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小编: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一篇蕴含着深邃哲理的佳作。文章讲述了一件感人的事:五十七年前的一个夏日,

“我”

和五个小男孩在一起玩耍。禁不住同伴们的激将,“我”和他们一起去爬一座二十来米高的悬崖。但爬到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岩石架时,体弱多病的“我”再也不敢向上攀登了。五个小男孩爬上崖顶后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了家,而“我”却困在石架上没法下来。直到天黑,父亲在“我”的好友杰利的陪伴下匆匆赶来。父亲用手电光照着“我”,鼓励“我”一步一步往下走。经过自己的努力,原本胆小的“我”终于爬下了悬崖。

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按照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想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篇文章的要旨: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拥有自信,向着预定的目标走下去,终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谁知刚开了个头,便发现有同学举起了手(在我的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不同看法)。于是暂停小结,倾听他的发言。

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中的‘我’被困在悬崖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爸爸赶来后为什么不赶紧爬上石架把他抱下来,而是不慌不忙地用手电筒照着他往下走?万一他从悬崖上摔了下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是换上我的父亲,绝不会这样做!”

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哗然一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是啊,这件事要是发生在我身上,定会全家出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要赶来。他们会叫我千万别乱动,然后想办法救我。”

“依我看,他的父亲只要搬一架梯子来就行了,没必要让他冒这个险!”

“我不同意这种做法。那石架离地面并不算高,父亲让他自己走,是为了锻炼他的意志。”

“其实有些困难大人完全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可他们就是不放心,也不愿放手。这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

“我看中国的家长大多如此!”

……

听了这些议论,我很快便想到,假如这事发生在中国,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不正折射出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巨大差异吗?因此,这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如何面对艰难险阻,还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即家庭教育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何等重要(当然,对于美国读者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值得研讨的问题,文章的立意亦不在此)。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探寻这篇文章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呢?于是,我改变了先前的安排,转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课堂上再次掀起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我们希望爸爸妈妈能像课文中的那个爸爸一样,多对我们进行鼓励,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有的说:“课文中的爸爸看起来有些狠心,但这样做能让孩子学会战胜困难。而中国的孩子缺少这样的锻炼,遇到困难和危险就不知所措。”

有的说:“我们需要父爱和母爱,但不需要过分的呵护和关爱,那会使我们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有的说:“我们希望家长多从精神上关心我们,多和我们进行交流。”

……

同学们的发言虽显稚嫩,但无不倾吐了他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真切的感受。我对他们的认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不要把美国的教育方法看得完美无缺,把中国的教育方法看得一无是处。我还建议同学们把《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带回家去给父母亲读一读,并和他们作一些交流。从课后了解的情况看,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

这堂课使我感受到,语文教学不应当就课文教课文,不应当强制学生以固定的思维模式解读文本,而应当让课文成为宽敞的探求天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教师不应僵化地实施教案,而应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教案,甚至在必要时可以改变“既定方针”。总之,要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不能让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只有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才能获得自由的空间,才会有新发现,有体验,才会大胆怀疑,大胆批判。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关推荐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4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2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及反思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3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2.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仿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简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续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续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1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后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 《走一步,再走一步》三问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4 17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参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心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本剧 《走一步,再走一步》检测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