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三峡》导学案12(含答案)

小编:

七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易错者。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常见文言虚词,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学习虚词,不能就虚词本身来单一说它的意义或用法,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来揣摩它的意义和用法。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学习此文作思想准备。以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方法是,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讨论。

【二、合作探究】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第一段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这是学习本文的升华,是世界观体现。在学生自主回答和小组讨论的前提下进行点拔。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里的关键词实际上是让学生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这是第一问。关于详略是指内容,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关键是详略的原因,是比较难的。因此这里正是讨论和探究的地方。这是一种写法,即先扬后抑,也是对比,先扬后抑学生不容易想到,但对比可能较容易。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二)第2,3,4段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练练测测】17.翻译: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方法是,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讨论。

1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

⑵哀转久绝 通 ,意思是 。

1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2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22、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 ,先 后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3分)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四.拓展延伸】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导游词: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

三峡教学反思

一、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一句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把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品读”的过程。因为我特别欣赏洪镇涛老师创导的“品读”教学法。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中力求立意高远,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断缺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在

4.①如果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多)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高峻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清荣峻茂,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写江水湍急。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清荣峻茂),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寂静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主,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 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8.

19.引用渔人的歌词来反映三峡人民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和心中对苦难的三峡人民的同情之心,将三峡的人的生活有机结合。结构上照应开头。另外也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

20. 山、水两种景物。山:山高岭连(高峻、连绵)水:1、夏水:水势盛大、水流迅疾。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1,这两句的意思是:(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分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动静结合。极言江水的清澈。

“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22.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

四,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相关推荐

    《三颗枸杞豆》导学案12(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与答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12(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 《三个太阳》导学案7(含答案)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4(含答案) 《松鼠》导学案14(含答案) 《赵普》导学案13(含答案) 《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 《一面》导学案13(含答案) 《长江三峡》导学案 《柳叶儿》导学案8(含答案) 《黔之驴》导学案11(含答案) 《长江三峡》导学案6 《三峡》教学设计12 《长江三峡》导学案5 2012高三上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长亭送别》导学案8(含答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含答案) 《凡尔赛宫》导学案7(含答案) 《呼兰河传》导学案3(含答案) 《前方》导学案设计7(含答案) 《录音新闻》导学案8(含答案) 《词别是一家》导学案(含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22(含答案) 写作《写消息》导学案(含答案)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11(含答案) 《长江三峡》学案及答案3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9(含答案) 《多一些宽容》导学案6(含答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国宝—大熊猫》导学案4(含答案)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9(含答案) 《三峡》导读 《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5(含答案) 《边城》导学案12 《12心声》导学案 写作《自由作文》导学案2(含答案) 口语交际《劝告》导学案4(含答案) 《师说》导学案12 《三峡》学法指导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5(含答案) 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11(含答案) 《三峡》 课后练习答案 《三峡》学法导引 《松树金龟子(节选)》导学案3(含答案) 《吆喝》学案(含答案) 《老山界》导学案12 《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7(含答案) 诵读欣赏《蝉》《孤雁》《鹧鸪》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教案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导学案5(含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8(含答案) 2016届上杭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案《三峡》 《一面》学案11(含答案) 《喂——出来》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12 第12课《心声》导学案 2017届上杭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案12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导学案(含答案)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含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导学案2(含答案) 《大雁归来》学案(含答案)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8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三峡猿声》学案 《长江三峡》导游词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1 中山市古镇曹步中学《三峡》导学案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导学案(含答案)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含答案)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9 《三峡》教案7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7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三峡》教案22 《三峡》教案6 《云南的歌会》学案(含答案) 第12课《心声》导学案(学生) 《三峡》教案设计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导学案(含答案)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导学案3(含答案) 12看雪教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