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二

小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相关推荐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十二 13《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 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 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