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长亭送别》导学案8(含答案)

小编:

【本堂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2、感受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课前检查】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吞噬( ) 咆哮( ) 骄横( ) 藏匿( ) 巉岩( )

恐吓( ) 踉跄( ) 骷髅( ) 窥伺( ) 血泊( )

殓衾( ) 坟茔( ) 刀鞘( ) 攫取( ) 悲恸( )

【导学过程】

一、梳理故事脉络。

从内容上看,诗歌主要刻画了四个场景,请用四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①开头至[叨叨令]

②从“做到见夫人科”到“专听春雷第一声”

③[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

④[一煞]至结尾

二、把下列曲词与引用的原诗作品对应起来。

原诗作品:

A白居易《琵琶行》 B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C秦观《鹧鸪天》

D范仲淹《苏幕遮》 E李清照《声声慢》 F宋人《鹧鸪天》

G柳永《雨霖铃》 H苏轼《满庭芳》

化用后的曲词: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

c 伯劳东飞燕西去,未登程先问归期。( )d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

e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 f碧云天,黄花地。( )

g阁眼泪汪汪不敢垂。( )

【延伸练习】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骢( ) 迍( ) 靥( ) 揾( )

惶( ) 钏( ) 谂( ) 醅( )

泠( ) 赓( ) 芥( ) 筵( )

2、《长亭送别》中的“旦”指的是 ;“末”指的是 ;“云”指的是 ;“科”指的是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使) 怨归去得疾(快)

B、从今经忏无心礼(儒家经典) 视官如拾芥耳(小草)

C、碧云天,黄花地 (菊花) 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假装)

D、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示极度)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外栖迟(留恋)

5、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对偶 B、夸张、比喻

C、夸张、对偶 D、对偶、用典

6、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斜晖(huī) 笑靥(yè) 蹙(cù)眉 青鸾(huán)

B、谂(shěn)知 玉醅(pēi) 余荫(yìn) 拾芥(jiè)

C、泠泠(líng) 栖(qī)迟 忏(chàn)悔 禾黍(shǔ)

D、金钏(chuàn) 厮(sī)守 绣衾(qīn) 筵(yán)席

【自我反思】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本堂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课前检查】

1、碧云天,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西风黄叶纷飞, 。

3、 ,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4、泪添九曲黄河溢, 。

5、夕阳古道无人语, 。

6、 ,一鞭残照里。

【导学过程】

一、赏析

1、[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清人金圣叹评点这段唱词说它“纯写景,未写情”,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2、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王季思教授点评这两曲子说:“末二曲写张生云后莺莺的怅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二、全文把握。

课文节选的这一折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 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 ,反对 的主题,她的离愁别眼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礼教的思想光辉。

【延伸练习】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抒写了 之情。

2、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下阕的抒情有三层转折。一写 。二写 。三写借酒浇愁,极写其乡愁之浓,相思之切。3、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词的上阕描述一遍。

【自我反思】

《长亭送别》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送别途中 长亭饯别 临别叮嘱 深情目送

二、a- H b- A c--B d---G e---C f—D E g---F

【延伸练习】

(1)略(2)崔莺莺 张珙 道白 动作

(3)B (4)C (5)C (6)A

《长亭送别》学案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1、不同意,是情景交融。“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秋天里景物色彩的骤然变化,而且使这种变化带上了人的哀怨,景语成了情语,大自然的景物被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收尾]曲中以“四周……照里”来渲染烘托,完美地描绘出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感人至深。

2、[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浓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午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莺莺眼中,青山无情,疏林不义,隔断了自己凝望爱人的目光。“无人语”言周围之静,嘶呜之马,正是张所骑之马,闻声而不见人,“无声”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为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无穷”的心境。

二、叛逆 婚姻自由 封建礼教

【延伸练习】

1、羁旅之思 思乡

2、愁思难寐 独倚高楼之难堪

3、长空湛碧,黄叶满地。秋色天边连水波,水波上冷雾飘浮染成翠碧。山峦映着斜阳,蓝天接着碧水,那萋萋芳草真是无心情,更远远地伸向夕阳照不到的天际。

    相关推荐

    《长亭送别》教案8 长亭送别教案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学案7 《长亭送别》学案4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5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教案14 《长亭送别》教案24 《长亭送别》教案6 《长亭送别》教案13 《长亭送别》教案1 《长亭送别》教案3 《长亭送别》教案4 《长亭送别》教案9 《长亭送别》教案11 《长亭送别》教案7 《长亭送别》教案18 《长亭送别》课后案 《长亭送别》教案25 《长亭送别》教案2 《长亭送别》教案10 《长亭送别》教案12 长亭送别教学教案 《长亭送别》教学详案 14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鉴赏教案 14长亭送别教学教案 《长亭送别》鉴赏教案 苏教版必修5《长亭送别》导学案5 《长亭送别》课前课中案 《长亭送别》教案及练习 长亭送别(表演课)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8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19 《长亭送别》的译文 笨马上《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表演课 《柳叶儿》导学案8(含答案)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说课稿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 必修4:长亭送别1 《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录音新闻》导学案8(含答案)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2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 必修4:长亭送别2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1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27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4 《词别是一家》导学案(含答案)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七 《长亭送别》教学思路设想 高二《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四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一 《长亭送别》说课(教学演示) 《长亭送别》的背景资料 《长亭送别》的特殊句式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三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六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之五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0 《长亭送别》翻译成现代诗 《长亭送别》中的宋词意境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公开课《长亭送别》教学流程 比较《长亭送别》和《窦娥冤》 精编高二下学期语文《长亭送别》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9(含答案) 《长亭送别》崔莺莺并不叛逆 《长亭送别》原文和译文(翻译)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长亭送别》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8(含答案)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导学案5(含答案) 离愁别绪的绝唱——《长亭送别》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及练习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