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上《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小编: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文本研读,在交流和讨论中能品味和理解相关句子,在圈划中锻炼归纳整理的能力,学会通过事例来概括出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从而把握作者对围绕长妈妈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结合自身经历谈体会。通过查寻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立人为本”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立人为本”的精神。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课时:1课时
老师(以下简称“师”):上课!
学生(以下简称“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师:老师好!
师:同学们,《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鲁迅用儿童的眼光回忆了他幼年时热心、善良、质朴的保姆,深情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挚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已经扫除了这篇课文的字词障碍,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赏析阿长的性格特点,更深切地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播放背景音乐)
师:我们来看一下课题。阿长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劳动妇女,而《山海经》则是被称之为“古之巫书”,那么将一个大字不识的劳动妇女与一部地理著作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题目搭配似乎有些奇怪。那么阿长与《山海经》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孙鲁衡):我想,大概是因为阿长知道鲁迅很想要《山海经》以后,就替鲁迅买到了《山海经》,所以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吧。
师:请坐。原来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事是什么?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板书)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个主要的故事情节出现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大家一起找找看,一起来说,出现在课文的第19-29节(学生齐声回答)。
师:很好,我们就请三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的19-29节。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19节。王鸣捷同学,你来读。
生(王鸣捷):我给大家读课文的第19节。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师:好的,请坐。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课文的20节-26节。李天缘同学,你来读。
生(李天缘):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好的,请坐。接着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来读一下课文的27-29节。刘睿哲同学。
生(刘睿哲):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师:好,请坐。大家已经对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个故事情节很清楚了,请同学来归纳和概括一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始末,谁能按照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归纳一下?施晗清同学。
生(施晗清):买《山海经》的起因是因为我一个远房的叔祖告诉“我”有绘图的《山海经》;买《山海经》的经过,是阿长为帮“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结果:我十分感谢阿长,谋死“我”隐鼠的憎恶全都消失了。
师:请坐。当“我”拿到《山海经》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我”当时的感受。
生(齐声):震惊、惊喜。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吗?朱思佳同学。
生(朱思佳):在课文的第25节:“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师:请坐。我们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两个词语“霹雳”和“震悚”。“霹雳”原来指的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雷电现象,而在这里指的是“我”拿到《山海经》后,“我”心里的这种震动的感觉;“震悚”指的是身体因为恐惧或兴奋而发抖。很明显,在这里“我”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身体颤抖的?(激动)那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激动、震动和惊喜的感觉呢?大家想一想。
生(徐云杰):“我”又惊又喜是因为这本书是“我”梦寐以求得到的,是“我”日思夜想得到的。
师:老师想问一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徐云杰):从第19节的第1行的“渴慕”和第20节第1行“很愿意看”和第21节“但一坐下,‘我’就记得”还又第22节的“念念不忘”。
师:请坐。好,我们可以看到,当阿长将《山海经》递到“我”手里的时候,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是对阿长的行为给予的高度评价,找一找。
生(储博凡):在课文的第26节,“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师:非常好,请坐。难道“我”对阿长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是充满感激,“我”对她的 评价就如此之高的吗?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吗?“我”一直是这样的欣赏和喜爱她的吗?是吗?(不是)很好,课文中围绕阿长还写了哪些事?而哪些事使你印象深刻?请你从这些事件中归纳和概括出阿长的性格特点。好,我们现在先请乐意修同学。
生(乐意修):我对长妈妈印象最深的是她睡觉的事情,是在课文的第3节-第5节。讲的是长妈妈睡觉时身体伸展成一个“大”字型,一条胳膊还搁在鲁迅的颈子上面。这段文字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从这件事使我感到长妈妈是个粗野、不拘小节的人。
师:请坐。刚才我们乐意修同学他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时候结合了人物的描写方法,这个点评非常好。接下来还有同学吗?好,陆文媛同学。
生(陆文媛):我对长妈妈最感兴趣的事是她让鲁迅吃福橘的事,在课文的第7-11节。主要讲的是长妈妈告诉鲁迅在正月初一的那一天,早上起来要对她说:“阿妈恭喜恭喜”,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运用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长妈妈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
师:请坐。陆文媛同学她归纳出了长妈妈的另一个性格特点,那就是迷信。还有同学从不同角度来概括一下吗?
生(朱文婧):阿长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她给小鲁迅讲的那些烦琐的道理。主要集中在第12节,主要讲了如果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还要吃下去;生了孩子或死了人的屋子是不应该进去的。从这些事中我能看出长妈妈是一个简朴迷信的人。
师:请坐。长妈妈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是一个迷信和简朴的人。还有同学来谈一谈吗?
生(何霄):我印象最深刻的阿长的故事是阿长给鲁迅讲的长毛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13-17节。故事的情节是阿长告诉鲁迅,以前有一群长毛会闯入民宅,把小孩子掳去做小长毛,连好看的姑娘也要掳,并且连阿长这样的人也要掳去,让她们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若是放大炮的话就要炸了。这一段用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从这些描写方法里我能够看出阿长是一个愚昧无知、迷信的人。
师:好,请坐。何霄这一段概括中我们看到的都是阿长的缺点:迷信、愚昧、无知。还有同学吗?
生(钱闻臻):我对长妈妈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隐鼠的故事。这件事在课文中只带了两句话。我去查了一下,它主要讲的是鲁迅找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隐鼠,他把它救了过来,很好地伺候着。突然有几天,他发现这只隐鼠不见了,后来长妈妈告诉他说,这只隐鼠是被猫吃掉了,后来鲁迅开始仇恨猫,结果后来鲁迅从邻居那里得知,这只隐鼠爬到长妈妈的腿上,被她一脚给踩死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妈妈是一个粗野、随性的人。
师:很好,请坐。我们钱闻臻同学充分运用了自己身边的一些资源,进行了发掘,进行了探究,这个学习方法非常好。阿长有那么多缺点,那么“我”对她的情感必然有一个变化过程。现在大家拿起笔来,在课文中圈画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
师:好,圈画完毕。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一条清晰的线索。哪位同学来把这条线索来给大家理一理?王国秉同学。
生(王国秉):我觉得“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对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感到非常的厌烦,从第3节的第一句话“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让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可以看出;然后她的那些烦琐的道理,让“我”非常的不耐烦,从第6节第一句“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和第12节最后一句话“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可以看出;然后是她给“我”讲的长毛的故事,让“我”产生了空前的敬意,第17节第二行“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可以看出;再然后,她害死了“我”的隐鼠,让“我”非常憎恨她,第1节最后一句“但当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拿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还有第18节“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死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她,而且当面叫她阿长”可以看出;最后她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我”非常地爱她,可以从第26节“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看到王国秉同学归纳和概括得非常全面。有这样一条清晰的感情线索贯穿其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对阿长的情感,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归根到底,“我”对她的情感发生关键转折点的事件是什么事?(她为“我”买《山海经》)对,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使“我”对她产生了敬意。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评价,刚才同学已经讲到了,现在我们就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下,大家一起来找: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师:好的,这是“我”对长妈妈为“我”买到《山海经》以后的一个感受,一个心理的评价。那么这句话也似曾相识,也曾经出现过。出现在哪里?
生(张懿淳):我找到句子在第13节,“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和后面第17节的“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师:很好,请坐。我们可以看到在课文中另外一个环节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一句评价,是在听长毛故事的时候。两个句子的词语很相近。那么老师想问一问,“神力”这个词,从字面上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刘霖怡):“神力”这个词字面的解释是神奇的力量,只有神才具有的力量。
师:请坐。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可见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那么两个“神力”、两个“敬意”,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同吗?(不同)同桌之间小声地交流一下,区别在哪里?
师:好,大家经过短暂的交流,可能有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请同学来谈一谈,神力——两个“神力”的意思完全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生(尹子闻):我觉得第一个“神力”是小孩子一种模糊、夸张的感觉,第二个“神力”是对长妈妈的感激,是十分长久的。
师:请坐。尹子闻同学从这两个词语的内容上进行了区分。那么你还能从语气上进行区分吗?好,王冰璇同学。
生(王冰璇):我认为前面讲长毛故事,这个“神力”有一种嘲讽、幽默的语气,而后面的神力我认为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气。
师:请坐。我们看到这两个词语“敬意”和“神力”,它们的产生和一件事情息息相关。第一词产生敬意和神力感觉的时候,却是知道一件事情,这种感觉就迅速消失了。知道了什么事情?(谋死“我”隐鼠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感激之情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可以说是稍纵即逝。而当她给“我”买来《山海经》。“我”对她得谋死“我”隐鼠的事情产生的“我”的憎恶、“我”的怨恨怎样?(消灭了)可见,长妈妈这个人真的是叫“我”又爱又恨。“我”对她的贬似乎多于褒。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当“我”拿到《山海经》时,“我”必然时心潮起伏的。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课堂的想象作文,想象一下,当“我”从阿长的手里接过《山海经》时“我”的心理感受,把它写成一段话,200字左右。现在大家就开始写。
师:好,大家都已经把自己的想象作文写完了 ,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下想象作文的交流。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想象成果?杨梦伊同学,大家欢迎。
生(杨梦伊):“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高兴地对我说。
我看着阿长手里的那一包书,只觉得遇到了一个霹雳,惊讶得连话也都说不出。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的错觉吗?当手碰到了书,才使我激动的、怀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脑子热过一阵后,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阿长从哪里搞到的书?她怎么会为我买书?是啊,这真奇怪,别人做不到或不肯做的事居然让她做好了,真不知她有何神力。
激动的心情平复后,我又想到了以前对长妈妈的态度,现在回忆起来还真不应该。她倒也不计较。我有些内疚地将书抱在怀里,或许,我应该换一种眼光来看她。虽然她的缺点可能比较多,但多数无关紧要;虽然她谋死了我的隐鼠,但她可能是无心之过;我对她耿耿于怀,她却是如此大量,可能她的粗神经决定她从未计较。相比之下,我则是以小人之心去揣度她的用心。在这些事情上,长妈妈如同打了个漂亮的胜仗,而我看轻了他人,导致一败涂地,这么一对比,足以将我比得抬不起头。看来人不可貌相,我要重新认识阿长了。
捧着这几本珍贵的书,我不由思绪万千。
师:杨梦伊同学她是前思后想,发现自己在认识他人上的不足。还有同学吗?张茵茵同学,大家欢迎。
生(张茵茵):当我从长妈妈手中接过那本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我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我想起了平时对待长妈妈的态度:当长妈妈给我讲烦琐的古怪礼节时,我很不耐烦地打断了她;当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在心里嘲笑、讥讽她的愚昧无知和迷信;当长妈妈不小心踢死了我心爱的隐鼠时,我又极严重地诘问她。尽管长妈妈身份卑微,不识字,又是那么愚昧迷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我的爱。我心想,从此以后,我一定要改变对人对事的态度,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赤诚赶走人与人之间的阴霾和屏障。
师:张茵茵同学用了一组排比句来反思平时对长妈妈的种种恶劣的态度。还有吗?
生(徐哲昊):我非常惊讶,心想:阿长,一个愚昧无知、迷信又麻烦的人,她的收入不高,又没有什么学问,怎么会为我买来《山海经》呢?她会受到人们多少的鄙夷和不屑啊!她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是零,什么字都不识,连“山海经”都会说成“三哼经”!她凭借什么能力买到《山海经》的呢?难不成她在这几天内就能学会写字!?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阿长啊阿长,你真是一个神啊!
师:徐哲昊同学他的想象作文非常简洁,但是我们发现徐哲昊同学他的作文力求从阿长买到《山海经》这件事情上探求原因,作出了种种的推测和判断。好,那么大家讲了这么多,我相信对这件事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比较深奥,有些地方可能还不够明白。没关系,那么现在呢,我们进行一个质疑环节,现在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你的疑问,现在大家开始。
小组交流、讨论。
师:大家讨论交流结束,把你的疑问亮出来,我们同学来解答,同学不能解答的,我们再交流,实在不能解答的,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来,哪位同学?
生(王鸣捷):我的疑问是:文章中对阿长的几种称呼分别体现出“我”对阿长怎样的情感呢?
师:请坐,又没有同学能回答?好,刘霖怡同学,你来回答。
生(刘霖怡):对于王鸣捷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第一小节的称呼和文章末尾的称呼可以看出:首先第一小节中“女工”这个称呼时鲁迅对长妈妈视为女佣时的称呼;之后的“保姆”是幼时的鲁迅对长妈妈孩子气、淘气的称呼;“长妈妈”时鲁迅对她尊敬的称呼;“阿长”是当她谋死了鲁迅的隐鼠时对她憎恶的称呼;而文章末尾提到的“阿长”是人到中年后的鲁迅对她亲人般的称呼。
师:好,请坐。刘霖怡同学的回答非常具体,很完整,条理性非常清楚。提到这样的一些称呼,我们看到鲁迅已经是45岁了,人到中年,再来回忆这件事情,他对长妈妈的感情必然时十分尊敬的、亲昵的。我注意到刘霖怡同学回答的一个细节,对的,长妈妈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很好,还有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李天缘):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前两段为什么着重描写长妈妈的名字?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知道长妈妈本不叫阿长,她为什么容忍别人把一个与她毫不相关的名字强加在她头上?
师:请坐。李天缘同学这个问题还是围绕着阿长这个名称的由来,这个问题我想她思考问题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家想想看,谁来解答?好,刘睿哲同学。
生(刘睿哲):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认为哦,我觉得她就是,阿长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的,但她应该是有自己的名字,但她被别人安上了另一个名字的时候呢,她却不反抗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她实在是有点太麻木不仁了。
师:请坐。阿长性格中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麻木不仁。还有吗?谁还有疑问?
生(朱思佳):我的问题是:文章中最后一节中的“黑暗”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指当时的社会很黑暗?
师:好,请坐。朱思佳同学视线跳跃很快,看到了课文最后一节。“黑暗”这个确实很令人费解。那么可能有同学已经去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谁来谈谈看?
生(尹子闻):我认为部分是的,“黑暗仁厚的地母”中,“黑暗”两字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封建,长妈妈十分迷信,也可能是受了了这种封建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呢,我觉得“黑暗”两字表现了鲁迅希望长妈妈的魂灵得以永安,能永远安息,这里的“黑暗”也有安静而和平的意思。
师:很好,请坐。刚才尹子闻同学呢,他用发散性的思维给我们解释了“黑暗”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知道长妈妈她生活在农村,她是一个非常迷信和保守的人,实际上鲁迅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在文中他却用长妈妈的一种迷信的方式希望神能够赐她以永安。大家讨论完了以后,还有疑问吗?(没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得到大家的解答:长妈妈即阿长,究竟对“我”产生了这样的影响?
生(施雨辰):我从文中的第27节找到这句话:“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还有第29节第一句话“此后……从中看出经过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本《山海经》是鲁迅很心爱的宝书,之后,他就开始搜集别的绘图的图书。
师:我们再把眼光放到课外去,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他是否也提到这样的影响?王鸣捷同学。
生(王鸣捷):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情节说,鲁迅用荆川纸蒙在《西游记》上画上面的人物画像,从这点可以看出阿长为鲁迅买《山海经》这件事引发了鲁迅对美术的兴趣。
师:请坐。从这些事情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实际上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课文的最后两节实际上是鲁迅对这位默默无闻、不幸、平凡一生的劳动妇女给予深切的缅怀和悼念。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节。第一节在读的时候,注意语速缓慢一些,深沉一些,而最后一节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我们要语调高昂一些,大家做好准备。(齐读)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这些犹如裂帛般令人战栗的呼告,是赤子之心对母亲的深情祝祷,也是人性的升华。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录音。(播放)
师:学完这篇课文,给我们的感受必然是多方面而且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就来各抒己见,谈谈你读完这篇课文的一个感受,(PPT)谁来谈谈?顾佳煜同学。
生(顾佳煜):我不完全赞同有些同学对阿长的看法,虽然她有很多缺点,但是她是一个质朴、善良、热心的人,她说的一些道理也是对的,就像人死了不能说死掉,必须要说老掉了,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不能从晒裤子的竹竿下钻过,这是个人的形象;她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在“我”憎恶她的时候,她还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还亲切地称“我”为“哥儿”。我想,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像阿长这样身份卑微的人。
师:请坐,非常好。顾佳煜同学的这个体会实际上看到了文章背后的意思,也从长妈妈身上学到了一些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哪位同学再来谈谈?
生(刘宏):学完了这篇课文之后,我对鲁迅产生了敬佩,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却对一个女工这么关心,我应该向她学习。而且我跟鲁迅笔起来,我实在是太欠缺了。我们家曾经也请过一个阿长这样的钟点工,我一直瞧不起她,甚至对她指手画脚,总认为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人。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该平等相待。
师:刘宏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了他对这篇作品的理解,是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关注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他期待着个体尊严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希望能消除等级制度,倡导人人平等,这就是鲁迅先生“立人为本”的精神。(PPT)
师:今天的课就是这样。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相关推荐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人教新课标八上《阿长与〈山海经〉》习题精选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 人教新课标八上阿长与《山海经》 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八上《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 语文: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 八年级上教参: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题解 阿长与《山海经》创新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8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导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 阿长与《山海经》1 阿长与《山海经》4 读《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3 阿长与《山海经》6 阿长与《山海经》5 阿长与《山海经》2 第0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描写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 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描写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赏析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6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背景知识 6 我教《阿长与〈山海经〉》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 学 案 阿长与《山海经》(方案A) 阿长与《山海经》(方案B)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0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