是对照与审美的对象,而成了物我合一,情思交融的美的载体与象征。

四、借力美文,心生敬畏

【片断点击】师:显然,被落日感染的不仅是作者,就连蔚蓝的大海与天空也被她的笑颜感染了。(在用蓝粉笔板书的“大海”与“天空”两个词的边缘勾上几道红边。“大海”与“天空”的中间部分皆用红粉笔书写。板书如下)

天空

像红灯笼

三亚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员

大海

师:面对此情此景,万语千言,唯有一声感慨。(出示小黑板: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生:(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学生读得十分投入。)

优美的音乐响起,伴着海浪涌过的涛声,海鸥声声的鸣叫显得空灵悠远。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事先给她的一篇习作《感谢这一切》。
 

    相关推荐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2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3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4 《三亚落日》课堂教学实录 三亚落日教学实录 《 三亚落日》说课稿1 《落日》课堂实录2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课文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落日》课堂教学实录 三亚落日作业设计1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1 三亚落日说课稿 三亚落日说课稿 读《三亚落日》 2《三亚落日》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 《三亚落日》课文原文 《三亚落日》课文分析 《三亚落日》说课稿2 三亚落日说课设计 《三亚落日》说课材料 《三亚落日》一课一练 《三亚落日》课后总结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2 三亚落日教案 《三亚落日》反思 诗意的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教案之三 三亚落日练习题 三亚落日的分段 《三亚落日》同步练习 《三亚落日》教案之一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案设计 三亚落日阅读答案 《三亚落日》教材解读三 《三亚落日》教案之二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分析 《三亚落日》教案之六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总结 《三亚落日》教案之四 《三亚落日》教案之五 《三亚落日》教案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文本解读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4(三课时) 《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三 《三亚落日》原文:美妙绝伦,落日意象 《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三 《三亚落日》教材解读二 《三亚落日》分段及段意 《三亚落日》作业设计2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5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3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2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4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一 《三亚落日》给人的启示 三亚落日练习及答案 《狼》课堂实录1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一 《三亚落日》教材解读之一 《水》课堂实录1 《三颗枸杞豆》课堂实录1 《苹果落地》课堂实录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四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五 《三亚落日》教学案例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三亚落日 教案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之二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