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一波三折教“清词”

小编: :admin

沉醉在“婉约”里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曾几何时,我与古人李清照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读本科时的那次论文选题吗?记得当时指导老师看到这个选题是眼睛一亮——《李清照词酒意象初探》,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为什么要去关注这位旷古才女词中的酒?拟或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一位封建时代的才女,婉约柔美,充满了古典的气韵,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柔肠百结,她怎么非要用酒来表达呢?对这种不合常理的不解?拟或是词中实在是酒意阑珊,那种酒醉酒香酒意酒味,或浓或淡,多得都快溢出纸面了:“美酒”传递欢乐意趣;“愁酒”蕴藏落寞感伤;“闷酒”倾诉国恨家愁;“苦酒”流露凄苦情怀。读她的词,品她词中的酒,发现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在用酒传递她对生活、对人生的深沉、细腻的感受。透过这一个个鲜活的“酒意象”,我们读到了她曲折、传奇的人生,感受到了她婉约性格背后的豪放。
于是,在结束了学业后,淡淡清词裹着淡淡酒香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至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你课如清词,人如清词,属婉约派。于是有师长提醒:何不上一首清词,用课来诠释一下婉约。于是便有了上清词的初衷。


迷失在“厚重”里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当有了上清词的初衷后,便开始了选材。当然,那首“绿肥红瘦”的绝美小令便成了我的首选,可试教下来,觉得学生离它太远,绞尽脑汁,最后连越剧《红楼梦》中的“葬花”片断都用上了,但学生还是体会不到主人公爱花、惜花的闺阁情感。于是,第一次忍痛割爱,放弃“绿肥红瘦”,只能让孤独的清照独自去浅吟低唱、愁肠百结了。
意外中,发现浙江的《现代语文》教材里有这首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小语教材里居然有清照的作品!再次激起了我上清词的兴趣。于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痛苦打磨后,便有了“义乌版”的李清照词。记得刚设计完教案,我的心是满的,因为自我感觉整个课的结构是圆融的、完满的。
美酒
美景
美丽的意外
美好的生活

美酒————————苦酒(简单拓展《声声慢》)
以上的流程设计,分两部分:精读《如梦令》,感受美酒意象;略读《声声慢》,初步感受“苦酒”意象。试图通过“美酒”、“苦酒”意象的体会,使学生在读懂词人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欢乐和痛苦情感的同时,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清照早期生活的幸福美满和晚年生活的孤苦无依,从而渗透诗酒文化。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品出词中课中的语言味、情感味、文化味,使课的情感、意韵“曲径通幽”,变化回旋,有厚度、有浓度。尽管,事先有专家向我提出,把《声声慢》引入小学课堂是否合适?但我思虑再三,还是不忍割舍,觉得没有了《声声慢》,就没有了“酒意象”,没有了对“酒意象”的品味,那就背离了我教清词的初衷,就没多大意思了。最后,为了避免争议,我把课型界定为“欣赏课”。尽管如此,课堂上学生与《声声慢》的情感距离还是明显,师生情感不能同步。(尽管没要求解读,只是粗粗感受词里传递的愁苦情怀。)为了追求课的厚重感,对课境的追求是“求全、求满、求浓”,上完后,细细反思,觉得是迷失在了自作多情的厚重里了。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能承载这么多的苦和愁吗?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啊 !


豁然于简约中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为时一周的时间里,我调整教案,一周后,在浙大华家池校区礼堂,又执教了此课,于是有了“浙大版”李清照词。与“义乌版”比较,“浙大版”的李清照词“削枝斩叶”,“删繁就简”,回归简约。
1、变线型设计为板块设计。
“义乌版”的清词,主抓一个“醉”字切入,用的是演绎法,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属线型设计。“浙大版”的李清照词,主抓“读胖”“读瘦”两个板块,简化目标、简易内容、简单流程设计。在“读胖”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每个孩子言说的是他自己心中的风景,那风景,已不纯粹是客观的、物化的,而是主观与客观融合的结果。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唤醒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强调身体性参与。这也是体验学习,这种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读瘦”一环节,引导学生读出词眼,学生对词眼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暮、兴、醉、惊、记。在找到词眼后,再让学生联系词的内容说理由,在词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再一次细品这些词眼,感受到了这些字的与众不同。这是多元解读后的曼妙生成。最后,老师用逻辑的力量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看日“暮”美景,所以“兴”尽忘归,沉“醉”其中;因为沉醉,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这美丽的意外永久地“记”在脑中,挥之不去,便把它写成文字记录了下来。“读胖”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感性阅读;“读瘦”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属理性阅读。
2、变拓“意”为拓“言”
“浙大版”改拓展《声声慢》为另一首《如梦令》,让学生感受《如梦令》这种词牌的语言特点,学生通过比照阅读,惊喜地发现《如梦令》这种词牌字数相同、句式一样、韵律相同的特点,而把对作者的身世介绍全部隐去。直入语言本体,变“拓意”为“拓言”,虽然课堂“情味”淡了,但“语味”浓了。
在今日的教坛,老师们的观课口味越来越重,就像今天有很多人爱吃“麻辣烫”一样。从“义乌版”到“浙大版”的调整,在对课“削枝斩叶”、删繁就简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课境追求也在悄然变化:淡淡清词淡淡吟,让我的课“绿叶”(实实在在,回归孩子的需要,回归语文的本体。)再繁茂些,“红花”(架空的情感渲染)再稀少些。“绿”,虽然没有“红”的绚丽夺目,但它养眼,怡心,是生命的颜色。“绿肥红瘦”,何尝不是一种致高的语文境界呢!

    相关推荐

    《俗世奇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金庸小说进教材一波三折 众说纷纭 投石问路 一波三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一得 词串折射出的美丽世界 最新作文辅导系列教案:转折出故事,悬念兴波澜 《一剪梅》与李清照词探析 《清澈的湖水》词语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李清照词 (义乌版) 《清澈的湖水》近义词反义词 清澈的湖水字词教学 清澈的湖水字词教学 《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浅谈挫折教育 《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诗词评析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清澈的湖水》词义辨析 《海燕》破折号浅析 母亲的“存折” 《清澈的湖水》词语解释 清澈的湖水教案三(第一课时) 高一《定风波》教案分析 声波 《俗世奇人》一人一事,曲折有致 《定风波》教学设计之一 折翅的绘本阅读 培养学生挫折感 发掘、折服、 举世闻名、 惟妙惟肖的近义词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教学设计之一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全国一等奖2021 定风波教学设计一等奖 让古诗词教学“美”一些──《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 《家庭风波》教学设计之一 赏析:古代著名清明诗词 李清照《声声慢》宋词鉴赏 初一学生寒假日记:转折点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家庭风波》教学设计之一 《清明》教案之一 《窦娥冤》第四折 破折号的双用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 古诗词诵读清平乐语文教案 细节折射爱的光芒 家庭风波 《清澈的湖水》好词好句好段 《清平乐 村居》教案之三 故事:陶渊明不折腰 《清清的溪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定风波》教案设计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波澜三: 选举风波 “阿波罗”工程 杜秋娘“花开堪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清清的溪水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清平乐 村居设计三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清清的溪水》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波兰简介 《定风波》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说课稿 苏轼《定风波》的一种解读 《清清的溪水》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三) 清平乐 村居优秀教案三 《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清清的溪水》教案 《清清的溪水》教案 清清的溪水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之一 清清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定风波教案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教学设计 高洪波简介 鸿雁长飞品清词:透视一场少年心灵的“动画” 历史悬案:宋朝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改嫁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设计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百折不挠,精卫填海 定风波译文 声波的绕射 联欢会的风波 《定风波》导学案 定风波评课稿 清清的溪水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整体教案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