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4)

小编: :admin

 

试题预览: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四)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4)题。(4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时令节气、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峰峦峡谷、阴晴雨雪、花草树木,都会撩人情怀,令人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万化,山有崎岖险怪,树有风情万种,云有千姿百态。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力量无穷;啜一口溪水,感受溪水的清纯,感悟远离暄嚣的tián静,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朋友,走进自然吧,你会收获一种温xīn与愉悦。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啜一口溪水( ) 倔强( )

(2)按下列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Tián_____静 温xīn_____

(3)用一个成语替代文中画线的句子,使语言更为简洁。

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_

2.默写填空。(6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5)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深受后人赞赏也是作者自己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面是某同学的作文片段,其中有两处语病,请在文中用下划线标出并改正。(2分)

5月11日是母亲节,当我把美丽的康乃馨悄悄放在您的手心,当我花一样的笑容在您眼前开放时,我看到您的笑容更灿烂。偎依在您的怀里,我们一起回忆着那个温暖的时刻,您止不住内心的欢喜把我抱了起来,您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我紧紧地拥着您,就像大地拥着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希望文学社准备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同学们推荐一部文学名著,但几位同学为到底先推荐哪一部文学名著而争执不下。高翔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高翔说:“我推荐_____ (作者)的《________》(书目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5.从下面提供的参考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简短句子。(4分)

示例:月亮

正面立意:在太阳休息的时候,自动站出来为人类送去光明。

反面立意:只靠别人发光,竟然不知羞耻地站在天上。

供选择参考事物:秋叶、春风、高山、江河。

正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感恩节”到来之际,你班准备周日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8分)

(1)你去邀请学校政教处王主任参加这次活动,请你将对王主任说的话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主持人与参与者要展开对话,请你设计一段简要的对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给父亲或母亲写一张贺卡,以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真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你准备怎样写这张贺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诗,从内容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诗。(2分)

8.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作者所见的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两字好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 -14题。(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

[乙]虞山王叔远,有绝技,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造访)余春波新第(住宅),贻余核舟一,长仅捌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开则内有栏。船首一老,皤(大腹)腹匡(正)坐。左右各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壶嘴)有柄。所坐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

(李晔《核舟记》)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4分)

(1)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 )

(2)高可二黍许(____ )

(3)贻余核舟一(____ )

(4)各有枢可开阖(____ )

11.[甲][乙]两文中各有一个总写核舟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请写出并翻译。(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所表现的主题是“____”,[乙]文是否与[甲]文所刻主题一致,如果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甲][乙]两文所描述的这两枚核舟,我们都未曾见过,但它们似乎都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除了反映古人雕刻技术的高超外,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核舟”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在[甲][乙]两文中都被作者描绘得形象逼真,请你也写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技艺,并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9分)

点球中的科学

朱建群

足球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体育项目。复杂多变的战术组合,娴熟高超的个人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特别是互罚点球决定胜负的紧张场面,更是令人难忘。你想过没有,罚点球里面也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1998年夏天,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之间的点球大战让所有的现场球迷和电视观众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场上比分6:5,阿根廷队领先。轮到英格兰队罚球,如果这个球进不了,英格兰队就输了。巴蒂主罚,你相信吗?就在巴蒂出脚的一刹那,有一个人就感觉到了英格兰队的失败!他不是久经赛场的球星,也不是经验丰富的教练,更不是见多识广的记者,而是一个研究核弹的专家。他的判断不是来自幻觉,而是来自科学。他就是英国诺贝尔奖候选人——核弹专家德里克•劳博士。

英格兰队在那场点球大战中又一次败给阿根廷队之后,德里克•劳博士非常生气,立即给还在法国的英格兰队教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成功率最高的点球应该是紧贴着地面滚入大门的。一个身体素质良好的运动员很容易向上或向左右跳跃,以扑住来球。但当他用手向下扑球时,他身体的重心必须急速下降,而手部向下移动的速度平均只有每秒9.75米,这个速度与球向前冲的速度相比相差很远。所以贴着地面的点球是守门员最难扑出的。然而您选择了巴蒂,巴蒂又选择了一种成功率极低的半高球!或许您不相信,在巴蒂射门的那一瞬间,我已经感觉到了英格兰队的失败!”他在信中建议这位教练:“回国以后,您还是和巴蒂一起好好补习一下物理吧!”

其实,早在德里克博士之前,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对罚点球进行过研究。他们经过测试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的!因为根据测试,球从罚球点踢出到越过球门线,经过的时间仅为0.2至0.4秒,而守门员看准来球的方向,作出扑球动作,这段时间最少也要0.4秒以上。所以守门员根本不能等到看准来球再作出反应,只能在罚球的运动员起脚的同时,向着预感到可能来球的方向扑过去,这样才有扑住点球的一线希望。知道了这一点,您就会明白为什么常常看到点球飞进球门的这边,而守门员却扑向了另一边。他不是判断错误,只是来球的方向和他预想的不一致罢了。如果等到判断正确,哪怕动作再快,也望球莫及了。

可是为什么还有占一定比例的点球被扑着了呢?瞎猫碰着死耗子吧?不过,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罚球的运动员经过120分钟的激烈对抗,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点。此外,胜败在此一脚,球员在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球星踢出的点球也难免或高,或偏,或被对方守门员“没收”。现在不少运动员罚点球时采用“让皮球贴着地面滚进球门”的踢法,也许是接受了德里克博士的意见。老练的守门员则平时就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掌握各个球员的射门特点,扑点球时,就向着球最可能飞来的方向扑去。这是一场体力、毅力和智慧的较量,也应用着科学方面的知识。

足球,蕴涵着那么多预料不到的和值得琢磨的东西,所以才如此引人入胜。

(选自《体育人生》)

15.第五段中“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球星踢出的点球也难免或高,或偏,或被对方守门员‘没收’。”句中“没收”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中“为什么还有占一定比例的点球被扑着了呢?瞎猫碰着死耗子吧?”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说明怎样一个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三段中“巴蒂又选择了一个成功率极低的半高球”一句,与本段中哪一句相照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一句话概括说明“贴着地面的点球是守门员最难扑出”的科学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说,点球被守门员扑着了“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这其中“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1分)

阅读的要素

王安忆

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将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则是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将寂寞又空虚。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于阅读,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期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那种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信赖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开阔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地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了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选自《时文阅读》)

20.本文所说的“阅读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第一段中画线句“情况则是恰恰相反”指的是 ______________。(1分)

22.在少年时期和我们成长起来之后,书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第二段中看,什么使我们“自觉地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何理解第三段中所说的“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通过阅读全文,你认为“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是怎样的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11分)

巴 金

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片蔚蓝天。好些日子没有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远闭上眼睛了。一九二七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一九二七年,当发布里抱怨巴黎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像的脚下,向那个被称为“十八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平和。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煎熬。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的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的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

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选自《巴金选集》)

26.文中说“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这“不健全的性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作者说自己热爱阳光,但有时也酷爱阴雨,这样的说法是否自相矛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者遣词造句时注意了词语的变化。如写对阳光、阴雨的爱,分别用了“热爱”“酷爱”等词,你还能写出几个表达“爱”的词语吗?(至少写出3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作者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他仅仅是喜欢雨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喜欢阳光,还是喜欢阴雨?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31—37题。(13分)

母亲的痛

张春熙

记忆告诉我,母亲常说痛。从我幼年时就开始说。

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文化,或许是因为母亲想强调一件事情的严重,总而言之,母亲常说痛。

母亲说痛的时候很多。一日,母亲给了我一只碗,几分钱,要我去镇子的小店买芝麻酱。我去了。在返回来的路上,手捧着的碗里散发着扑鼻的酱香,我犹豫再三,到底是禁不住酱香的诱惑,用二拇指抹些许麻酱放进嘴里。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零食吃,我自以为偷食一点麻酱算不上什么过错,尽管如此,我仍有些忐忑不安,于是自作聪明,将碗旋转了几圈儿,把摸麻酱的手指印迹遮盖住了……岂料,母亲还是觉察到了,只讲了一句话:“你的手指会痛的。”过了数日,在我的追问下,母亲替我揭了谜底:“我让你买那么一点儿芝麻酱,怎么可能旋转到碗边儿上去呢?”我羞红了脸……

我家邻居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枣儿熟了的季节,枣树上就像挂满了小红灯笼,十分好看也十分诱人。然而,严格的家规管束着我,不曾摘一粒枣儿。一日风雨过后,十几粒枣儿滚落到地上,多是些小个儿的、发蔫的。我肚里的馋虫怂恿着我走过去拾了起来,回家交给母亲。母亲看了我一眼,将枣儿洗了放进碗里。不等我笑出来,母亲早已领着我向邻居的小院走去,边走边垂下眼帘,说:“吃了这枣儿,你的肚子会痛……”

母亲说“痛”的时候总是垂下眼帘,让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但是,当我读小学的时候,终于透过一件事,自以为“读”懂了母亲的痛。当时的小学课程里,有一门被称作写字课。开始时是描“红模子”,让学生用毛笔在印好的红字上一笔一笔地描,从中体验写字要领。老师在审阅时认为哪个字描得好,就在这个字上画个圈儿,以示褒奖。我的“红模子”欠功力,老师给画的圈儿很少。我每次将“红模子”交给母亲时,心里惴惴的,总有几分愧疚,几分担心。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圈儿多、圈儿少她心里还是有数的。每当这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责怪,便浮现在母亲的嘴角上,但是母亲总会迅速地咬咬嘴唇,似乎是将忧虑咬碎,将责怪咽进肚里。母亲只是摸着我的头,说:“妈把油灯再挑亮点儿,儿子再练练。”说完就去干活了。其实,我真想让母亲数落我一顿,甚至打我几巴掌,因为我看见母亲微弯的后背,心里实在难过。难过极了,自责重了,就萌生了一个愚蠢的想法——一天下课以后,我趁老师不在,偷偷用老师的红笔在我的“红模子”子上加画了几个圈儿……我吹着口哨往家走,当我高兴而又不安地将这张“红模子”捧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先是端详了一阵儿,少顷,混浊的眼里储满了泪水……晚饭以后,母亲对我说:“老师画的圈儿很随意,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个个圈儿都封口。可是,你画的圈儿很笨拙,而且,每个圈儿都封口……”母亲的话讲得很平静,没有重责,没有讥讽,我却觉得无地自容。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

如同大浪淘沙,如同风吹烟去,多少儿时的事已经跟随岁月逝去了,唯有母亲的痛却让我刻骨铭心!及至她老人家早已辞世,我也年逾花甲,却仍然记忆犹新,如影相随,督导我未做“手痛”“心痛”的事。而且也与后生晚辈讲起了“痛”——一日,我和老伴携儿孙去母亲的墓地探望,讲起了母亲与痛的故事。孩子们似乎并不很在意,我也没有强加于孩子们只言片语。但是,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

(选自《人民日报》)

31.文中母亲所说的“手痛”“肚子痛”会发生吗?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文章第三段思考:如果母亲没有察觉此事或认为此事不必大惊小怪,那么会产生什么后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中有一句话与画线句“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相照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4.“我”真的读懂母亲的“痛”了吗?“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你认为对待孩子的错误是直接指出来好,还是用文中的方式好?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人们常说: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38.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易•坤》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综观古今,大凡伟人名家,总是未立业先做人,最后总能实现双赢——事业有成,同时拥有人格的魅力。伟人名家如此,普通百姓亦然——他们可能没有英名伟业,却依然可以留下光辉的品格。

请以“请把_____留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角度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给予的期望和要求;在生活的路途上,我们面对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

我们知道,人生处处时时都有承受,怎样对待承受,各人的态度又是各不相同的,结果也就相去万里。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有过承受的经历吗?你又是怎样对待承受的呢?

请以“承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定角度,不少于600字。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

一、1.(1)chuò jiàng(2)恬 馨(3)赏心悦目(4)暄——喧2.(1)蜡炬成灰泪始干(2)各领风骚数百年(3)问渠那得清如许(4)零落成泥碾作尘(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1)“开放”改为“绽放”;(2)“就像大地拥着小草”改为“就像小草拥着大地”。4.示例:吴承恩 《西游记》本书通过孙悟空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怪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全书情节离奇,故事精彩,使人百看不厌。5.示例:秋叶 正面立意:把自己糅进了护根的泥土,只为输送最后的能量;反面立意:冷风一吹,就不知所措地到处飘飞。6.(1)示例:王主任,周日下午,我们班将在学校礼堂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欢迎您到场指导。(2)示例: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的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吧。(3)示例:学生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带着第一声啼哭来到人间时,那意味着什么?主持人:那意味着我们将开始自己的人生,而从那一刻的每一分钟起父母似乎都只为我们而活。学生1:当我们放开父母的手步入学校时,那又意味着什么?主持人:那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挑战人生,将开始享受父母无私给予的一切。(4)示例: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骄阳,宽广如江海!老爸,感恩节快乐;妈妈,你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祝亲爱的妈妈健康快乐!

二、(一)7.五律 送别8.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欣喜万分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9.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10.(1)做,这里指雕刻。(2)大约(3)赠(4)关闭11.[甲]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成(某种)形状(的东西),各有各的情状姿态。[乙]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小得像毫毛和头发,没有不清晰明白的。12.大苏泛赤壁;如文中核舟窗户上刻的“天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字便是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再有舟首有一手上拿书的老人,舟尾侧坐一人,橹正放在船篷上,这些都显示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13.示例:做事一要仔细地观察、深入思考;二要平时多留心搜集资料。14.如:剪纸、踩高跷等(理由略)。

三、(一)15.指球被守门员扑着了。16.比喻;偶然中也包含某些必然的因素。1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成功率最高的点球应该是紧贴着地面滚入大门的。18.守门员手部向下移动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足球冲向球门的速度。19.偶然的因素是指守门员碰巧把球扑着了;必然的因素:一是指罚球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到极点、心理压力巨大;二是指老练的守门员平时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掌握各个球员射门的特点,从而预感准确。

(二)20.信赖;感性的信赖、理性的信赖、宽容的信赖。21.我们不能读到真正的好书。22.少年时期书本好比人生的老师;成长起来之后书本是我们的朋友。23.阅读经验和阅历。24.因为书和我们已经融为一体。25.是作者以诚实和信赖写成的书,是自己的人生所得的书,是心灵的折射的书。

(三)26.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平和。27.不矛盾;作者由阳光想起发布里,这显然并非单纯指阳光。而随之说自己酷爱阴雨,这当然也不是全对雨水而言。28.挚爱 友爱 疼爱 错爱 钟爱 喜爱29.不是;作者酷爱雨,但他却是在“借雨洗愁”,他期望雨水能洗净心灵上累积的尘垢,让心情更加轻松。30.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说出真实感受。例如:我喜欢阳光。连绵的阴雨过后,阳光总给人以力量,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

(四)31.不会。这是母亲含蓄的指责。32.如果没有及时察觉,那么“我”第一次撒谎会成功,“我”也会因此而得意,而且以后会有更多的谎言,“我”将变成一个不诚实的人。33.“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34.读懂了;母亲说“痛”时就暗示“我”犯错误了。35.拟人。含蓄地说明“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没有做“痛”的事,母亲会因此而含笑九泉。36.提示:直接说出来好,这样可使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文中的方式好,因为这样既指出了孩子的错,照顾了孩子的自尊。37.是。她善于培养孩子的美德,用温和的方式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自我反省,改过自新。

......

    相关推荐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4) 河北省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1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4)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7)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8)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3)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5)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预测试题及答案(4)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0)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7)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2)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1)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9)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8)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1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3)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北京市2011年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山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盐城市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4) 重庆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宜昌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青岛市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舟山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练习(含答案) 山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北京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河北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3) 安徽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山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山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朝阳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5)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3)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9)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7)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8)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2)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中考语文统一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4) 重庆綦江区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预测试题及答案(5) 北京东城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丰台区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延庆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预测试题及答案(2) 湖北省黄龙中学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预测试题及答案(3) 2010年北京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东城区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黑龙江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4) 重庆市綦江区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荆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绵阳201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