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12课 心声》教案1

小编:

张秀娟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

说教材

《心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四篇课文都有典型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语言通俗易懂。《心声》是一篇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心声》这篇小说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语言精美易懂。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天真、纯朴、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思想和品格。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方法,理解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学校的不良现象。

教学重难点

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弄清“心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巧引 由前几天刚刚完成的作业《我孤独,是因为……》导入新课。

2.畅谈精选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深扩拓展文本,挖掘小说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与社会意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二、新课

(一)、作者简介

黄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现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

捻 niǎn 噗pū 蜷 qun 簪zān 琅琅l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惚 huǎnghū 抽泣q 棱角分明lng 窸窸窣窣xīsū

2、学生速读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教师提问,后评价。

3、学生复述课文

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复述。

学生复述。讨论整理板书: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跳读课文,揣摩、感悟小说人物及主题

讨论探究题:

(1)、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读时涌出了眼泪?

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2)、课文以《心声》为题,“心声”指什么?

第一层含义:对亲情、友情的怀念(插叙、怀念)

万卡的爷爷————他的爷爷(亲情)

奥尔迦————妮儿 (友情)

第二层含义: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第三层含义:呼吁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的机会。

(3)、对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强、沉郁、认真,是一个真诚善良,自信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师与许多好老师一样,工作认真负责,爱荣誉,因此为了公开课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老师一样,有着代代相因的缺点:搞一种虚假的教学,重视优生,忽视一般学生。小说也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三)、创意思维

(1)、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忽视像李京京这样的学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弄虚作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李京京的故事,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教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三、你说我说

同学们,李京京勇敢表露心声,你是否也想说说自己的心声呢?

学生畅谈心中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课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我们。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同学们,远没有李京京对《万卡》的理解深刻,但让我们伸出双手,给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龄人一些关爱吧。

五、布置作业: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都曾给你深刻的体验,请选择其中一段,用动情的文笔展现出来,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心声

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 (开端)

情节 回家路上 偷读课文 (发展)

次日放学 听读课文

公开课上 朗读课文 (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

设计这本科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但整个教学过程证明还是很失败,学生的参与很少,我有点自说自话的感觉。

毕业班的因为要赶进度,所以我把《心声》设计了一课时。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太合理,尤其是前几个环节耗时稍微过长,致使后半部分时间紧,学生参与较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自说自话。这主要原因在于我业务水平不精,课前准备不充分,平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习惯。而且学生课前预习的也非常不好,这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明显。

其次,由于紧张,将“万卡”的“万”字注音写错,可惜的是自己没有发现,学生发现了也没有指出来。

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太过随意,可能是平时教学中学生有吵闹的时候,我也曾呵斥过他们,所以在公开课上我就顺口说出来了,而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我以后应注意言辞,否则一方面会打击学生课堂积极性,久而久之我的课堂将只能是我一个人的课堂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影响。

再次,我的板书很不整洁、美观,但是我会努力的。

最后,综合整堂课,无论是从老师还是学生来看,都是一堂不成功的公开课,不足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多多指导,我会虚心接受,努力改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呈现给学生精彩的课堂氛围。

    相关推荐

    《第12课 心声》教案 《第12课 心声》教案 第12课 心声 第12课《心声》学案 第12课《心声》导学案 12.心声教案 第12课《心声》导学案(学生) 第12课《心声》课文简介 《12心声》导学案 12 《心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心声》教案1 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12心声 教师用 心声1 12 《心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 12 《心声》给教学的启示 第十五课:心声 《心声》教学设计1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1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心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同步练习及答案 《心声》课件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声声慢》教案1 《心声》教案 《心声》同步阅读“1+1”升级版 《心声》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 《心声》教案23 《心声》说课稿 《心声》教案2 鄂教版一上12课《丁一小写字》第1课时教案 心声 《心声》教学案例 心声 《心声》课堂实录 《心声》课文配读 《心声》课文题解 《心声》教学案例 《心声》教学案例 《心声》课文赏析 《心声》课堂实录 《心声》课文赏析 《心声》导学案 《心声》学案13 心声学案稿 《心声》课后练习及答案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1 《心声》导学案 12* 听听,秋的声音|课标教材 《掌声》教学设计12 《秋声赋》教案1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1 《心声》课内外拓展 心声3 《心声》导学案2 心声4 心声6 心声2 心声5 心声7 语文教案(第8课 爆竹声声) 《心声》中心思想 《心声》中心思想 12*用心灵去倾听教案A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 12*用心灵去倾听教案B案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一课时) 初三上册《心声》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2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掌声》教案第二课时 《心声》导学案(老师)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心声》赏析 16音乐之声教案(1)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心声九年级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1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