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精编

小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 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里,庄子狠狠地嘲讽了惠子一番,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还非常深刻,这篇文章里,他们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全班齐读课文)

二、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四、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回应开头庄子的思想。

2.通过《郢人匠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加深对庄子思想理解。(看动画视频)[来源:Z&xx&k.Com]

3.总结全文: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 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板书设计: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惠子 我非子——不知子

子非鱼——不知鱼之乐

庄子: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

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

庄子——诡辩。

惠子好辩——分析——拘泥

庄子智辩——欣赏——超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播放动画片《庄周梦蝶》,学生指手画脚说庄子,教师补充。

二、 整体感知。

1.读课文。(1)学生试读;(2)学生齐读;(3)听读课文;(4)分角色读。

2.演绎课文内容。由两名学生用现代汉语演绎文章精彩对白。

3.整理文言现象。A重点字词;B古今异义;C一词多义;D特殊句式。

4.问题探讨。

①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②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③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峰呢?

④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⑤比较《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庄子与惠子。

三、课外延伸。阅读《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四、小结和作业。

附:说课稿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读文言文,最当令学生明白同一个字而意义有古今之别,次则须令熟习常用之文言虚词,熟习常用之文言句式。此数者皆于读课文时训练之。训练得好,学生读课本以外之文言自能大体通晓。”我想这也是我设定本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学习起来不难,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朗读这一环节来疏通文章。通过试读、齐读、听读、分角色朗读、现代汉语演绎等方式,不但可以令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能平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

通过整理文言文现象这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有一个了然,更可以使得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充分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

而课堂问题探讨是我设置的第三个重要环节。这里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对人物思想和个性的把握,更有两篇短文中人物自身思想和个性的变化比较。这样的比较穿插了纵向和横向的对照,让学生不但对单个的人物性格有了解,更对两个人物之间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第四环节我安排学生课外文言文延伸阅读。《庄子送葬》一文既是对文言文知识的训练,又是对庄子和惠子两个大师风采的再次温习。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文章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自此庄子的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的个性形象,惠子的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的个性形象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所以说课外延伸阅读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结构上对本课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叶圣陶先生的话非常通俗易懂,对我们从事文言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叶老的话不断学、不断教,那么学生的文言素养一定会得到滋润并不断提升。我想,以上就是我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后的收获吧。

    相关推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实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4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总结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两篇】 文言文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庄子何其人──于丹《庄子》心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庄子·逍遥游》串析 惠安女子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庄子 逍遥游下的庄子思想 中考语文《庄子》故事两则历年真题精选汇编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庄子简介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游戏设计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精彩的教学片断 影子教学设计影子教学设计精品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思路与反思 庄暴见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 游子吟 教案教学设计 庄暴见孟子 《游子吟》教学设计之四 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故事 庄暴见孟子 游子吟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 《游子吟》教学设计之二 《游子吟》教学设计之一 《庄子》二则教案 《游子吟》说课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之三 游子吟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侧看《庄子》(其四):《逍遥游》自然科学钩沉 断章取义犹可为之 ——谈庄子《逍遥游》教学 阅读教学:游戏: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孔子游春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 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版《游子吟》教学设计 关于竹子 关于孔子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之一 《孔子游春》教学案例设计 影子与孩子──《影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之一 庄暴见孟子教案 关于《孟子》 关于荀子 关于《孔子世家》中“子罕言利与命与义”的几种解释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3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 庄暴见孟子(教案) 基于网络升华体验 ——《游子吟》教学例谈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游子吟教案 孔子与孟子 《蚊子与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