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实录

小编:

教学目标

1、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 通过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3、 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4、 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活动把握作者的感情,甚至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

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就作者的生平事迹做一个简单的收集整理、查阅分析。对作者的生活态度有个大体了解,同时收集所学过的有关作者的诗文,体会概括作者诗歌的感情及诗歌所具备的独特个性。

教学情景

上课铃一响,老师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没有因为有外校的老师来听课而紧张,而是放松地张开嘴巴笑,老师觉得意外,看着可爱的同学,老师也笑了,老师情不自禁地说:“看到你们灿烂的笑容,我很开心很幸福。”同学越是开心地笑。同学的热情把老师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就消除了。接着师生热烈鼓掌欢迎老师的到来。

师:(在多媒体电脑上,打开一幅图:一人古装打扮,四五十岁摸样,一手持一根长木条,高过人头,一手里拿着许多菊花,昂头向左望大山。)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起了谁?

生:陶渊明。(异口同声)

师:对,陶渊明。他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在诗歌史上有什么贡献?

生:他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生活在汉魏南北朝时期,他写了很多山水诗歌,是一个有名的山水诗人。(一个学生大声说)

师:对(老师投以赞许的目光),下面再补充一些重要内容,请看屏幕,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生:他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另一个学生补充)

师:请你具体跟同学说说这个故事好吗?(鼓励的目光)

生: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大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 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 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与官场彻底决裂,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了。后来“不为五斗米折腰”释义 为比喻有骨气、清高。(一个学生兴奋又紧张地说)

师:说得很好,他为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同学都记住了吗?(开心,首先鼓掌了)

生:记住了。(学生齐齐说)

师:(再打出刚才那幅图)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一幅图,你想起了陶渊明的什么诗句?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稍过了会儿,声音不齐)

师:整首诗会背吗?

生:我能整首背出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师:很不错,能一口气背下来。(老师看着学生赞许地说)

师:同学知道这一首诗写于作者归隐前还是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异口同声)写于后期,表达了作者归隐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同学们所学的他的诗文里有没有这一时期的诗歌?

生:《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学生声音不大整齐地背诵)

师:对,下面我们来学习《归园田居》第一首,看看此诗表达的感情与第三首同不同。

师:我们拿到一首诗,先读什么?

生:读题目。(有些说读背景及作者的介绍)

师:下面我们从题目入手来学习这一首诗,题目同学怎样理解?

生:回到园田去居住。(声音不齐)

师:回到园田去居住,诗歌可能会写到什么内容?

生:写他居住的环境和他的生活情景。

师:对,从题目我们便可猜测诗歌的大体内容,这是读诗歌的一种好方法,此诗内容和我们所猜测的相符合吗?我们学习此诗的具体内容吧。

师:下面请同学听录音,注意音速,停顿,体会诵读表达的感情。(在电脑播放配乐朗读)

师:听了录音后,同学自由读诗,整体感知诗歌。要求注意景物的特征,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画面,这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

师:整体感知诗歌后,有哪些字词或是诗句不懂的请主动提出。

生:“守拙归园田”的“守拙”;“开荒南野际”的“南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榆柳”和“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虚室”。(学生主动提出)

师:作了简单的解释。提出“方宅十余亩”的“方宅”是不是四四方方的宅子?

生:不是,是指宅子的周围方圆。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

生:班长。(多数人提议)

班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的班长读得怎样?(笑着问大家)

生:很好。(鼓掌)

师: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而放松,如释重负那样。(师示范: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请全班同学齐读这首诗。

生:认真读诗。

师:我们回到题目,即“回到园田去居住”,诗歌所写的内容与我们猜测的相符吗?

生:相同。(学生大声回答)

师:顺着“回到园田去居住”这一思路我们学习这首诗,请同学看看作者如何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内容的。

生:作者先交代了他回园田居的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一句是说作者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天性就热爱山林。正因为他的本性爱“丘山”他才回归园田的。

生:我认为还有一句“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也是表明归隐的原因,他把官场视为尘世的罗网,“误落”写出作者对官场的蔑视及自己做官的后悔心情,既然“误落尘网”生活如此不自在,就自然想回到田园去。

生:还有一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作者,“羁鸟”“池鱼”的共同特点是生活自由已被束缚了,他们想念自己的广阔的天地,自然就想回归自己的乐土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回归自己的乐土”,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相对官场来说,回到田园居住作者就是回到自己的乐土了。(一位同学很快说道)

师:同学思考一下他回田园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哪一句?

生:(稍过一会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因为他本性爱丘山,所以认为做官是“误落尘网”甚至说自己象“羁鸟”“池鱼”。

师:对了,此句中还有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作者的爱憎,体现他与众人不同的个性,正因为有这种不同与世俗的本性,作者才选择了在当时的人看来很难理解的道路,即有官不做而要自己去躬耕劳作,过辛苦的生活。

师:什么时候他才得以自由了,诗中哪一句有交代他回归“丘山”?

生:(学生很快回答)“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稍过了一会儿)这一句也是上下诗歌的一个过度。

师:回到丘山的“鸟”回到故渊的“鱼”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我们把自己置身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来感受一下,然后结合图画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注意顺序、景物特点、时间变换)

生:简陋的茅草小屋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屋顶都是锥行的。屋后榆柳,相互掩映,凝绿于夏,堂前挑李,列植成行,争艳与春,令人心驰神往。早晨或傍晚,这里更加安静,远处隐隐约约的村落,炊烟袅袅,若隐若现。在这里居住的人一定安闲自乐。(一个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体会到主人公的“安闲自乐”心情了。

生:还有,我最喜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让人想起从远处传来狗叫的声音,好象声音就响在耳边,而且声音是偶尔才有的,更能体现居住环境的安静,鸡鸣声嘹亮,而且站在桑树的顶端,给人一种悠然轻松的感受,这里用声音反衬安静,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认为作者以“声音反衬安静”,以动写静,从而更显其静。他的描述引起我们的想象。

生:对,这里宁静祥和,鸡站在桑树上鸣叫,似乎在歌咏生活的自由、和平,这种生活十分恬静,给人舒适的感觉。(一位同学补充说)

生:我也有补充(另一学生站起来),我认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能体现环境的安静。草屋的前后栽有桃李、榆柳等,树叶把小屋遮住,更显得清幽。夜幕降临,袅袅上升的炊烟笼罩在村庄的上空,模模糊糊的,更给人和平宁静的感觉。

师:经过同学的精彩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生:回归田园后轻松、自在的心情。(同学有所理解地说)

师:现在他就不是“羁鸟”、“池鱼”了,他回到了“旧林”、“故渊”自由了。

师:哪些诗句具体体现他在这里的生活状态?

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再从图画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在没有官场的束缚后,生活自由、轻松,有时会在家里饮酒作诗,有时还出去与一身干净的农民交谈。

生:我觉得他的生活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辰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所写的情形是一样的,都是那样闲适,虽然没有“鸿儒”往来,却让人生活得舒适。

师:同学的理解很好,还能够联系以前的诗歌。作者的生活确实自由了用他的话说他终于“返自然”了。

师:(小结)诗人首先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接着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写景突出安静的特点,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最后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对全诗的总结,又照应了开篇,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作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认为才是找到自我。你认为作者的生活态度可取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一位同学举手发言)我认为他的做法不对。在当时政治腐败,政局动乱的黑暗社会状况下,作者显得十分无奈,毕竟贪官污吏已占上风,单枪匹马难成大业,为了生活适恬,选择归隐田园,归回自己的家乡,不失为理想的选择。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自私的,因为他作为朝庭命官,为百姓之母,只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而弃百姓痛苦生活、国泰民安之不顾,是可耻之举。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纵然力量单薄;但是你不去尝试,你又怎知道有成功的一天。如果尽最大努力去尝试,或许会有转机,凡事终归一博,生活才会精彩。即使是失败的,最起码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与百姓,英名流万古。所以我对作者归隐持反对态度,今天我们的生活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畏缩,力争上游,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生:我认为作者的做法没什么不好(一位同学站起来)。俗话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我一个人的力量又怎能扭转整个世界呢?再说人生苦短,我们更应珍惜人生,何必把自己的生活搞杂了。

生: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遁世生活观,于国家于人民无益,表面上陶渊明似乎找到了田园之乐,但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又怎能安居乐业呢?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原始躬耕的生活,但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是不会倒退的。他的做法只不过是逃避现实,因此我不赞同陶渊明的做法。(我不同意,一个同学说)

生:我不同意,诗人的态度是对的,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比比皆是,他只是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况且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的不同,当时社会背景不是个人所能扭转的。不可强说他一定要做官,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才是有用的人。他的失意隐居的做法,也为以后许多有志气却找不到出路的人,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道路。他的失意退隐创造了家喻户晓的名诗《归田园居》。如果没有退隐就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同学大笑)

师: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而且能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我们评价一个人当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才不会架空。下面补充一点,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末代,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奢靡,污浊之风登峰造

极。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作者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他们的时代,不象今天,不做官可以经商等,寻找另一条出路。作者的选择既有自己思想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老师很满意。(真情地说)

师:作业背诵这首诗。用今天所学的通过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方法,自学课本《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

最后师生互道再见。

评论:

此节课从题目入手学习,程序展开合理自然,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此诗意境,因为在熟读的基础上要真正接触到此诗的精髓,就得领会意境,而意境得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想象去探索、发展,这样学生不仅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潜能也得到了开发,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种激发。最后对作者生活态度的评价也没有强加个人的看法,而是让他们去发现、探讨、争辩,让学生张扬个性,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甚至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同时此节课还突出方法的引导,即对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因为学生始终要面对高考。

    相关推荐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简案)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赏析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田园居(组诗)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等诗五首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三|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简案三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原文阅读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答案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之三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之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之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设计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则 《归园田居》学案[粤教版必修一]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和译文 归园田居为那般?_语文论文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诗两首(归园田居|饮酒)..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我心归去》课堂实录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诗五首》有关资料:《归园田居》赏析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1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5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参考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归园田居作业 蒙田《热爱生命》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第14课《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测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之一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堂实录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肖邦故园》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图片素材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份意外的教学惊喜──《归园田居》教学案例及反思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评析 名师课堂:八下14课《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实录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 《沁园春长沙》教学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 雪7(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