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同步练习:第17课

小编:

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好的心态,还需要在考试中对于各种题型都能熟练应对,下面由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精编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

达标训练

1、《公输》选自 。墨子,名 ,是春秋战国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犀( )兕( ) 鲋( )鱼文梓( ) 楩( )楠

守圉( ) 公输盘( )不说( ) 请说( )之

胡不见(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 )厘 宋无长( )木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1)子公输子之意( ) (2)公输盘不说( )

愿借子杀之 ( ) 请说之 ( )

(3)见公输盘(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胡不见我于王(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公输盘诎……

5、根据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2)末何罪之有?

(3)胡不见我于王?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能力提高

研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习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1、解释句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中两个加点的“于”字。

2、选文第一节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3、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5、联系全文思考,第一段为什么略写?

开放探究

阅读《终不知车》,完成习题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 败: 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达标训练

1、《墨子·公输》 翟 墨

2、xī sì fù zǐ pián yù bān yuè shuì xiàn gǔ zhàng

3、(1) 先生 您 (2) 高兴 解释 (3) 拜见 引见 (4) 这样 可是

4、(1)距,通“拒”,抵挡。(2)圉,通“御”,抵挡。(3)诎,通“屈”,服。

5、(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3)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4)即使如此,(可)公输盘在为我造云梯,一定要攻打宋国。

能力提高

1、从 到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4、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5、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开放探究

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查字典语文网给大家推荐的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同步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第17课 苏教版语文第五单元《雪》同步练习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5单元同步练习(2015) 语文版九年级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古文二则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堂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 2016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检测题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百年孤独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阅读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阅读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题:第五单元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人是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复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24与妻书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爱莲说》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兵车行同步练习(带解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蜀道难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将进酒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同步练习(带解析)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后习题:第16课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章第21课同步练习(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秦论同步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是什么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变形记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同步复习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同步练习题(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同步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境界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五)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闺塾同步练习 精编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练习:第18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阿Q正传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等待戈多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第五单元 沪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7课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1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训练:爱莲说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4单元同步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傅雷家书两则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题:第二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题:第六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带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试题 2015年初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带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哀江南同步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2016)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练习题 15年初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同步练习:《桃花源记》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同步练习(2015) 鲁教版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同步练习26 登泰山记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练习练习试卷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下棋》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题: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同步练习(人教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五章练习题:第九课 初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