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1

小编: :admin

《螳螂捕蝉》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诫吴王大笑了工打出国的念头的故事。全文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全文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对于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并结合故事背景资料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文章告诉人们的道理。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己质疑——自己解疑中学习课文,明白道理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以朗读贯穿始终,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主线进行教学。

一、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找准生长点。

学生已经进行了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将文言文译成了白话文。并且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并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扩写点。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收获。

二、读书贯穿自始至终,并且体现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开始,坚持了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的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首先,让学生自渎,为读通、读懂古文奠定了基础。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理解读,通过仿照榜样读,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最后,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指导读出语气。这样,把读贯穿于学习本课的始终,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读中自读自悟。

三、理解文章深意,不脱离语言环境。

我在读这篇文章时就很想弄明白这样两个问题:1、吴王为什么非攻打楚国不可?2、那位少年为什么讲了这个故事后,吴王就放弃攻打楚囯?要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了解当时春秋时期的每个国家都有吞并对方,使国家更强盛的野心,但倘若轻易出兵就有可能被第三方吞噬的危险这一社会背景是关键。如果教师讲,学生能明白,但纸上得来总觉浅。于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寻找资料,探究答案。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进行质疑,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书学习。学生先找到了揭示寓意的语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小动物“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分别是什么?从而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含义。之后,结合故事背景资料和借助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形式图”理清“蝉、螳螂、黄雀、与吴王伐荆”之间的关系,明白吴王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分别是什么?使学生清楚明白的认识到:吴国就好比是这三个小动物中的“螳螂”,而楚国就好比是故事中的“蝉”,它身后的越国就好比是故事中的“黄雀”。学生联系吴王的固执,肯定能感悟到少年的机智、能干,善于采用旁敲侧击的策略来个敲山震虎,从而让吴王醒悟到事情的危险性,不得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学生很快理解了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在教学中学生收集的资料得到了利用。这样学生的感悟必然是多元的,符合新课标的提倡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也是鲜活的,是自己感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还在探究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搭起了桥梁,真是一举而多得!

四、自己质疑,自己解疑,体会学习方法。

通过对比读,读出吴王开始态度的坚决果断“敢有谏者死”和最后对少孺子的夸赞“善哉”,乃罢其兵时,态度的转变。读前一句时,让学生质疑,学生在了解了吴王固执、骄横、决心大后,提出:“吴王为什么坚决要攻打楚国?” 学生结合课外资料的了解解决了问题,自学自解疑,进而让学生知道通过背景资料的查阅、了解也是一种学习课文的方法。再有通过对比两句让学生质疑,“是什么使吴王态度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疑问,自然引到文本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质疑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课堂上以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为教学主线,以不同形式的读书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氛围。由此而产生的在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中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当然,课堂上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结尾有些啰嗦,图示出示有些滞后,没有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情感投入还不够等,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锻炼,争取提高。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3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5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2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23《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学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 作业设计1 《螳螂捕蝉》课文 《螳螂捕蝉》说课 《螳螂捕蝉》教案 鲍玉珍《螳螂捕蝉》教学反思4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螳螂捕蝉》导学案 《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 《螳螂捕蝉》课课练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案之一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6(第二课时) 张兴梅《螳螂捕蝉》说课稿1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1(陈建先)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5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我读《螳螂捕蝉》之二 《螳螂捕蝉》说课材料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螳螂捕蝉》说课稿4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课堂实录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 《螳螂捕蝉》教案之二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说课设计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螳螂捕蝉 教案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之二 《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之一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教学案例设计 《螳螂捕蝉》分段及段意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 陈建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螳螂捕蝉课后阅读练习 《螳螂捕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螳螂捕蝉》课文片断1阅读及答案 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3(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6(薛法根)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毛立业《螳螂捕蝉》教学实录3 蒙美飞《螳螂捕蝉》说课稿2 《螳螂捕蝉》课文片断1分析及答案 金荣祥《螳螂捕蝉》说课稿3 苏教六下《螳螂捕蝉》教学实录4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参赛教案) 《螳螂捕蝉》告诉我们的道理 陈建先老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陈建先老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作业设计2及答案 《螳螂捕蝉》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十一册《螳螂捕蝉》说课稿5 《螳螂捕蝉》中两个“死”表示的不同意思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 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