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导学案3(含答案)

小编:

《呼兰河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作者作品介绍

1、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她一生坎坷:九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只有在年迈的祖父那儿得到温暖。二十岁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三十一岁去世。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众人眼里的萧红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

2、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三、自主学习

(一)读通文意

1.给下列加粗的生字词注音或写汉字。

蚂蚱 ( ) 闪烁( ) 韭( )菜 倭( )瓜 水瓢( )

谷suì( ) 玩nì( ) hu

ǎng( )花 蚌( )壳

2.通读全文,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3、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相应处。

4、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 ,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季节)。

(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

(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动 物: ; 植物:

自然景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二)合作探究

1.课文里哪些语句反映了“我”的天真烂漫?

2. 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多种形式朗读第28段,研读这一段所体现的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情感。

4.选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一个段落,进行诵读,体味语言特点。

5、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6、说说祖父后花园的象征意义。

(三)当堂反馈

1、完成填空(3分)。

本文回忆 生活,表现了 ,寄托了作者 ,对 向往。

2、阅读课文第1-15段,完成下列问题(9分)。

①第二段划线句“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蚌壳一样了。”写出了榆树怎样不同的情态与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②读12、13两段,品读“又”,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③《呼兰河传》是萧红成年后漂泊于香港所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下面几段话选自该作品的尾声,请结合选文内容,仔细揣摩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3分)

呼兰河这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就完全荒凉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5~8题(15分)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诚自古所希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 )君谓计将安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甲文探讨了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共8分)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意。

②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八十多岁的甘肃老人陈尚义靠捡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收养了45个弃婴;天津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惠及学生三百多人;新疆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入,八年中资助贫困学生上百名……他们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一粒粒微尘,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渺小,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他们灵魂深处溢出的芬芳,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他们以爱传爱,以善扬善,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个人的想法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意识的时候,当个体的行为演变为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变得巨大而深远。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对此产生了疑虑、困惑。他们看不到个人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危难时态度冷漠。其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孟子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必将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 _(不超过12字),其次______ __(不超过24字),然后______ ___(不超过18字)。

3.请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的话之间的联系。(2分)

(二)

妈妈和房客

[美国]凯·福布斯

①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②“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③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⑤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⑦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

⑨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⑩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11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12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13“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1、请以“妈妈”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60字)(3分)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但姐妮大婶只哼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

(2)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3、第11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2分)

4、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4分)

初三语文备课组

《呼兰河传》答案

自主学习4、(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3)十分喜欢与怀念

(4)答案不唯一,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6)“自由”。

合作探究1、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

2、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写小白菜的生长:“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用语明快朴素)

写蝴蝶飞舞:“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自言自语,充满孩子气。)

4、这一段使用了十一个“就“字,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作用。

思考、交流:前三个“就”,表示强调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5、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曾说过:“若是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故乡的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纯真的童年生活。

6、祖父的园子,从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说来看,与其说是一个真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依凭记忆、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符号。祖父的后花园,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当堂反馈

1、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

对故乡的怀念自由纯真的生活的。

2、写出了风中树叶刷刷作响;雨中树似笼着烟雾;太阳下榆树叶闪闪发亮的不同情态(2分);写出了榆树的高大与繁茂。(2分)。

3、“我”活泼顽皮(好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写出两点就给2分。)

4、对童年美好生活和祖父的怀念之情;三个“就”连用,表现对祖父与我不能长相厮守的悲凉之情;对目前自己漂泊寂寞生活的忧伤之情。(3分)。

四、课外阅读。

(一)5、(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 (2)了解 (3)通“弼”,辅佐 (4)确实,实在。

6、(2分)A

7、(6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

(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 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1分)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二)1.答案: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

2.答案示例:(首先)明确“微公益”的概念(其次)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然后)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3.答案示例一:人人皆可为,关键在于有无此心

答案示例二: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看你做不做。

(三)1.我把房子租给了海德。海德与我们融洽相处,给我们家尤其是尼尔斯带来了积极影响。后来他离开了,我不认为他欠我们什么(后来,我烧毁了海德离开时留下的支票)。(3分,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2.“哼”字活画出杰妮大婶说话时不屑的神态和语气,从而表现了她对海德的不欣赏、不信任,及对妈妈做法的不认同。(2)“亮出”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妈妈收到海德的支票时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从而表现出她对海德人品的肯定与维护,同时也是对杰妮大婶先前态度的有力回击。(4分,每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

3.推动情节发展,让小说扣人心弦,为后文妈妈烧支票做铺垫。(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示例①:从妈妈不调查海德的背景,不向他预收租金,可以看出她淳朴、信任他人;雷雨天她邀请海德与“我们”一起呆在温暖的厨房,看见她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烧毁海德留下的支票,可以看出她对人怀有感恩与宽容之心;她“不喜欢孩子们天黑上街”,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鼓励尼尔斯代替海德先生读书等言行表面她关心孩子成长,而且教子有方。示例②:海德随身携带大量书籍,可见他见识丰富;他辅导尼尔斯高中课程,并教他拉丁文,为“我们”全家朗读,把“我们”带入书的世界,可见他有一副热心肠,善于与人相处,讨人喜欢。但最后留下假支票,说明他不够诚信,令人遗憾。(4分,结合文章内容答到两点,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

    《呼兰河传》导学案2 《呼兰河传》教案10 呼兰河传的资料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 张衡传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张衡传》导学案3 《苏武传》导学案3 《松树金龟子(节选)》导学案3(含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3 《兰亭集序》导学案3 《松鼠》导学案14(含答案) 《赵普》导学案13(含答案) 《月迹》导学案9(含答案) 《三峡》导学案12(含答案) 《一面》导学案13(含答案) 诵读欣赏《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木兰诗》导学案与答案 张衡传导学案及答案 《柳叶儿》导学案8(含答案) 《黔之驴》导学案11(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3 《长亭送别》导学案8(含答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含答案) 《凡尔赛宫》导学案7(含答案) 《前方》导学案设计7(含答案) 《录音新闻》导学案8(含答案) 《词别是一家》导学案(含答案)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导学案3(含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22(含答案) 写作《写消息》导学案(含答案) 《三个太阳》导学案7(含答案) 《画山绣水》优秀学案3(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3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11(含答案) 《子刘子自传》导学案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9(含答案) 《三颗枸杞豆》导学案12(含答案) 《多一些宽容》导学案6(含答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国宝—大熊猫》导学案4(含答案)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9(含答案) 《甜甜的泥土》学案练习3(含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3 《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5(含答案) 写作《自由作文》导学案2(含答案) 口语交际《劝告》导学案4(含答案)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4(含答案)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5(含答案) 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11(含答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学案3(含答案) 兰兰过桥(A、B案)3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12(含答案) 《吆喝》学案(含答案) 《木兰诗》导学案 张衡传 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兰亭集序》学案3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7(含答案) 《木兰诗》教案3 《木兰诗》教案3 诵读欣赏《蝉》《孤雁》《鹧鸪》导学案(含答案)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导学案5(含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8(含答案) 《木兰诗》教案3 《黄河颂》导学案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导学案(含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一面》学案11(含答案) 《喂——出来》学案(含答案) 《苏武传》导学案4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导学案(含答案)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含答案) 阿Q正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教案 苏武传导学案例 《童区寄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4 《张衡传》导学案7 《黄河颂》教案3 苏武传导学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导学案2(含答案) 《草》导学案3 《兰亭集序》教案3 《兰亭集序》教案3 《兰亭集序》教案3 《广玉兰》课文片断分析3及答案 《大雁归来》学案(含答案) 《兰亭集序》教案3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导学案(含答案)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导学案(含答案)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含答案) 《失根的兰花》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